打字猴:1.706621221e+09
1706621221 笑声与国土诞生这种联系到国家之根本的严肃行为,变得浑然一体。这就是古代神话的包容和趣味。古代人的世界,无论是在日常生活的场合下,还是在与内外敌人斗争以保持共同体秩序的政治场合下,是绝不可能充分享受这种包容和趣味的,但是,正由于此,人们在集体讲述(有讲述人,有听讲人)或者集体表演(有表演者,有观众)的时候才会沉浸于趣味盎然的、毫无顾忌的笑声之中。
1706621222
1706621223 求爱时遭受挫折也常会引发笑声。男子首先开口,女子随后应答,这是惯例,然而,女神伊耶那美命却先说:“啊,你真是个好男子啊。”男神伊耶那歧命随后应答道:“啊,你真是个好女子啊。”读到这里,人们可能已笑出声来。即便没有出声,内心也已乐不可支。就像是要回应人们内心的乐不可支,《古事记》非常直截了当地做了以下的说明:“但两人还是在这个结婚的地方交合、生子。两人生出的孩子是异形的水蛭子。”人们对两人生出有缺陷的孩子感到会心一笑的时候,书中接着总结道:“因此,孩子被放进芦苇做成的船里,顺水漂走了。”人们的笑声就此停止。
1706621224
1706621225 这里的笑声并非嘲弄似的冷笑,天之石屋的笑声也是如此。被笑的对象伊耶那美命和伊耶那歧命并没有因人们的笑而损失尊严,发出笑声的人们也并非带着某种优越感才笑的。而且,这也不是掩饰自卑感的笑声。通过笑声,集体的氛围得以活跃,人与人之间的纽带更加牢固。这是古代神话中笑声的基础。联想到古代人不遂心如意的生活以及苛刻残酷的政治,在这种背景下,人们还能够共同拥有包容的笑,可以说这显示了古代人精神上的坚韧不拔。
1706621226
1706621227 关于这种出人意料的笑声,我们再从《古事记》上卷(神代)刚刚进入中卷(人皇时代)时出现的战争歌谣《久米歌》中举一个例子。
1706621228
1706621229 宇陀之高城,捕鹬张好网。
1706621230
1706621231 我在等候呀,鹬却不入网。
1706621232
1706621233 哎呀没想到,鲸却投罗网。
1706621234
1706621235 珠黄老妻呀,你若想佳肴,
1706621236
1706621237 削尽肉少处;
1706621238
1706621239 年少美妻呀,你若想美食,
1706621240
1706621241 多削肉厚处。
1706621242
1706621243 啊啊,就要这么做,
1706621244
1706621245 啊啊,干得好开心。
1706621246
1706621247 (出处同上,第153页)
1706621248
1706621249 从歌谣的内容看,整首歌是由随口而出的话组成的,荒唐得让人目瞪口呆。开头的三行歌词是说,本打算捕鹬的,却捕到了鲸鱼。它追求的是偏离常识的落差和变化的滑稽感。紧接着的歌词,风格一变,以人老珠黄的老妻与光鲜美丽的少妻做对比。面对两人,男子内心的秤砣自然而然地倒向一方,歌谣饶有趣味地表达了这种卑劣的行径。而且,在完全相反的两人的对比中,歌谣以最后两行的感叹结束。
1706621250
1706621251 军事集团久米家族的歌谣后来成为宫廷歌谣,这就是所谓的“久米歌”。前面引用的这首歌谣,不论我们将它看作战争歌谣,还是仪礼歌谣,其中蕴含的幽默感是它的生命力。在《古事记》中,这首歌谣被当作兄宇迦斯被打败时,天皇歌唱的胜利之歌。但是,歌词里却没有表现出战斗中激烈、血腥的场面。引人发笑才是这首歌谣的目的。一边歌唱,一边哄堂大笑,战争胜利的氛围肯定达到了最顶峰。
1706621252
1706621253 在高天原的天之石屋前,诸神们欢笑一堂;在伊耶那歧命和伊耶那美命生下国土的神话里,听众和观众笑声不断;在战争获得胜利的宴会上,歌唱久米歌的人和在一旁起哄的人放声大笑。每一种笑声都是酣畅淋漓的高声欢笑。欢笑的诸神、欢笑的人都充分领略了现场的欢乐氛围,通过欢笑实际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关系。在《古事记》中,这种毫无忌惮的笑声随处可见。
1706621254
1706621255 只有人们接纳被笑的人、行为和事件,才会笑。笑声中蕴含着人们对眼前的事实加以肯定的精神。如果是哄堂大笑的话,人们眼前的事实不仅得到肯定,生活在笑声中的人们的生活方式,也被赋予了积极的能量。毫无疑问,从《古事记》里随处可见的笑声中,我们能够发现这部日本最早的史书里蕴含着肯定现世的特质。
1706621256
1706621257 *****
1706621258
1706621259 我们不仅能够从笑声中发现《古事记》肯定现世的特点,天界(高天原)与地上世界(苇原中国)共存的世界构图,还有自神代向人皇时代过渡的历史构图中,肯定现世的特点也一览无余。在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在古代人的世界观的形成过程中,肯定现世的精神所起到的作用。
1706621260
1706621261 如前所述,《古事记》分为三卷,上卷叙述了以高天原为舞台的诸神的故事,中、下卷讲述了以苇原中国为舞台的一代代天皇的故事。但高天原和苇原中国以及神代和人皇时代并非完全不相干的世界。在高天原和苇原中国之间,神可以自由来回,人却不能够自由来回。比如说须佐之男命可以自由来回于天界和地上世界。此外,这并非意味着高天原就是神圣、清净的世界,而苇原中国就是世俗的、充满污秽的世界。在高天原,伊耶那歧命和伊耶那美命生出国土时,也曾失败过;须佐之男命胡作非为;在天之石屋前,诸神因天宇受卖命猥亵的表演而哄堂大笑。在这些场景中,诸神并非人类高不可攀的高贵、神圣的存在,而是充满人性的、与人平起平坐的。其实,当我们阅读以高天原为舞台的上卷时,故事渐入佳境,描绘得越来越生动,我们也越来越感觉到诸神与我们地上的人的亲近。居住在高天原的诸神与其说是值得人们尊崇的神,毋宁说是与人亲近的、同类一般的存在。
1706621262
1706621263 从空间秩序的角度来说,天界是诸神居住的世界,地上是人类居住的世界。地上各个国家的稳定和秩序是在诸神的指示和安排下实现的,《古事记》编撰的目的是让天皇统治正当化,从这一点来说,这种结构是一定要保持下去的。但是,与地上世界相对应的天界的超越性和统治不是绝对的,《古事记》中讲述的诸神的故事既有善,也有恶,既有胡作非为,也有失败,还有笑声,带有强烈的人类的气息。书中讲述的猥亵故事大多都有原型,它们自古以来就已经流传。这些故事广泛深入地流传于古代社会,以至于统治者们也不得不接受。
1706621264
1706621265 从空间上来看,天界和地上世界虽然是上下有别的,但从根本性质来说,它们之间是不存在神圣与世俗、纯粹与不纯等明确差异的。那么,从神代至人皇时代,在这个时间轴上的秩序又是怎样的呢?
1706621266
1706621267 根据《古事记》的叙述方式,神代结束之后,就开始讲述一代代人的故事。在神代故事的最后,迩迩艺命自高天原降临到苇原中国,与木花之佐久夜毘卖结婚,生下火照命、火须理势命和火远理命。第三个出生的火远理命与海神之女丰玉毘卖命结婚,生下鹈葺草葺不合命。鹈葺草葺不合命与玉依毘卖命结婚,生下神武天皇。由此,中卷的天皇的故事开始。此后,地上的苇原中国一直都是故事的舞台。高天原的世界以及居住在这里的诸神,在之后的故事中再也没有出现。
1706621268
1706621269 但是,高天原的世界并没有消失,诸神也没有死亡。当《古事记》的读者按照中卷以后一代代人的故事阅读下去时,很容易忘记高天原的世界和诸神的存在。尽管人们忘却了这些,但人们并没有失去阅读故事的兴趣。在《古事记》所构思的世界中,天界是将地上的天皇统治正当化并赋予天皇权威性的根源,是不能够随着地上世界故事的开始而消失的。虽然表面上天界在故事中并没有出现,但在叙述一代代人的故事时,作为地上世界的支撑,神的世界必须存在下去。关于这一点,西乡信纲在《古事记的世界》中指出:
1706621270
[ 上一页 ]  [ :1.70662122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