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622056e+09
1706622056 胜过人言谈。说什么,做什么,
1706622057
1706622058 这世上,似乎再没有比酒珍贵的东西。
1706622059
1706622060 索性不要再做什么人,
1706622061
1706622062 变身成酒壶,
1706622063
1706622064 整日酒中浸。
1706622065
1706622066 啊啊多难看,摆起一副架子来,
1706622067
1706622068 不喝酒的人,定睛仔细观,跟猿差不远。
1706622069
1706622070 虽说是,无价宝,
1706622071
1706622072 岂能比,一杯浊酒,
1706622073
1706622074 价值高?
1706622075
1706622076 虽是夜光玉
1706622077
1706622078 怎能及,一杯酒,
1706622079
1706622080 释怀并消愁。
1706622081
1706622082 人世间,风流事,若难觅,
1706622083
1706622084 还不如,醉中放声泣。
1706622085
1706622086 此世间,若能快乐每一天,
1706622087
1706622088 在来世,即使变虫鸟,心也甘。
1706622089
1706622090 有生者,终将踏上不归路,
1706622091
1706622092 活着时当快乐度。
1706622093
1706622094 默默然,看似人聪慧,
1706622095
1706622096 却依然,不如饮一杯,
1706622097
1706622098 醉中放声泣。
1706622099
1706622100 (“岩波日本古典文学大系”《万叶集 一》,第177—179页)
1706622101
1706622102 第二首和歌引用了中国魏朝的故事——魏太祖曾发出禁酒令,对此,嗜酒的人就以圣人来称呼酒;第三首和歌举出竹林七贤,可以看出歌人在中国诗文方面的造诣;第十一首和歌吟咏的“在来世,即使变虫鸟,心也甘”中具有浓厚的佛教轮回转生的思想。这些教养和知识似乎给人以炫耀之嫌,但在十三首和歌中,这些教养和知识融入开玩笑似的赞美酒的轻快语调之中,并不令人感到不愉快。与山上忆良强烈的反抗和批判社会的意识相比,旅人的创作显得要温和、镇定得多。
1706622103
1706622104 将这十三首和歌按顺序阅读,我们会产生这样的深刻印象,即其中有许多重复的地方,有几首和歌的主题是一样的,它们是草率、即兴的吟咏等。这种和歌的创作手法与喝酒后的恍恍惚惚有共通之处,因此,在创作和歌时,大伴旅人本人可能意识到了这一点。在恍恍惚惚地创作和歌的过程中,歌人既有幽默感,也有讽刺精神。这就是这些作品引人瞩目的原因。
1706622105
[ 上一页 ]  [ :1.70662205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