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626612e+09
1706626612
1706626613 若是考虑当时亲房在政治界中的地位,那么他投向民众生活的目光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从镰仓时代末期开始,经历了建武新政[5]一直到南北朝对立的时代,政治争斗一直不断,亲房被后醍醐天皇重用,在政治上处于重要的枢纽位置,他处在权力斗争的漩涡中心,醉心权术也是理所应当的事。从这样的人生经历来看,他能把下层民众的生活也纳入自己的思考中是非常之不易的。在主张皇位继承和天皇统治正统性的书中,他将民众生活安定这一点作为政治的基本理念提出来,若是参照这个理念,作为非正统统治者的镰仓幕府有理可依,天皇作为正统统治者反而理亏。这个判断超越了活在政治中心的掌权精英阶层的利害思考和权术诡计,从中可以看到亲房灵活的政治思考。
1706626614
1706626615 把民众生活安定作为基本理念,并将这个理念应用在具体的历史中,很容易演变成批判天皇的施政。若是将这个理念再向前推进一步,亲房所主张的原理之一,也就是天皇统治的正统性,就很容易面临被推翻的危险。毋庸置疑,亲房是绝不会走到这一步的。若是真走到了这一步,神皇也不占正统地位了,《神皇正统记》也就支离破碎而难成体系了。
1706626616
1706626617 冒着这样的风险,《神皇正统记》继续行文。亲房带着民众生活安定和天皇统治正统性之间的矛盾继续书写。他有时依据这个原理,有时则更贴近那个原理。这不可避免被批评为不彻底。然而,正是这样的不彻底,才更容易使历史的真相浮出水面。为了更好地理解京都朝廷,或者说贵族的权力和镰仓武士的权力之间交错复杂的二重对立状况,依据两种互相对立的原理反而成了能保持冷静历史眼光的原因。上文提到了从赖朝平定天下到承久之乱之间的历史叙述,对于北条泰时的施政评价则如下文所示,亲房始终都保持着冷静的历史目光来看待问题。
1706626618
1706626619 总的来说,泰实心思纯正,政治上也没什么不可告人之处,尽职地守护着民众,也没有奢靡铺张的情况,与此同时他慎重地对待朝廷,压制了庄园发生的地头暴乱事件,当时基本没有战乱发生,天下处于平稳无事的状态。这个状态一直持续下去,完全靠的是泰实个人的力量。臣子掌权到如此程度,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在中国都没有先例。就连作为北条氏主人的赖朝持有的权力也不过到下一代就戛然而止。北条义时因为什么特定的原因而意外地成了幕府的掌权人,手中还握有军备力量,并不是十分罕见和不可思议的。然而,义时并不具备什么特殊的才能和品格。相反还因为赢了承久之乱而获得巨大名誉,便有些自高自大,不过那之后只两年他便去世了。在他之后继承这个位置的泰实对德政格外上心,并充分整顿了法律。他不仅能清楚地审视自己,还训诫亲族和武士谨言慎行,因此他们当中无人期望得到高官厚禄。北条氏政权逐代衰落,最后灭亡实乃天命所致。政权能够绵延七代不过是因为泰实的余德惠及子孙罢了,对于北条政权的灭亡,实在没有必要去憎恨任何人。
1706626620
1706626621 (出处同上,第162—163页)
1706626622
1706626623 后醍醐天皇就是这里所说的推翻北条政权的中心人物之一,对于作为后醍醐天皇亲信的亲房来说,北条氏是毋庸置疑的政敌。他对政敌,尤其是对北条泰实的施政进行了冷静分析和客观评价,其中蕴含的亲房的理性思考超越了政治纷争。亲房不是个彻头彻尾的历史探寻者,也不是个彻头彻尾的天皇主义者,当他面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时,这种理性随处可见,它超越了政治利害和党派斗争,熠熠生辉。历史学家往往会认为,那些令人记忆犹新的、尚无定论的现代史,是很难做出记述和评价的对象。《神皇正统记》所记述的时代和亲房所生活的时代非常接近,但这本书里的记述十分精彩,内容也非常丰富。在刚发生不久的事实面前,亲房并没有停留于表面,而是将过去的时间统一起来,并以此为基础来理解现在,这样的思考完全是因理性而产生的成果。
1706626624
1706626625 就如上文所说,《神皇正统记》是在南朝和北朝的战乱中写成的作品。建武新政只维持两年便土崩瓦解,在足利尊氏的逼迫下,后醍醐天皇被迫逃亡吉野,在那之后,作为南朝重臣的亲房为了获得东国武士的援助而赶赴关东,在常陆国小田城逗留的日子里创作《神皇正统记》。我们可以料想他并没有获得东国武士的援助,在写作的途中后醍醐天皇便在吉野去世。这之后,南朝的势力走上了不断衰退的道路,虽说趁着北方的足利幕府的内部分裂之机,南朝暂时恢复了一些势力,但南北朝最终还是在足利幕府的主导下走向统一。这样一来,两朝并立的局面结束。南北朝动乱结束而统一后的历史,逐渐走上武家势力(幕府、守护大名)确立压倒性统治权的道路,朝廷和公家的势力,不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社会上,都只有逐渐衰落一途可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去思考,基本可以断言《神皇正统记》在政治上无疑是本失败的、饱受挫折的书。
1706626626
1706626627 尽管如此,政治上的失败和挫折并不意味着它作为史书便毫无价值,这样的失败和挫折反而能更好地表现出社会和历史的真实状态。人类的历史就是如此。亲房在血缘的连续性、天照太神的神谕和三种神器的护持中,寻找天皇统治的依据,他的这种神话理念能够相对化并存在下去,就是因为他能正视镰仓幕府时期朝廷和公家势力的衰退。《神皇正统记》以“大日本者神国也”这句话开篇,在文章开头发出高调的宣言,然后引出为证明天皇统治正统性而存在的神话,之后列举可能让人对天皇神赋权威产生怀疑的史实,亲房正是要和这样的史实进行斗争。这些史实中充斥的因素表明神已不在,会动摇天皇的绝对正统地位,记述的时代越接近亲房的时代,这种倾向便越明显。亲房一直秉持着直面史实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姿态,从未放弃。
1706626628
1706626629 虽说这本书个人意识形态浓厚,宣扬自己信仰的表述也并不少见,除此之外还能感受到亲房对失败和挫折的预感,但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出理性思考的活跃,他一心为追寻历史真相而苦战,这种矛盾也正是这本书的魅力之源。
1706626630
1706626631 [1]《神皇正统记》是北畠亲房于延元四年(1339年)在被北朝势力包围着的常陆国小田城中所写的有关皇统论的书籍,共六卷。记述了从神武天皇到后村上天皇的皇位传承的历史,论述了南朝的正统性,对院政和武家政治持批判态度,对后世的历史观、国体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译者注
1706626632
1706626633 [2]天照太神,本书前文均译为“天照大御神”,这一章中尊重作者采用的《神皇正统记》的表记方法,译为“天照太神”。——编者注
1706626634
1706626635 [3]彦波潋武鸬鹚草葺不合尊,即前文的鹈葺草葺不合命,这里是《日本书纪》中的称呼。——编者注
1706626636
1706626637 [4]在承久之乱中,后鸟羽上皇反幕府失败,包括后鸟羽上皇在内的三位天皇被幕府流放或处死。——编者注
1706626638
1706626639 [5]建武新政,后醍醐天皇于元弘三年(1333年)打败镰仓幕府后建立了天皇亲政的政权。之后不久,倒幕大将足利尊氏率兵反叛,很快攻陷镰仓,建武政权终告瓦解。——编者注
1706626640
1706626641
1706626642
1706626643
1706626644 珍宝中的日本精神 [:1706620300]
1706626645 珍宝中的日本精神 第七章能与狂言
1706626646
1706626647 ——
1706626648
1706626649 幽玄与滑稽
1706626650
1706626651
1706626652
1706626653 这是我们的日本精神史上首次出现戏剧。
1706626654
1706626655 在迄今为止的历史长河中,并非没有出现过戏剧,或类似戏剧之物。但由于它们没有形成大气候,表演形式也不够明确,故我没有将它们作为本书主题而设一章来论述。在6—8世纪,伎乐面具[1]从大陆[2]传入。那些面具造型夸张,表情充满张力,让人看一眼就禁不住要去设想它的舞台效果是何等恐怖又充满引人狂笑的喜感。但因现存的证据不足,想象也只能驻足于想象,早已无法证实了。
1706626656
1706626657 14—15世纪,无论是戏剧形式逐渐统一后形成的能乐,还是紧随其后产生的有剧本的狂言,人们都知道其前身是田乐和猿乐,但对于田乐和猿乐究竟为何物却不甚了解。
1706626658
1706626659 这种不了解与戏剧的表现形式密不可分。
1706626660
1706626661 建筑、雕刻、绘画等都大致保留有创作的痕迹,因此人们可以循着实际存在的痕迹,去追溯它原本的形态和历史中的变化。对于神话、诗歌、故事、历史和思想,人们可以以现存的文字资料为线索,尽可能地去探寻其思想、文笔的巧拙以及表达与时代的关系等。但是戏剧与这些不同,大多数情况下戏剧由真人实地演出,面向观众讲说台词,演绎故事情节,有时也会表演歌曲和舞蹈。戏剧没有实体,和阅读文字获得快乐的方式也不一样。在几分钟或者几十分钟,最长不过两三个小时的时间里,面向观众用声音和身体来演绎故事,这就是演员的本分。观众用视觉和听觉直观地感受眼前的台词、动作以及歌舞,这才是戏剧的乐趣所在。无论对于演员还是对于观众来说,演出在拉开幕布的那一刻就已开始,直到闭幕才算结束。在演员和观众共享的数分钟、数十分钟乃至两三个小时的有限时间里,有人表演,有人观赏,戏剧便因此而产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戏剧与被塑造出来的实体和被书写下的文字不同,因为有表演和观赏的存在,才有戏剧的存在。
[ 上一页 ]  [ :1.70662661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