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634652
1706634653
高丽当然不服气,不过倒也不敢去主动撩拨辽国。等到了公元1013年,辽国竟然派人索取鸭绿江流域的兴化等六座城池。这下高丽可忍不住了,不但不予同意,反而把辽国使者扣押起来。这样双方仅仅消停了两年的战火又给重新点燃了。
1706634654
1706634655
公元1013年5月,辽军强渡鸭绿江,被高丽大将金承渭击退,揭开了第三次战争的序幕。公元1014年10月,辽军再度东进,又被高丽大将郑神勇击退,损失颇大。随后,辽军源源不断地向高丽发动进攻,1015年正月,辽军在鸭绿江上架起浮桥,修筑了东西两城作为桥头阵地,随后渡河围攻高丽兴化、通州等城,并进一步分兵南下。9月,辽军大举攻打通州,之前立下大功的高丽猛将郑神勇带领一群部下拼命杀退了辽军,但自己也在乱军中丧命。随后,辽军围攻宁州,又斩杀、俘虏了许多高丽将领。公元1016年正月,辽国大将耶律世良又在郭州重创高丽军。数年之间,辽军的旗号仿佛乌云一样,在朝鲜半岛北部盘旋流动。
1706634656
1706634657
在这几年里,高丽国最大的任务就是和辽军持续进行战争。面对辽军不断进逼的态势,高丽一方面向宋朝请求增援——当然,这种请求只能是石沉大海。同时,高丽也在全国范围内总动员,王询不断地对部将加官晋爵,鼓励他们和辽军玩命。
1706634658
1706634659
此外,高丽还引诱辽国国内的反对势力前来投奔,哪怕一次来几个、几十个人,也是在动摇辽军士气,提升本军士气啊。高丽同时不断地勾结女真族部落,袭击辽军后路,扰乱其军心。甚至在公元1017年,居然有一个女真族部落的人,抓了辽国东京寺庙的和尚献给高丽朝廷。
1706634660
1706634661
依靠这种零敲碎打的正确战术,高丽国尽管无法从正面击败身经百战的辽军,却逐步削弱了辽军锐气,从而渐渐取得战场上的均衡。长期的拉锯战,削弱了辽国国力,迫使辽军急于发动主力会战,从这种漫长的纠缠中来一个解脱。
1706634662
1706634663
对高丽而言,敌人的这种急于求成,也就意味着更多的机会。
1706634664
1706634665
契丹“邓艾”的悲剧
1706634666
1706634667
公元1018年10月,辽国东平郡王萧排押率领十万精兵,再度渡江讨伐高丽。王询任命年过七旬的名将姜邯赞为元帅,集结了全国的主力部队二十余万人迎战。
1706634668
1706634669
姜邯赞深知,此次辽军十万精锐,战力不可小看。如果能将其一举歼灭,那么从此以后,辽国与高丽的战场态势便能得到扭转。他制定了周密的计划,在主要战场兴化镇的附近,埋伏了一万二千精锐骑兵于山谷中,又临时修筑堤坝堵塞了城东的河流。等辽军赶到时,把堵河的堤坝掘开,河水汹涌而下,同时山谷中的骑兵呐喊杀出,大军再从正面冲上,还不把辽军全部歼灭?
1706634670
1706634671
然而,萧排押却也不是等闲之辈。面对姜邯赞又是大水又是伏兵的计谋,这位辽国大将没有慌乱,而是及时整军后退。毕竟辽国的铁骑远胜高丽,面对这块硬骨头,姜邯赞也没有一口吞下的胃口。高丽的埋伏只是让辽军损失了一些前锋部队,主力尚存。
1706634672
1706634673
这时候,萧排押判断高丽国的主力都在北线兴化城,后方一定空虚。他做出了最大胆的战略机动:全军迂回敌后,去突袭高丽的都城开城!
1706634674
1706634675
估计萧排押这一招,要么是从《三国志》中邓艾偷渡阴平学的,要么是从晋朝时候鲜卑慕容皝进攻高句丽学来。但这位精明的将军忘了一点,邓艾的偷袭是靠了钟会主力在正面绊住姜维,而慕容皝的偷袭则是因为当时的高句丽国王懦弱无能。如今,萧排押既没有优势的兵力,敌军又是经验丰富的老将,再要行这样的险招,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
1706634676
1706634677
姜邯赞一听说萧排押率军穿插到身后去了,也着了急。他急忙命令自己的副元帅姜民瞻带兵紧紧追袭,同时派大将金宗铉带领一万兵马赶回京城,自己则带领主力以正常速度南下回援。
1706634678
1706634679
这时候萧排押如果有围城打援的气魄,或许应该给追得最紧的姜民瞻来个回马枪,吃掉高丽军这一部分主力。但他执著于“攻下敌人都城”这个冒险目标,只是分兵抵抗姜民瞻,主力却一门心思地往南钻,结果在沿途他的掩护部队被高丽军歼灭了不少。
1706634680
1706634681
公元1019年1月,萧排押的铁骑终于出现在开城的外面,引起城中一阵骚动,似乎八年前的惨祸又要重演。然而对辽军来说,这个位置差不多相当于“二战”中德军打到莫斯科外围——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城中已经有金宗铉的军队加强防守,辽军一路冲到开城,损失了不少兵力,又没有带足够的攻城设备。要立刻攻下城是不可能的,二十万高丽军正在姜邯赞带领下赶来,辽军“打到敌人都城”的壮举也仅仅具有形式上的意义罢了。
1706634682
1706634683
萧排押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在开城周围游荡劫掠一圈,然后向北撤退。而姜邯赞就和面对拿破仑的库图佐夫一样,率领高丽军主力不紧不慢地跟在辽军后面,选择最合适的时机发动决战。
1706634684
1706634685
公元1019年2月,辽军行至龟州,龟州地势复杂,有两条大河,不利于辽军的骑兵。姜邯赞选择此地,发动了主力决战。近十万辽军与近二十万高丽军,就在两条河之间殊死搏杀。辽军虽然数量上居于劣势,但毕竟都是北国惯战精兵,频频发动猛攻。而高丽军反而在战场上处于劣势,只能依仗着强弩稳住阵脚。双方都是死伤无数,这一刻都在咬牙苦撑。哪一方先支持不住,不但会被追杀,而且背水溃败,连逃都没法逃。
1706634686
1706634687
正在关键时刻,忽然风雨大作。强劲的南风从高丽军背后刮过来,带着豆大的雨点,劈头盖脸向辽军迎面打去。远离故土作战的辽军,在这莫名其妙的气象下,终于失去了斗志。恰好此时,金宗铉又带着驻守开城的兵马杀到,对辽军展开夹击。于是辽军彻底崩溃,许多人淹死在河里,更多的人被敌军追杀,尸横遍野。萧排押手下的将领多人战死,最后十万大军生还的仅有数千人。
1706634688
1706634689
这一战,辽军十万精兵几乎被全歼,高丽则是扬眉吐气。姜邯赞凭借此战成为朝鲜的民族英雄,2005年韩国下水的一艘驱逐舰就叫“姜邯赞号”。而辽国也认真见识了高丽军的实力,不敢再存轻视和侥幸心理。
1706634690
1706634691
辽国吃败仗后,威胁要再发大军讨伐高丽。而高丽则很给面子地在公元1020年再次上表请求继续当辽国的附属国。辽国有了面子,也就停止了讨伐。第三次战争至此结束,高丽军以巨大的牺牲取得了胜利,勉强稳定了自己在鸭绿江流域与辽国分割的势力范围。
1706634692
1706634693
和平时代
1706634694
1706634695
此后,辽与高丽保持着相互牵制的和平。辽国拥有宗主国的虚名,通过在鸭绿江畔的保州等城池屯兵遏制高丽向西扩张的势头。但高丽在鸭绿江下游则不断采取进取之势,将触角深入今天的辽宁东部和吉林一带,尤其与那里的女真族建立密切联系。到最后,高丽国的势力已经割断了辽国和东北地区女真人的联系。公元1026年辽国官员要求借道高丽去招抚东北的女真,居然被高丽拒绝了。
1706634696
1706634697
高丽国有时还主动向辽国寻衅。有一次,高丽国有个兵部郎中,叫皮谓宗,他在外面巡逻,看见辽国将军耶律撒割在打猎。皮郎中居然带几个人冲出去把耶律将军给砍了,还把首级送到上司那里邀功请赏。朝廷看这家伙太不像话了,把他给流放了,没几年又放了回来了。
1706634698
1706634699
到公元1029年,渤海国的后裔大延琳在东北地区起兵叛辽,建立兴辽王国,向高丽请求支援。高丽来了个两不相帮,坐看辽国和兴辽国厮杀,自己趁机继续扩充势力。在战争中失败的契丹人、渤海人,又都陆续地投奔高丽,进一步壮大了高丽国力。高丽还以此战争为借口,说“道路不通”,停止了向辽国朝贡。孤立无援的大延琳在第二年就被辽军擒获,而高丽则迟迟未恢复纳贡。
1706634700
1706634701
1031年,高丽显宗王询与辽圣宗先后离开人世。显宗之子王钦继位,史称德宗。这位德宗受老爹熏陶多年,颇有些富国强兵的豪气。他对辽国采取更强硬的态度,趁着辽国内乱不息,元气大伤的当口,要求辽国拆毁鸭绿江上的浮桥,同时释放历年来被扣留的高丽人。这等于摆明了要继续扩张,辽国当然不会同意,高丽竟然单方面断绝和辽国的外交关系,拒绝使者入境。
[
上一页 ]
[ :1.70663465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