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635582
1706635583
懦弱的愤青
1706635584
1706635585
继位的朝鲜中宗李怿,大家普遍认为他是个好人,废除了燕山君的好些暴政。然而他也仅仅是个好人而已,懦弱无能。举一事为例:当燕山君的暴行引发全国起义时,面对向府邸潮涌而来的义军,当时还是晋城大君的李怿,竟然吓得想自杀。还是他的夫人慎氏阻止了他。慎氏观察义军动静,发现不是来找麻烦的,李怿这才放下心来。不久,他捡了个落地桃子,被簇拥着当上了国王。这位“中宗反正”的领袖,真有点像后来辛亥革命时被士兵从床下拖出来当督军的黎元洪。
1706635586
1706635587
等到中宗继位后,他的结发妻子慎氏,却因为其父亲是燕山君的忠臣,遭到满朝“功臣”的攻击,最后中宗被迫和她离婚。此后,功臣们纷纷将自己家的女人送入宫中,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后宫角逐。处在焦点上的妃嫔们走马灯般更换,有难产死的,有被陷害处决的,有失宠的,真比战争还热闹。在这过程中,中宗简直像个木头人一样,既没有主见,也没有能力保护自己喜爱的妃子,反而屡屡被朝中大臣插手后宫。
1706635588
1706635589
在朝廷上,“勋旧”和“士林”联袂轰走了该死的燕山君,清场之后,内斗再度展开。最初,“勋旧”依靠驱逐燕山君的功劳占据优势,甚至能强迫中宗和发妻离婚;士林集团的儒生们则得到了中宗的支持,通过大力改革朝政,逐步扳回局面。但正当“士林”逐步取得优势时,中宗却又忽然反戈一击,在1519年(农历己卯年)将士林集团领袖赵光祖处死,史称“已卯士祸”。赵光祖一党的许多儒臣被捕杀或流放。据说在其中,后宫那些与“勋旧”关系密切的妃嫔起到了很大助力。两年后的1521年,勋贵集团通过“辛巳诬狱”将士林集团势力消除殆尽,从而使得朝政回复到“勋旧”一统的局面。直到后来倾向于士林集团的尹氏家族,利用后宫诅咒案对勋旧派进行打击,才又改变了力量对比。
1706635590
1706635591
中宗在位长达38年的岁月里,后宫干涉朝政,朝官插手后宫,中宗不得不左右回避。外界形势也很糟糕,北方的女真频频入侵,南方留居朝鲜半岛的日本人,又屡次发动“倭乱”。
1706635592
1706635593
国家搞得这样乱,中宗自个做事不成,说起别人来头头是道。他经常派人去侦查明朝的朝政,私下里还对明朝的各位皇帝评头论足。说明成祖动不动杀大臣,不好;说嘉靖皇帝刚愎自用,听不进别人的话,不好……这些评论其实也有些道理,不过中宗自个的国王当得也没见多好,大家彼此彼此吧。
1706635594
1706635595
后宫的乱斗
1706635596
1706635597
16世纪40年代中期,把持后宫和朝政的贵族集团是尹氏家族。其他竞争对手都被清除干净了。前任王妃是尹氏的女儿,生下世子李峼。等她死了,尹氏集团为了保护李峼,就又把另一位尹氏姑娘送进宫继任正妃。后来这位尹娘娘又生下儿子李峘。
1706635598
1706635599
在继承人问题上,尹氏家族内部又发生争斗。前任尹妃的兄弟尹任支持他们的外甥——世子李峼,称为“大尹派”;现任尹妃的兄弟尹元衡、尹元老支持他们的外甥李峘,称为“小尹派”。这两拨新旧舅子之间的斗争刀光剑影,丝毫不比之前其他集团的斗争温柔。
1706635600
1706635601
这个过程中,现任尹妃(史称文定王后)非常活跃。她入宫本是尹氏家族为了保护世子李峼走的棋,她是为李峼服务的。但当她自己生下李峘后,为了亲骨肉的利益,又不惜对自己之前保护的孩子下狠手。
1706635602
1706635603
1544年11月,中宗李怿去世,王世子李峼继位,史称仁宗,大尹派似乎得胜。但仅仅八个月后,仁宗即死去(正史说是思念父王而病死,野史传说被文定王后害死)。于是李峘继位,史称明宗。文定王后开始垂帘听政。公元1545年,她处死了大尹派首领尹任,同时镇压与大尹派关系密切的士林集团,史称“乙巳士祸”。她的兄弟尹元衡盘踞朝中,滥用权力,闹得臭名昭著。在她的胡闹下,朝鲜国政进一步糟糕下去。
1706635604
1706635605
她的儿子明宗亲政后,他又开始重用自己的岳父一族,从而又造成外戚专权的局面。1565年文定王后去世。1567年明宗去世,享年仅34岁。明宗在位的23年里,朝鲜国内只有无尽的内斗,境外则是不绝的倭寇、女真的祸乱。因为明宗没有子嗣,最终继承王位的是明宗的侄儿,中宗的庶孙李昖,史称宣祖。
1706635606
1706635607
1706635608
1706635609
1706635611
不可不知的朝韩史 第二十九章 倭乱东来,挚友忠臣存社稷
1706635612
1706635613
1706635614
1706635615
1706635616
与人斗其乐无穷
1706635617
1706635618
宣祖李昖在位41年,是朝鲜历史上在位时间较长的君王。然而他这41年却是倒霉悲催的41年。在这41年里,党争达到高潮,更经历了长达七年的日本入侵。要不是友邦加宗主大明朝的仗义援救,朝鲜差点就灭了。
1706635619
1706635620
在宣祖初年,朝鲜历史上著名的两大党派——东人党和西人党粉墨登场,演出了一幕幕情景交融的悲喜剧。
1706635621
1706635622
东人党和西人党都是属于士林集团。大致来说,东人党的源头是在明宗时代依附于尹氏外戚的一群后辈儒生,其代表人物是金孝元。西人党的源头则是明宗时代对抗尹氏的一群前辈儒生,其代表人物是沈义谦。金孝元和沈义谦在首都汉城的住宅,一个在城东,一个在城西,所以把他们代表的两个党称为“东人党”、“西人党”。
1706635623
1706635624
明宗末年,因为明宗舅舅尹元衡专横跋扈,引起整个士林的强烈不满,于是对抗他的西人党和依附他的东人党联合起来,把这厮轰下了台。随后,为了瓜分胜利果实,两党又开始理所当然地内讧。
1706635625
1706635626
公元1575年(农历乙亥年),沈义谦想给自己的弟弟一个吏曹铨郎的官位,遭到金孝元的坚决反对。两党终于从暗斗改为明争,为了一个小小的官位大打出手,双方唇枪舌剑,相互攻击,冷嘲热讽有之,撒泼骂街有之,一时之间热闹非凡。此事称为“乙亥党论”。
1706635627
1706635628
东人党和西人党在学术思想上也有冲突。朝鲜的两位大儒学家李滉与李珥,对从中国传来的程朱理学有不同解释。李滉认为理学核心在于“主理说”,李珥则认为核心在于“主气说”。东人党支持“主理说”,西人党支持“主气说”,从人事之争又发展到了思想之争。
1706635629
1706635630
两党为了扩充实力,还纷纷拉拢朝中的高官。很快,整个朝廷被两党瓜分,两党相互抗衡、相持不下,在各项政务上互相牵制、互相拆台。
1706635631
[
上一页 ]
[ :1.70663558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