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640182
③鬼百戏:应系道教故事,属于锺馗主题画之一。宋人李廌《德隅斋画品·玉皇朝会图》:“(石)恪性不羁,滑稽玩世,故画笔豪放,出入绳检之外而不失其奇。……尝见恪所作《鬼百戏图》,锺馗夫妇对案置酒,供张果肴,及执事左右,皆述其情态。前有大小鬼数十,合乐呈伎俩,曲尽其妙。”本书卷七“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条中,则细致描写了以锺馗为主角的鬼百戏,可参考。
1706640183
1706640184
④鬼子母揭盂:习见说法为“鬼子母揭钵”(盂,盛液体的敞口器具;钵,泛指僧人所用的食器)。鬼子母,又称为“欢喜母”“暴恶母”或“爱子母”,梵文Hariti音译“诃利帝”。原为婆罗门教中的恶神,护法二十诸天之一,专吃人间小孩,被称为“母夜叉”。经佛法教化后,成为专司护持儿童的护法神。“鬼子母揭钵”展现的正是吃人药叉诃利帝皈依佛教的情节:在诃利帝大肆吃人、众人对其祭拜无果的情况下,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为了让其体会失子之痛,用法力无边的钵盂将其最小的儿子罩住,将钵盂变得大而透明,使鬼子母可以看到却得不到孩子。鬼子母率领诸鬼奋力揭钵,虽然倾尽全力,却在佛钵前无计可施。鬼子母信仰自西晋传入中国后,由于故事富于戏剧性和生动性,对大众具有独特的吸引力,成为绘画、戏曲、小说的题材,在流传过程中,佛教色彩淡化,娱乐色彩越来越深厚。孟元老对东京大相国寺佛降鬼子母揭盂壁画的记载,是有关“揭钵”画的最早记录,可惜未对壁画内容进行描写。明人徐树丕《识小录》收录了明代中后期人冯时可(字元成)的《揭钵图诗》,吟咏的据说是北宋著名画家李公麟所绘手卷本,诗中为我们提供了较早的揭钵画场面:“魔氛盛东方,鬼母生鬼子。一产五百徒,宾伽罗最异:八臂三其目,虎爪兼狼齿。阴兵恣凭陵,攫人飱脑髓。残害且无算,世尊为悯只。弘慈发神威,妙力胜角掎。妖子收钵中,不啻如玄蚁。魔众驾天来,海决山驱徙。火云吐玄焰,木石攒锋矢。万钲警毒龙,千鞭走狂兕。大智静恬然,楠檀高百雉。强弩变莲花,巨驳变玉蕊。巍锋幻云霞,惊波改清泚。猛兽为驺虞,波臣如女婢。日朗惠风和,太虚净无滓。”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收藏的“揭钵”图像有三十多幅。
1706640185
1706640186
⑤供献乐部、马队之类:北宋初年高益善画蕃马,贵传马之风神气势,大相国寺殿庭供献乐部、马队之类,当与高益有关。然而此处的“乐部、马队”,具体情况不详。供献,供奉,奉献。乐部,古代泛指歌舞戏曲演出单位。马队,应指马队鼓吹。
1706640187
1706640188
⑥朵廊:大殿两旁的走廊。壁隐:应指塑壁,是将山海云石悬塑于壁,人物等形象高下错落、散置其间的雕塑形式,亦称“影壁”“悬塑”或“海山”,常制作于庙宇、寺院的殿座、楼阁的内部壁面。相传为唐代艺术家杨惠之所创,后又有北宋画家郭熙,受惠之塑壁启发,以手堆泥于壁,使成凹凸之状,待干后,随其形迹,用墨晕成山峦林壑,称为“影壁”。宋人邓椿《画继》:“旧说杨惠之与吴道子同师,道子学成,惠之耻与齐名,转而为塑,皆为天下第一。故中原多惠之塑山水壁。郭熙见之,又出新意,遂令巧者不用泥掌,止以手抡泥于壁,或凹或凸,俱所不问。干,则以墨随其形迹,晕成峰峦林壑,加之楼阁人物之属,宛然天成,一谓之‘影壁’。”杨惠之、郭熙所制塑壁或影壁实为泥塑浮雕,与建筑中依附墙壁垒砌假山的技法有相通之处,北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刊行的《营造法式》一书,“泥作料例”中即有“壁隐假山”一项,孟元老使用“壁隐”一词,应与此有关。
1706640189
1706640190
⑦楼殿:高大的宫殿。
1706640191
1706640192
【译文】
1706640193
1706640194
大殿两边的走廊都是本朝名家的手迹:左面的墙壁上,画着炽盛光佛降九曜图、鬼百戏图,右面墙壁上,画着佛降鬼子母揭盂图,大殿的庭院中陈列的乐队、马队之类。大殿两侧的走廊都是壁隐浮雕,高大的宫殿和人物,无一不是精致巧妙。
1706640195
1706640196
1706640197
1706640198
1706640200
东京梦华录 寺东门街巷
1706640201
1706640202
【题解】
1706640203
1706640204
本条250字,标题虽为“寺东门街巷”,实际上是以相国寺为立足点,介绍相国寺与景灵东宫以东的街巷情况。
1706640205
1706640206
首先介绍相国寺东门大街的情况,那一带多为出售各类服饰用品的店铺。结合前一条“相国寺内万姓交易”中“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生色销金花样幞头、帽子、特髻、冠子、绦线之类”及本条“绣巷,皆师姑绣作居住”等信息,可以推想这一行业集中于相国寺附近的原因。此外,还有经营素食的丁家茶店,体现出寺院周边饮食的特色;有很多南食店,因为北宋时期很多南方人来到京城做“北漂”,尤其是北宋时期的科举考试,呈现严重的南北不平衡局面,考中进士者,南方籍士子占到九成以上,大批士子长期滞留京城待考,相国寺以南,正是南方士子集中落脚的地方之一。这一带也是妓馆集中之地,与汴河南岸街区相似。
1706640207
1706640208
然后介绍相国寺北面的情况。相国寺北面,正是景灵东宫的东门前,这一带也是药铺集中之地,尤其是宋家生药铺,墙壁上满是五代宋初传奇画家李成所画山水。再向北去,即与卷二“东角楼街巷”所介绍的街区相衔接。
1706640209
1706640210
最后介绍景灵宫东门大街向东、直到太庙一带的情况:有由皇家寺院乾明寺改建而成的五寺三监以及车辂院等政府机构,有著名客店和酒楼,有北宋名门望族“桐树子韩家”的住宅,还有北宋高官被罢免后待罪反省的观音院,蔡京罢相后也曾羁押于此。
1706640211
1706640212
寺东门大街,皆是幞头、腰带①、书籍、冠朵铺席②,丁家素茶③。寺南即录事巷④,妓馆;绣巷,皆师姑绣作居住。北即小甜水巷⑤,巷内南食店甚盛⑥,妓馆亦多。向北,李庆糟姜铺⑦。直北,出景灵宫东门前⑧。又向北曲东,税务街⑨、高头街、姜行后巷,乃脂皮画曲妓馆。南、北讲堂巷⑩,孙殿丞药铺⑪、靴店。出界身北巷,巷口宋家生药铺⑫,铺中两壁,皆李成所画山水⑬。
1706640213
1706640214
【注释】
1706640215
1706640216
①腰带:衣带。古代服饰不用纽扣而是由绳带来固定,因此腰带成为服饰必不可少的部分,是服饰美的构成要素。在礼制社会,腰带是区分等级地位的重要标志,具有重要作用和独特魅力。宋人蔡絛《铁围山丛谈》:“太宗时得巧匠,因亲督视于紫云楼下,造金带,得三十条,匠者为之神耗而死。于是独以一赐曹武穆彬,其一太宗自御,其后随入熙陵,而曹氏所赐带,则莫知何往也。余二十八条,命贮之库,号‘镇库带’焉。……其金紫磨也,光艳溢目,异常金。又其文作醉拂林状,拂林人皆笑起,长不及寸,眉目宛若生动,虽吴道子画所弗及。若其华纹,则有六七级,层层为之,镂篆之精,其微细之象,殆入于鬼神而不可名。”
1706640217
1706640218
②冠朵:插于冠上的装饰物。五代人马缟《中华古今注·冠子朵子扇子》:“冠子者,秦始皇之制也,令三妃、九嫔当暑戴芙蓉冠子,以碧罗为之,插五色通草苏朵子,披浅黄藂罗衫,把云母小扇子,靸蹲凤头履,以侍从。”清人方以智《通雅·衣服》:“朵子,首饰也。《古今注》言冠子起于始皇,今妃嫔戴芙蓉冠,插五色通草苏朵子,即华镊钿钗之类也。”
1706640219
1706640220
③素茶:卖素食品的饮食店。本书卷四“食店”条中说:“大凡食店,大者谓之‘分茶’。……及有素分茶,如寺院斋食也。”
1706640221
1706640222
④寺南即录事巷:李合群谓“寺南”应为“寺东”,认为相国寺南即为临汴河大街,不可能再有街巷,并引史料为证:北宋邹浩《冯贯道传》:“贯道寿春人,举进士不偶,弃去,游京师,居相国寺东录事巷,以训童子为业,二十余年如一日。”录事,指妓女。录事巷向为妓馆集中之地。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苏叔党(按,即苏过)政和中至东都,见妓称‘录事’,太息,语廉宣仲(按,即廉布)曰:‘今世一切变古,唐以来旧语尽废。此犹存唐旧,为可喜。’前辈谓妓曰‘酒纠’,盖谓‘录事’也。相蓝(按,即大相国寺)之东有录事巷,传以为朱梁时名妓崔小红所居。”
1706640223
1706640224
⑤小甜水巷:宋人楼钥《北行日录》:“入旧宋门(旧曰‘丽景’,今曰‘宾曜’)。亦列三门,由北门入,尤壮丽华好。门外有庙,曰‘灵护’。两门里之左右皆有阙亭,门之南即汴河也,故街南无巷。街北即甜水巷。”
1706640225
1706640226
⑥南食店:主营南方风味饭菜的店铺。南食,用南方烹饪方法做成的饭菜。南宋吴自牧《梦粱录·面食店》:“向者汴京开南食面店、川饭分茶,以备江南往来士夫,谓其不便北食故耳。”宋人朱彧《萍洲可谈》:“大率南食多盐,北食多酸,四夷及村落人食甘,中州及城市人食淡,五味中唯苦不可食。”宋人蔡絛《铁围山丛谈》:“开宝末,吴越王钱俶始来朝。垂至,太祖谓大官:‘钱王,浙人也。来朝宿共帐内殿矣,宜创作南食一二,以燕衎之。’于是大官仓卒被命,一夕取羊为醢以献焉,因号‘旋鲊’。至今大宴首荐是味,为本朝故事。”
1706640227
1706640228
⑦糟姜:姜的一种特殊做法。南宋浦江吴氏《吴氏中馈录·糟姜方》:“姜一斤,糟一斤,盐五两,拣社日前可糟。不要见水,不可损了姜皮,用干布擦去泥,晒半干后,糟盐拌之,入瓮。”据南宋范成大所编《吴郡志》中的“土贡”条,糟姜曾与柑橘、咸酸果子、海味等一起作为土特产进贡朝廷。食用糟姜,古已有之,宋代尤其流行,诗文之中屡有表现。比如北宋诗人梅尧臣曾经写诗答谢刘敞送他糟姜:“名国万家城,千畦等封侯。劚当燕去前,腌牙费糟丘。无筋燕王笑,有味三闾羞。寄入翰林席,圣以不撤忧。又寄蓬门下,作赋谁肯休。唯我广文舍,免为齑盐仇。刘公汉家裔,才学歆向俦。胸怀饱经史,辨论出九州。曾不奉权贵,但与故人投。”(《答刘原甫寄糟姜》)
1706640229
1706640230
⑧景灵官:北宋东京大内宣德楼前,有景灵东宫和景灵西宫,用以安放北宋历代帝后画像。此指景灵东宫。
1706640231
[
上一页 ]
[ :1.70664018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