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641046
1706641047
⑥发牙豆:发芽豆。即今之豆嘴或豆芽。
1706641048
1706641049
【译文】
1706641050
1706641051
城中的后街或闲空之处,人们团团盖起狭窄的屋舍,相向相背集中住在一起,称为“院子”。这些屋舍都是普通百姓居住,每日出去卖蒸梨枣、黄糕麋、隔宿馒头、发芽豆之类的食品。
1706641052
1706641053
每遇春时,官中差人夫监淘在城渠①。别开坑,盛淘出者泥,谓之“泥盆”,候官差人来检视了,方盖覆。夜间出入,月黑,宜照管也②。
1706641054
1706641055
【注释】
1706641056
1706641057
①官中差人夫监淘在城渠:《宋史·河渠志四》:“汴都地广平,赖沟渠以行水潦。……(真宗景德)三年,分遣入内内侍八人,督京城内外坊里开浚沟渠。先是,京都每岁春浚沟渎,而势家豪族有不即施工者。帝闻之,遣使分视,自是不复有稽迟者。以至雨潦暴集,无所雍遏,都人赖之。大中祥符三年,遣供备库使谢德权治沟洫,导太一宫积水抵陈留界,入亳州涡河。五年三月,帝宣示宰臣曰:‘京师所开沟渠,虽屡钤辖,仍令内侍分察吏扰。’……徽宗大观元年七月,以京城霖雨,水浸居民,道路不通,遣官分督疏导。”人夫,壮丁。淘,挖掘疏浚。
1706641058
1706641059
②“夜间出入”几句:这是讲淘渠时应该注意的情况。春季淘渠时,施工现场情况复杂,常有误坠沟渠中甚至丧命者。北宋诗人梅尧臣《淘渠》诗中描述其混乱危险之状:“开春沟,畎春泥。五步掘一堑,当途如坏堤。车无行辙马无蹊,遮截门户鸡犬迷。屈曲措足高复低,芒鞋苔滑雨凄凄。老翁夜行无子携,眼昏失脚非有挤。明日寻者尔瘦妻,手提幼女哭嘶嘶。金吾司街务欲齐,不管人死兽颠啼。”宋人魏泰《东轩笔录》曾记载京师淘渠时,礼部三位考生不慎跌入渠中的奇遇:“礼部引试举人,常在正月末,及试经学,已在二月中旬,京师适淘渠矣。旧省前乃大渠,有三礼生就试,误坠渠中,举体沾湿。仲春尚寒,晨兴尤甚,三礼者不胜其苦。”宋人张师正《括异志·李氏婢》则记述了一个坠入沟中被人搭救的老妇人的故事:“有李某,屡典郡,既卒,家人归京师借居。有老婢,凡京城巷陌,无不知者,家之贸易、饮膳、衣着洎亲家传导往来,悉赖焉,邑君爱之如儿侄。明道春,方淘沟,俾至亲家通起居,抵暮不归,数日寻访无迹。邑君曰:‘是媪苦风眩疾作,坠沟死矣。’即命诸婢设灵座祭焉,家之吉凶,亦来报,邑君泣曰:‘是媪虽死,不忘吾家。’明年春,自外来,家人皆以为鬼也。媪拜曰:‘去岁令妾传语某人,至某处,风眩作,堕沟中。某人宅主姥见之,令人拯出,涤去秽污,加以药饵,得不死,某誓佣一年以报。今既期,即辞归。’往询某氏,果然。”照管,照应。
1706641060
1706641061
【译文】
1706641062
1706641063
每逢春天,官府中差人监督疏浚京城中的沟渠。另外挖坑,盛放挖出的河泥,称为“泥盆”,需要等候官府差人来检查视察完毕,方才填盖。夜间出入,月黑之夜,应该注意照应。
1706641064
1706641065
1706641066
1706641067
1706641069
东京梦华录 卷四
1706641070
1706641072
军头司
1706641073
1706641074
【题解】
1706641075
1706641076
本条320余字,以“军头司”为题,即卷一“外诸司”中的“军头引见司”(全称“御前忠佐军头引见司”),是入内内侍省下属机构,掌管禁卫军入见便殿呈试武艺、诸路部送罪人至阙下引对、决遣等事。
1706641077
1706641078
禁军被称为“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宋史·兵志一》),是北宋的中央军、正规军,也称“上军”。禁军在宋初分属殿前司和侍卫司,合称“二司”。不久,演变为殿前司与马军司、步军司“三衙”,有时也称“三司”,这一过程完成于真宗景德二年(1005)后。
1706641079
1706641080
北宋建立时,除了部分禁军驻扎在河北地区之外,大部分禁军都驻扎在首都东京开封及附近地区。在北宋的大部分时间,禁军军营都是东京城里最常见的场景,这在宋人的记载中屡见不鲜,如晁说之《负薪对》:“祖宗之旧制,城外之兵营,棋布相望,而警欬之音,日夜彻乎数百里之间。”王应麟《玉海》:“庆历、治平年间,禁、厢之籍至百余万,新城里外,连营相望。”本书卷二“马行街铺席”中也记录了北宋末年徽、钦时期景象:“马行北去,旧封丘门外,祅庙斜街、州北瓦子。新封丘门大街,两边民户铺席,外余诸班直军营,相对至门,约十里余。”本条则专门介绍东京城中的各类禁军和厢军,包括军队番号、编制、驻地、轮戍制度以及职能等。
1706641081
1706641082
军头司每旬休①,按阅内等子②、相扑手③、剑棒手格斗④。
1706641083
1706641084
【注释】
1706641085
1706641086
①旬休:唐宋时期,官员每十日休假一天,故称“旬休”。
1706641087
1706641088
1706641089
②按阅:巡视。内等子:皇宫中的禁卫。本书卷六“元宵”中有“近门亦有内等子班直排立”,“十四日车驾幸五岳观”中有“近侍余官皆服紫、绯、绿公服。三衙、太尉、知、御带罗列前导。两边皆内等子”。等子,卫兵。宋制,担任御前仪卫的军职人员中有“等子”,隶属于军头引见司。北宋赵昇《朝野类要·故事》:“军头引见司等子,旧是诸州解发强勇之人,经由递传至京师。今则只取殿前旧司捧日等指挥人兵拣为之。……等子之上,谓之‘忠佐军头’,皆由百司人兵亲兵及随龙人年劳升为之,或幕士带之。”
1706641090
1706641091
③相扑手:相扑选手。相扑,古称“角觝”,古代体育活动项目之一。起源于战国时期,秦汉隋唐均十分盛行。唐代长安称之为“相扑”,是宫廷、军队中的主要游戏之一。宋元以后,多称为“相扑”“争交”。其方法为两两相当的壮士,裸袒相搏,以争胜负,类似于今天的摔跤。唐代长安凡有会宴游乐,多演角觝之戏。宋人高承《事物纪原·角觝》:“今相扑也。《汉武故事》曰:‘角觝,昔六国时所造。’《史记》:‘秦二世在甘泉宫作乐、角觝。’注云:‘战国时,增讲武,以为戏乐相夸,角其材力以相觝斗,两两相当也。汉武帝好之。’”本书卷六“京瓦伎艺”中有“小儿相扑”,卷八“二十四日神保观神生日”所呈百戏中也有相扑。
1706641092
1706641093
④剑棒手:指使用剑、棒者。
1706641094
1706641095
【译文】
[
上一页 ]
[ :1.70664104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