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642633e+09
1706642633
1706642634 ⑦添盆:北宋李廌《王实洗儿歌》中说:“昔闻吉梦占罴熊,今见得子如阿戎。……愧我尘埃非太真,难使此儿名作温。劝君大作容驷门,作诗聊代添金盆。”
1706642635
1706642636 ⑧移窠(kē):婴儿出生满一月后,移乳母处。窠,昆虫、鸟兽的巢穴,借指人安居或聚会的处所。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育子》:“浴儿落胎发毕,以发入金银小合盛,以色线结绦络之。抱儿遍谢诸亲坐客,及抱入姆婶房中,谓之‘移窠’。”
1706642637
1706642638 【译文】
1706642639
1706642640 到了婴儿满月,则用色彩鲜艳的丝线、包布、彩钱,富贵人家则用金、银、犀牛角、美玉等贵重物品制作,并准备洗儿果子,大办“洗儿会”。亲戚朋友举行盛会,煎煮香汤倒入盆中,投下洗儿果子、彩、钱、葱、蒜等物品,用几丈长的丝带绕在盆上,名叫“围盆”。用发钗搅动盆中的香水,称为“搅盆”。观看洗儿的亲友纷纷将钱撒入水中,称为“添盆”。盆中有直立起来的枣子,妇女们争相取食,认为这是生儿子的征兆。婴儿沐浴完毕,剃落胎发,向坐中所有来客一一致谢,然后抱着婴儿进入婶婶等别人的房屋,称为“移窠”。
1706642641
1706642642 生子百日,置会,谓之“百晬”①。
1706642643
1706642644 【注释】
1706642645
1706642646 ①百晬(zuì):婴儿诞生满百日举行的贺宴,祈愿孩子长命百岁,是希望婴儿能平安成长之意。现称“过百岁儿”。旧时民间以为婴儿长至百日,基本摆脱早夭之患,皮肤粉嫩润泽,惹人喜爱,有“一个月红孩儿,两个月毛孩儿,三个月看孩儿”的俗语。晬,周,满一周期。
1706642647
1706642648 【译文】
1706642649
1706642650 婴儿生下一百天,置酒设会,称为“百晬”。
1706642651
1706642652 至来岁生日,谓之“周晬”①。罗列盘盏于地,盛果木、饮食、官诰②、笔研③、算秤等,经卷④、针钱、应用之物,观其所先拈者,以为征兆,谓之“试晬”⑤。此小儿之盛礼也。
1706642653
1706642654 【注释】
1706642655
1706642656 ①周晬:小儿周岁。唐人李商隐《骄儿》诗:“文葆未周晬,固已知六七。”
1706642657
1706642658 ②官诰(ɡào):皇帝赐爵或授官的诏令。
1706642659
1706642660 ③笔研(yàn):即笔砚,泛指文具。研,同“砚”。
1706642661
1706642662 ④经卷:本指儒家经典,此指书籍。
1706642663
1706642664 ⑤试晬:又称“试儿”“试周”或“抓周”,于婴孩周岁之日举行,以此占其将来志向。南北朝人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亲表聚集,致宴享焉。”北宋释文莹《玉壶清话》中记载北宋开国名将曹彬轶事:“曹武惠彬始生,周晬日,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武惠左手捉干戈,右手取俎豆。斯须,取一印,余无所视。后果为枢密使相,卒赠济阳王,配享帝食。”
1706642665
1706642666 【译文】
1706642667
1706642668 到小孩第二年生日,称为“周晬”。父母家人在地上罗列盘子、杯盏,里面盛放果木、饮食、官诰、笔砚、算秤等,以及书籍、针线和各类应用物品,观察小孩先去拈取的物品,以此作为他未来人生成就的征兆,称为“试晬”。这是小孩隆重的礼仪。
1706642669
1706642670
1706642671
1706642672
1706642673 东京梦华录 [:1706637334]
1706642674 东京梦华录 卷六
1706642675
1706642676 东京梦华录 [:1706637335]
1706642677 正月
1706642678
1706642679 【题解】
1706642680
1706642681 本卷六专记北宋东京城正月期间的各种活动,活动地点从东京全城到皇宫大内;参与人群,从皇帝到平民,还包括来自各国的使臣。本条“正月”,描写对象是整个城市中的居民,他们除了一大早就“互相庆贺”新年、穿上新衣“把酒相酬”,还可以参加或旁观一项官府特别允许的活动:关扑。实际上,这种以实物进行的大规模博戏活动,才是孟元老在本条中的描写重点。
1706642682
[ 上一页 ]  [ :1.70664263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