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662943e+09
1706662943
1706662944 1644年清兵入关,两年后,郑芝龙投降清朝,却被挟持到北京,荷兰人以为从此可以松口气。没想到,郑芝龙的儿子郑成功快速整合郑家势力,以金门和厦门为基地,控制着台湾海峡两岸贸易8,并活跃于东南亚海域(图3.7)。
1706662945
1706662946
1706662947
1706662948
1706662949 图3.7 郑成功时代的台湾船
1706662950
1706662951 (台湾“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翁佳音教授提供)
1706662952
1706662953 丝绸贸易量急速萎缩,具有商业灵敏度的荷兰人很快找到黄金作为另一个转运商品。从郑芝龙和日本直接贸易那一年开始,长达22年时间,荷兰人将台湾作为金银的转运中心。
1706662954
1706662955 寻找黄金本来就是欧洲人航行世界的一大梦想。17世纪的荷兰水手间流传着“金银岛”传说:有一艘驶向中国以东海洋的船,遭遇巨大的暴风雨,船只主桅断裂。风暴过后,他们看到远方有一座高大的岛屿,于是将船驶到岛上修理。在岛上,形貌姣好的岛民和善地接待这些船员,并协助他们修理船只。船员们意外地发现,岛上道路两旁随处可捡到黄金与白银,居民用的餐具也是以金银制成的。
1706662956
1706662957 西班牙在南美洲殖民地获得许多黄金和白银,荷兰人来到亚洲之后,两度派船队寻找这个遍地黄金与白银的岛屿,都宣告失败。虽然没有找到金银岛,台湾岛却让荷兰人做了一场更大的黄金梦!
1706662958
1706662959 当时中国以白银作为货币,以黄金制造饰品,因此黄金的相对价格比邻近国家低,四五两白银就能换到一两黄金;但在日本与大部分亚洲地区,经常要10两以上白银才能换到1两黄金,因此以日本白银到中国交换黄金十分有利可图。
1706662960
1706662961 那时世界贸易的货品中,更有价值的是东南亚的胡椒、丁香与豆蔻等香料。香料供应者不接受金、银或其他货币,只接受印度棉布;于是荷兰人用日本白银和中国黄金购买印度棉布,用印度棉布交换东南亚香料,再把香料运回欧洲贩卖,或把中国的黄金直接卖给日本人赚取差价。荷兰人也提供高价吸引中国大陆海商携带黄金,到台湾和他们交换日本白银。
1706662962
1706662963 荷兰人将西班牙人赶走后,为寻找台湾岛的黄金,开始组织金矿产地探险远征队,进入了西班牙人传说中的黄金产地——花莲立雾溪口。后来发现只是溪流沙金,而不是金矿,才停止寻金计划,这次经验提醒了荷兰人:“中国和日本的贸易才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真正的金矿和银矿。”
1706662964
1706662965 除了生丝、丝织品、黄金、白银,荷兰人还通过中国台湾转运瓷器。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后80年间,平均每年运到荷兰的中国瓷器多达20万件。荷兰人经中国台湾转运中国大陆瓷器,一段时间后,更开始订制特殊式样,先在台湾做木制模型,再送往大陆景德镇等地作为订货参考。
1706662966
1706662967 荷兰人来台湾第14年,热兰遮城商馆中库存了年平均出口量的4.5倍的中国大陆瓷器;来年,由中国台湾运往荷兰的精制瓷器迅速增长到年平均出口量的2.4倍,可见中国瓷器在荷兰东印度公司转口贸易的重要性。
1706662968
1706662969 转运商品之外,荷兰人也发现中国台湾本土梅花鹿的鹿皮是很有赚头的商品9:鹿肉干可销往中国大陆,鹿皮则卖到日本,作为日本武士刀鞘的装饰材料。
1706662970
1706662971 1630年,荷兰人开始实施“狩猎执照制度”,发给汉人捕鹿执照,并收购捕获的鹿,更能切实掌控捕鹿的利润,但也逐渐将先住民从捕鹿的经济活动(图3.8)排挤出来。
1706662972
1706662973
1706662974
1706662975
1706662976 图3.8 台湾先住民捕鹿图
1706662977
1706662978 (秋惠文库提供)
1706662979
1706662980 执照制度实施6年后,汉人进入了原先由先住民控制的猎场;之后,荷兰东印度公司又花了将近10年,征服最大的鹿场虎尾垄(Favorlang,今云林一带),驱逐住在先住民村庄里私自捕鹿的汉人,只允许拥有捕鹿执照的汉人进入,全面控制台湾的捕鹿经济活动10。
1706662981
1706662982 汉人引进大规模猎捕的技术,如掩蔽的陷阱、套索,新技术改变了狩猎方式,出口的鹿皮数量相对增加了许多,使用陷阱后,每年出口鹿皮数增加了五成11,也使得台湾梅花鹿数量从此大量减少。
1706662983
1706662984 荷兰人发现鹿群减少,而且用陷阱捕杀的鹿皮沾满血迹,不受日本人青睐,于是禁止设置陷阱,也不准在梅花鹿繁殖期捕猎;随后在荷兰牧师祐纽斯(Robertus Junius)极力劝解下12,荷兰人甚至禁止以任何方式捕鹿,鹿群数量才略有回升。
1706662985
1706662986 荷兰人在台湾的38年期间,靠着生丝、丝织品、白银、黄金、瓷器的转口贸易,以及出口鹿皮等台湾产品,让中国台湾成为荷兰东印度公司最有赚头的据点之一,这段历史让荷兰人难以忘怀。难怪不久前,荷兰前驻台湾代表胡浩德(Menno Goedhart)退休之后,决定留在台湾,并取得永久居留权,当起“正港”[5]的台湾人13!
1706662987
1706662988 附注
1706662989
1706662990 1.按曹永和教授的研究,郑芝龙虽担任荷兰人的翻译,却未必懂荷兰语,当时亚洲各地的混合国际语言是葡萄牙语。
1706662991
1706662992 2.当时在福建、广东沿岸的海商,就是中国朝廷眼中的海寇,明朝政府采取的策略是让这些海上势力自行竞逐。胜利的被招安为将官,失败的就再度出海为寇,“官”、“盗”之别仅在一线之间。
[ 上一页 ]  [ :1.70666294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