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663832
1706663833
1672 郑经与英国人正式签订通商条约,设台湾商馆
1706663834
1706663835
1675 郑经与英国人改订协约
1706663836
1706663837
1676 英国船跟着郑经进入厦门,首次踏上中国大陆
1706663838
1706663839
1677 英国人在厦门设商馆
1706663840
1706663841
1680 清军攻陷厦门,郑经退回台湾,英国厦门商馆暂停
1706663842
1706663843
1681 郑经逝世,郑克塽继位
1706663844
1706663845
1683 施琅出征台湾,郑克塽投降清朝
1706663846
1706663847
1684 清朝治理台湾,英国台湾商馆封馆
1706663848
1706663849
1699 英国船到广州直接出口丝、瓷器、茶叶
1706663850
1706663851
1834 英国决定以主权政府与中国接触
1706663852
1706663853
1840~1842 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
1706663854
1706663855
[6]倒债:指银行的资产不足以偿还其到期债务,从而导致其难以维持银行业务。引申为借钱不还。——编者注
1706663856
1706663857
1706663858
1706663859
1706663861
1706663862
被误解的台湾史:1553~1860之史实未必是事实
1706663863
1706663864
1706663865
1706663866
1706663867
被误解的台湾史:1553~1860之史实未必是事实 【08】 两岸谍对谍
1706663868
1706663869
你以为:两岸政治谍对谍是从1949年以后才开始的
1706663870
1706663871
事实是:明郑时期,两岸间的政治谍对谍就已然存在
1706663872
1706663873
1706663874
1706663875
1706663876
被误解的台湾史:1553~1860之史实未必是事实 1949年“国民政府”撤退到台湾,两岸之间就存在着谍对谍的政治斗法并上演着,己方人员投奔对方阵营的戏码,早在300年前,郑成功东渡台湾到郑克塽投降满清的22年间,就屡见不鲜了。
1706663877
1706663878
郑成功进入台湾时,清朝随即施行一道对郑家极具杀伤力的“迁界令”1。这个坚壁清野的策略实施得非常彻底,目的是让郑成功粮饷物资来源枯竭,最后迫使其山路五商、海路五商无法经营。少了海外贸易收入支应军费,经济越来越困顿,郑氏只好在台湾努力开拓耕地、发展农业2,但农业收入远不如海上贸易,郑家终究无法再与清政府相抗衡了。
1706663879
1706663880
提出高见策略的是原郑成功阵营将领黄梧,他在清政府对郑成功部属提出优厚的招降条件时3,献出郑方重要基地海澄(今福建龙海市)投降4。因黄梧熟知郑军内情,向清政府指出:“郑成功之所以能够守金、厦弹丸之地与清政府对峙,是因有沿海人民接济粮饷、油、铁、船。”此一建议果然重重打击了郑家命脉。
1706663881
[
上一页 ]
[ :1.70666383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