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663983e+09
1706663983 1.参见本书“07郑经和英国人”。
1706663984
1706663985 2. 郑成功来台时,虽然荷兰人已经营了38年,但仅开发今台南地区,耕作技术仍然落后。
1706663986
1706663987 3.1656年(顺治十三年)之前,清政府的招降政策是重南明而轻明郑,因此明郑降将多遭闲置;之后对来降郑成功部属的态度大幅转变:
1706663988
1706663989 (1)能悔过投诚,带领船只、兵丁、家口来归的人,按照所带来的数目,分别破格升任。如果能将郑成功等人抓来,最大功劳者封予高爵,其次加职。
1706663990
1706663991 (2)尽心安插郑成功统领地区来归附者,原有田产被占领者,经查询后返还;没有田产者,设法让他们有住的地方。
1706663992
1706663993 (3)改善降将的待遇,出路安排逐步制度化。
1706663994
1706663995 (4)从清朝投降到郑成功阵营的将领,也列为招降范围。
1706663996
1706663997 4.海澄是“郑成功的储粮之所,为金、厦门户”。黄梧献海澄,使“城中所储粮粟25万”,以及“军器、衣甲、铳器”及“将领私积者”无数,尽入清军之手。
1706663998
1706663999 5.1667年(康熙六年)7月,康熙皇帝14岁亲政,两年后,康熙和侍卫索额图召集满洲少年,组成宫廷卫队,天天演习摔跤。有一天趁着鳌拜奉召到内廷观看摔跤游戏,康熙命满洲少年擒扑鳌拜,并公布他的三十大罪,党羽遍布的四朝勋臣鳌拜终于被歼灭。
1706664000
1706664001 6.康熙皇帝熟读历史典籍,深知满人以有限的人力,统治着为数庞大的中原汉人,若海外有汉人集团的反对势力存在,如残留汉族“数茎发”的郑氏,将会是统治的不安因素,因此坚持要郑经剃发。
1706664002
1706664003 7.如果郑经留守台湾,不登陆中国大陆,是康熙皇帝能够接受的,因此郑经参与三藩之乱前,双方可以相安无事。
1706664004
1706664005 8.1679年(康熙十八年),郑军未完全溃败时,清政府给郑经最好的、也是最后一次和谈条件。
1706664006
1706664007 9.1679年至1680年间,台湾本岛尚能供应足够米粮,加上郑家持续与福建、广东两地贸易商进行走私活动,仍维持一定收益,足以供应军队开支。也与外国商人进行贸易,参见本书“07郑经和英国人”。
1706664008
1706664009 10.1681年起,清朝廷对福建、广东两地的贸易商加以整顿,以致郑家无法再与之进行走私活动。
1706664010
1706664011 大事记
1706664012
1706664013 1656 清朝开始重视招降明郑将官,给予优惠待遇
1706664014
1706664015 1662 清朝实施迁界令,郑成功东渡台湾赶走荷兰人
1706664016
1706664017 郑成功病逝台湾;康熙即位
1706664018
1706664019 1664 郑经撤退到台湾,建国“东宁”
1706664020
1706664021 1667 康熙皇帝开始亲政
1706664022
1706664023 1673 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发动三藩之乱
1706664024
1706664025 1674 郑经参加三藩之乱
1706664026
1706664027 1680 三藩之乱失败,郑经撤退回台湾
1706664028
1706664029 1681 郑经逝世,郑克塽继位
1706664030
1706664031 1683 施琅在澎湖打败明郑大将刘国轩
1706664032
[ 上一页 ]  [ :1.70666398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