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667496e+09
1706667496
1706667497 [76] 西藏民主改革中的资料记载:墨竹工卡农奴次仁贡布,他的祖父曾向色拉寺借了50克粮食,还利息还了18年,他父亲接着又还利息还了40年,他接过父亲的债又还了19年,总共还了3000多克粮食,可是领主说他还欠债粮10万克。从时间上看,次仁贡布家的债务发生在晚清1880年前后。
1706667498
1706667499 [77] 张江华:《试论西藏封建农奴制度的基本类型》,《民族研究》1988年第6期。
1706667500
1706667501 [78] 多杰才旦主编《西藏封建农奴制社会形态》,中国藏学出版社,1996,第89~91页。
1706667502
1706667503 [79] 据实地考察,山南的朗赛林谿卡、拉萨的东噶谿卡、日喀则的帕拉庄园等大体上依此布局。
1706667504
1706667505 [80] 美朗宗贞:《论西藏近代商人阶层的形成》,《中国藏学》2009年第4期。
1706667506
1706667507 [81] 清朝在道光十年(1830年,藏历铁虎年)对西藏进行了大规模的人口、土地、税赋清查并颁布了清册,该清册被称为《铁虎清册》。
1706667508
1706667509 [82] 在20世纪50年代较大规模的社会调查中,大量资料对藏中的谿卡有很详细的记录。详见《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之《藏族社会历史调查》(一)至(六),民族出版社2009年修订本。在《藏族社会历史调查》(一)至(六)的资料中有大量反映西藏清末庄园情况的记载,例如,《藏族社会历史调查》(六)“拉孜宗杜素庄园调查报告”里就有清末的记载,最早时间为1887年,另还有1908年等年份的记载。
1706667510
1706667511 [83] 黄维忠、张运珍:《清代西藏的物质生活》,《中国藏学》2010年第1期。
1706667512
1706667513 [84] 周晶:《20世纪前半叶西藏社会生活状态研究(1900~1959)》,西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第52、53页。
1706667514
1706667515 [85] 西藏传统民居以房屋里的柱子估算实用面积,称之为“嘎叽”,2个柱子的居屋大约有28平方米。
1706667516
1706667517 [86] 周晶:《20世纪前半叶西藏社会生活状态研究(1900~1959)》,西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第52、53页。
1706667518
1706667519 [87] 公元13世纪元朝时期萨迦政权建立十三万户,设宗为推行封建农奴庄园制度的基本行政单位,宗的行政长官藏语称为“宗本”。这一制度也成为西藏最重要的管理制度,延续到1959年民主改革为止。近年来,有的藏语媒体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人民政府的县长也称为“宗本”,是错误的。
1706667520
1706667521 [88] 从这份报告中也可以看出,西藏原有的计量单位“克”既用于重量计量也用于面积计量。
1706667522
1706667523 [89]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第2318、2328页。
1706667524
1706667525 [90] 恰白·次旦平措等著《西藏通史——松石宝串》,陈庆英等译,西藏社会科学院、《中国西藏》杂志社、西藏古籍出版社,1996,第816页。
1706667526
1706667527 [91] 福康安(1753~1796),字瑶林,富察氏,清满洲镶黄旗人,经略大学士傅恒的第三子,乾隆帝嫡后孝贤皇后的侄子。福康安19岁即以头等侍卫统兵随定西大将军温福征剿大金川,此后担任过吉林将军、盛京将军、成都将军、四川总督、陕甘总督、云贵总督、闽浙总督、两广总督、武英殿大学士等要职。参加过平定大小金川、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击退廓尔喀入侵西藏等重大战役。
1706667528
1706667529 [92] 孙士毅(1720~1796),字智冶,一字补山,浙江仁和人,清朝大臣。乾隆二十六年进士,二十七年授内阁中书,充军机章京。后迁户部郎中,大理寺少卿。出任广西布政使、云南巡抚。乾隆五十六年,廓尔喀侵藏,命摄四川总督,督饷。自打箭炉出驻察木多,师已入后藏,复驰诣前藏,馈运无匮,五十七年,廓尔喀平,后入京纂校四库全书,授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1706667530
1706667531 [93] 钮祜禄·和琳(1753~1796),满洲正红旗人,钮祜禄氏,字希斋,清朝权臣和珅弟。乾隆时由生员补吏部笔帖式,历任兵部侍郎、工部尚书、驻藏大臣等职。骁勇善战,行事节俭,与福康安有深交。
1706667532
1706667533 [94] 张其勤原稿、吴丰培增辑、《西藏研究》编辑部编《清代藏事辑要》,西藏人民出版社,1983,第338页。
1706667534
1706667535 [95] 姚锡光(1857~?),字石泉或石荃,江苏丹徒人。年少时师从丹徒名士周伯义,学习经史天文、地理兵法等,接受儒家传统教育,经世致用思想根植于心。其一生经历丰富,著述颇多,代表作有《筹蒙刍议》《筹藏刍议》《筹海军别录》《蒙古教育条议》《实边条议》《姚锡光日记》等。他是一位对边疆民族问题有颇多独特见解的封建官员,对中国边疆民族问题始终予以关注,对西藏的稳定问题有着独到见解。
1706667536
1706667537 [96] 姚锡光:《筹藏刍议》,《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39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9,第3页。
1706667538
1706667539 [97] 蔡汇东(1881~1938),字达生,蕲春人。清廪生,留日早稻田大学学习法律,同盟会会员。武昌起义时任战时总司令部军法官,晚年任国民政府司法院参事。著有《死法》《新疆西藏之开发》等书。
1706667540
1706667541 [98] 蔡汇东:《筹藏刍言》(原名《西藏改设行省之计划》),第36页。
1706667542
1706667543 [99] 柳森:《由〈筹藏刍议〉看姚锡光的筹藏观》,《西藏研究》2011年第1期。
1706667544
1706667545 [10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716页。
[ 上一页 ]  [ :1.70666749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