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669178e+09
1706669178
1706669179 [103] 余素:《清季英国侵略西藏史》,世界知识出版社,1959,第127页。
1706669180
1706669181 [104] 西藏社会科学院等编《西藏地方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史料选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6,第207页。
1706669182
1706669183 [105] 《英国议会关于西藏文书》,第2370帙,1905,第42~43页。
1706669184
1706669185 [106] 1904年7月27日,十三世达赖喇嘛紧急召见原甘丹赤巴洛桑贤赞、噶伦和全藏僧俗会议代表:“眼下英军已逼近拉萨,会要与我会面。然而,我与洋人之观点行为截然相异,实不能聚首会谈,我留在拉萨于事无补”,“我已决定离藏,先去蒙古,再赴北京陛见皇太后和光绪皇帝”。(《西藏人民抗英史料》,载《西藏文史资料选辑》第七辑)他将西藏地方政教事务交由两位代理噶伦决断,大印交洛桑坚赞掌管,并令他代理摄政,凡西藏之重大政务,则由全藏僧俗会议负责办理。7月28日凌晨,十三世达赖喇嘛带领顿柱夺吉公爵、札萨克洛桑顿注、大堪布降央丹巴、商卓特巴丹增曲结等人,在德尔智及60名“护卫”的护送下,匆匆从拉萨出发,经那曲、柴达木、嘉峪关、乌里雅苏台的三音诺颜部、土谢图汗部,于12月2日抵达库伦,寓居甘丹寺。
1706669186
1706669187 [107] 〔英〕荣赫鹏著《英国侵略西藏史》,孙熙初译,西藏社会科学院资料情报研究所,1983,第207、237页。
1706669188
1706669189 [108] 〔英〕荣赫鹏著《英国侵略西藏史》,孙熙初译,西藏社会科学院资料情报研究所,1983,第224页。
1706669190
1706669191 [109] 牙含章编著《达赖喇嘛传》,人民出版社,1984,第177页。
1706669192
1706669193 [110] 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二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第347~348页。
1706669194
1706669195 [111] 吴丰培辑《清季筹藏奏牍·有泰奏牍》卷一,国立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商务印书馆,1938,第22页。
1706669196
1706669197 [112] 吴丰培辑《清季筹藏奏牍·有泰奏牍》卷一,国立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商务印书馆,1938,第26页。
1706669198
1706669199 [113] 吴丰培辑《清季筹藏奏牍·有泰奏牍》卷一,国立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商务印书馆,1938,第22~23页。
1706669200
1706669201 [114] 清廷特别破格用人,以原系候补三品京堂都统衔的唐绍仪为议约全权大臣,原因是清廷有鉴于这次西藏问题相当棘手,非才能卓著、谙练交涉的人无法执行。唐绍仪是早期留美学生,与旧式封建官僚相比,他有着超凡的胆识和气度。他深通国际公法,谙练外交事务。在对外交涉中,对于强权外交之手段能应付自如。他的外交才华早在1881年朝鲜任事时便有所显露,引人注目。因此,清廷超擢选派唐绍仪,是希望重用他的特长,以他明快敏捷的外交手段,争回中国在藏主权。
1706669202
1706669203 [115] 其实,在19世纪末叶以前,清廷享有治藏主权,是从来没有被外国所怀疑的。在1876~1893年,中、英双方因西藏事务三次议订的条约(即1876年的《中英烟台条约》的另议专条、1890年的《中英会议藏印条约》、1893年的《中英会议藏印续约》)里,没有任何迹象显示英国对中国治藏主权有所怀疑。相反,英国相当尊重中国在藏的主权,他们透过各种手段,与清廷达成协议,取得入藏游历及开埠通商等特权,并议定西藏与锡金的疆界。这种尊重中国治藏主权的情况,到20世纪初期才有所改变。1902年以后,英国一反过去态度,拒绝承认清廷在藏享有主权,要求由中、英、藏三方面谈判,以解决西藏问题,并蓄意提升西藏与中、英两主权国的对等地位。短短十多年时间英国态度有如此变化,系双方形势发展使然。在清廷,自19世纪中叶以来因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已无法秉承康、雍、乾三朝对西藏地区的有效治理;19世纪四五十年代,西藏与克什米尔及尼泊尔均先后发生了战争,战争中清朝政府的态度与措施,被认为是自弃治藏主权的行动。在英国,其势力到达喜马拉雅山南麓,锡金、尼泊尔、不丹等喜马拉雅山国均沦为英国的保护国。清廷已成为英国与西藏直接交往的障碍。参见冯明珠《近代中英西藏交涉与川藏边情(1774~1925)》,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第7~8页。
1706669204
1706669205 [116] 冯明珠:《近代中英西藏交涉与川藏边情(1774~1925)》,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第11~12页。
1706669206
1706669207 [117] 冯明珠:《近代中英西藏交涉与川藏边情(1774~1925)》,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第140~146页。
1706669208
1706669209 [118] 陆兴祺编《西藏交涉纪要》上编,1931,第12页。转引自苏苑《唐绍仪与中英西藏谈判述评》,《西藏研究》2001年第1期,第77页。
1706669210
1706669211 [119] 转引自苏苑《唐绍仪与中英西藏谈判述评》,《西藏研究》2001年第1期,第77页。
1706669212
1706669213 [120] 草约全文见光绪十八年至三十一年《西藏档》第六册,光绪三十一年三月二十一日、四月二十二日收唐绍仪电。参见冯明珠《近代中英西藏交涉与川藏边情(1774~1925)》,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第141~142页。
1706669214
1706669215 [121] 草约全文见光绪十八年至三十一年《西藏档案》第六册,光绪三十一年三月二十一日、四月二十二日收唐绍仪电。参见冯明珠《近代中英西藏交涉与川藏边情(1774~1925)》,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第141~142页。
1706669216
1706669217 [122] 约稿全文见光绪十八年至三十一年《西藏档案》第六册,光绪三十一年四月二日唐绍仪致费使函、光绪三十一年四月九日唐绍仪译费礼夏来函。参见冯明珠《近代中英西藏交涉与川藏边情(1774~1925)》,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第143~144、144页。
1706669218
1706669219 [123] 光绪十八年至三十一年《西藏档案》第六册,光绪三十一年四月九日唐绍仪译费礼夏来函。冯明珠:《近代中英西藏交涉与川藏边情(1774~1925)》,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第144页。
1706669220
1706669221 [124] 拉姆:《麦克马洪线》第1卷,第45页。转引自吕昭义《英属印度与中国西南边疆(1774~1911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第289页。
1706669222
1706669223 [125] 冯明珠:《近代中英西藏交涉与川藏边情(1774~1925)》,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第146页。
1706669224
1706669225 [126] 条约全文参见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二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第345~346页。
1706669226
1706669227 [127] 冯明珠:《近代中英西藏交涉与川藏边情(1774~1925)》,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第148~150页。
[ 上一页 ]  [ :1.70666917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