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670024
1706670025
但英印政府对清廷把贸易市场限制在靖西外关之外的亚东地方极不满意,一直伺机在关内开辟商埠。泰莱上任税务司后不久,就致函驻藏大臣奎焕,要求准其过亚东关去运动及拜访靖西文武官员,继而借口印度政府一旦派员来亚东,海关必须腾出房屋,并托词亚东不适宜居住,要求在仁进冈(也译作仁钦岗)建一住所,在亚东另建一处验货栈房和一间办公用房。凡此种种,其目的只有一个,即“一旦在春丕谷立足,则税务司很明确属于真正的中国官员而对其他欧洲人则将是一件逐渐扩张的可利用之事”[8]。但驻藏大臣和西藏地方政府对此早有防范,始终未予同意。泰莱无奈,便企图硬闯以造成既成事实。1895年7月,他借口运动,几次试图强行越过亚东关去仁进冈(该地设有贸易市场),均被驻守关门的藏兵扯住,差点挨打,只得忿忿返回。
1706670026
1706670027
泰莱的继任者赫博逊(H.E. Hobson)紧紧步其后尘,挖空心思要突破“抵关而止”的规定,上任不久就向海关监督提出要进关回拜,并威胁说:“本税务司能否入关,仍望迅赐回信,以便申呈总税务司,由总理衙门商酌或开去本税务司之缺,抑或另有办法也。”[9]但驻藏大臣及西藏地方政府官员依然是寸步不让。
1706670028
1706670029
最终的“解决”方法是武力。在第二次侵藏战争时,英军于1904年10月用炮火摧毁了靖西外关后,趁机在下司马修筑兵营、驿站和商店,擅自将下司马开为商埠。
1706670030
1706670031
亚东海关在它存在的近20年中,始终没有收税,其经费由总税务司署通过汇丰银行拨给,按季汇拨,每次3000~5000海关两(关平银)不等。因此亚东海关的任务仅是对进出口货物进行检验,查禁违禁之物,对货品种类、数量、价值等进行登记、造册,按月季年分别统计,上报总税务司署。
1706670032
1706670033
继亚东被开为商埠后,江孜和噶大克亦在英军第二次侵藏战争后成了英国向西藏倾销商品的重要基地。当时,英国驻江孜的商务委员鄂康诺(O’Connor)在未经中国政府同意的情况下,非法逼买民地20余亩修建公廨,又强占年楚河滨400余亩土地辟作商场,从而使江孜商埠的创建粗具规模。噶大克是我国西藏阿里地区的重要城市,位于象泉河畔,东通日喀则、拉萨,西达波斯、阿富汗,北联新疆,具有十分重要的交通地理位置。噶大克被辟为商埠后,每年四至七月间商货云集,大量英国商品遂由此输往西藏乃至川康等地。
1706670034
1706670035
二 英、俄经济侵略的手法
1706670036
1706670037
有清一代,英、俄侵略者对我国西藏地区主要通过倾销商品和掠夺西藏地区的原料两种方式进行经济侵略。[10]
1706670038
1706670039
(一)倾销商品
1706670040
1706670041
倾销商品是资本主义国家向非资本主义的落后国家和地区进行经济侵略的最初的、最主要的、最普遍的、最基本的方式。
1706670042
1706670043
英国早在18世纪中叶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代,就企图向西藏倾销商品。这一活动是通过英国的东印度公司进行的。英国东印度公司为了实现这些目的,围绕通商问题进行了大量活动。首先,18世纪70年代前,公司企图经由尼泊尔进入西藏开展贸易活动。其次,公司在经尼泊尔进入西藏市场的计划失败后,18世纪70年代又转而企图通过控制不丹来和西藏建立通商关系[11],派波格尔入藏同班禅谈判通商,但未获成功。第三,1783年(乾隆四十八年,藏历水兔年)为打入西藏市场,又以庆贺班禅灵童和摄政为名,派特涅等进入西藏,企图再次谈判通商问题,但仍无效果。第四,在18世纪前后,英俄间接向西藏输入了部分商品。[12]
1706670044
1706670045
到了19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上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了顶点,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英国打开西藏市场的愿望更为迫切,并通过一系列强加给西藏的不平等条约最终打开了西藏的市场。
1706670046
1706670047
随着西藏亚东等商埠的开辟,英印输往西藏的商品数额急剧上升。据英国官方的统计表明,英属印度在1889~1895年向西藏输入的商品数额都是逐年增长的。这六年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2.7%。特别是1893年后的增长幅度极为明显,1893~1894年英属印度向西藏输入商品的价值额较诸1892~1893年增长了102494卢比,增长率为44.74%,1894~1895年英属印度向西藏输入商品的价值额更是1892~1893年的近两倍。这显然是由于英国发动第一次侵藏战争、强迫西藏开埠通商的结果。[13]
1706670048
1706670049
关于1895年以后英属印度输入西藏商品的情况,我们可以亚东关1895~1910年的进口货物值为例(具体表见本书第113~114页《1894~1910年西藏亚东海关贸易情况统计表》)。
1706670050
1706670051
可以看出,西藏输入商品的价值额在1895~1899年一直保持持续上升的状态,在1900~1903年徘徊于60万、70万卢比左右,在1904年因英军第二次侵藏的原故而呈现锐减的趋势,但在英军第二次侵藏战争后则大幅度增长,较诸战前几乎增长了一倍。其中,1907年达到了近140万卢比。我们不妨来看一看1907年从亚东关输入的商品究竟有哪些,价值如何,有关档案记载如下:
1706670052
1706670053
本年洋货进口,共值卢比一百三十八万九千六百十六元,比去年多增二十万九千八百七十六元,其中以绒棉布、铜、铁、绸子为最多,洋布不过一百五十八万八千五百余码,棉纱、棉线亦因之而少。白袈裟布甚为畅销,土人用作旗帜,印经文咒语于上,树于门首,未树以前,延僧人念经一二天,礼毕然树〔后〕后〔树〕之,以为辟邪之具。珊瑚为帽花之用,少一千三百二十六拖拉,即二十四斤有奇。儿茶为妇人妆饰之具,俨若北地胭脂,比去年多一百二十八扪。颜料、洋靛、油漆上落所差不远,煤油止得二百九十二箱,去年则有四百七十六箱。土人多点牛油,以杯碟载之,其余灯亮无甚讲究,职是之故,煤油或亦因此而减。近来各色洋货亦甚通行,吉玛桥左右每来复日便有一墟,零星什物颇为悦目。生果比去年少二百七十五扪,各果多从噶伦布运来,惟核桃、桔子亦可取诸竹巴一带。[14]
1706670054
1706670055
1706670056
1706670057
英属印度向西藏输入商品的价值额绝对不会低于其从亚东关向西藏输入商品的价值额。
1706670058
1706670059
英属印度从亚东商埠向西藏输入的商品主要有棉花、棉纱、棉线、各种布匹、各式绸缎、獭皮、料珠、珊瑚、钟表、五金、瓷器、儿茶、颜料、面粉、大米、玉米、水果、干果、糖、各种食品、火柴、火油、油漆、烟叶、雨伞、肥皂等。以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藏历土猪年)为例,英属印度向西藏输入的各类商品价值额分别为:棉织品313585卢比,毛织品136209卢比,丝织品91728卢比,金属74461卢比,中国帽子49214卢比,烟草32486卢比,珊瑚26721卢比,玉米23125卢比,棉毛织物8188卢比,粗纱7642卢比,捻纱6393卢比,毛线256卢比,其他各种商品193629卢比。[15]可以看出,英属印度向西藏输入的商品中轻工业产品占绝大部分,棉、毛织品为首位。
1706670060
1706670061
英国不遗余力地扩大其对西藏的商品出口额,造成了英国商品乃至其他各国的洋货充斥西藏市场。在1887年(光绪十三年,藏历火猪年)前后,达斯还这样描写拉萨的商业:“街道两旁全是本地人和汉人开的商店。丝绸、瓷器、砖茶都摆出来卖。”[16]但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英属印度输入搪瓷器皿的规模在急剧扩大,陶器在富人家中已开始让位给搪瓷器皿了”[17]。到1900~1903年,河口慧海甚至已经把拉萨的八廓街比作东京的银座:“那里出售很多日用品、衣服和食品。商品大部分是西藏本地的产品,但是也有从印度的加尔各答和孟买等地进口的。有趣的是这里竟大量地卖着日本火柴,九谷窑制造的日本陶器,也能在贵族家看到。”[18]
1706670062
1706670063
除了当地产品,拉萨的市场上有“来自英国和英属印度的廉价英国呢绒、田鼠皮布(一种缎纹组织的棉布——译者注)、细棉布、粗平纹布、搪瓷器皿,从意大利运来的珊瑚饰品、克什米尔锦缎、蔗糖和其他许多东西的生意格外兴隆”。“市场上最常见的商品种类是英国制造的小饰物:玻璃珠、罐盖表面绘有欧洲和亚洲君主肖像的小洋铁罐,其中最常见的是德国皇帝、土耳其、苏丹和波斯国王的像。肖像的周围还相应地写着些英语单词,尽管这些洋铁罐的底部明明刻的是‘德国制造’;其次是小木笛、针、铅笔、笔记本、小洋地盘、染料、硫化安全火柴,多半写有‘日本制造’的字样。”[19]“货摊上分类陈列各种物品……有舶来品:如匹头——纱布、呢绒、绢形状的珊瑚珠、戒指、印度靴绸之以匹计算者,——肥皂、蜡烛、炮弹、火柴、大小块土耳其玉的模型、不同形状的珊瑚珠、戒指、印度靴和旧衣裳。”[20]
1706670064
1706670065
1904年,爱德蒙·钱德勒就在拉萨发现了几件西方舶来品。其中在大昭寺内有一个铃,上面刻着“TEDEUMLA UNAMUS”。他还在拉萨市近郊发现了一辆没有轮胎的自行车和一部英国伯明翰制造的香肠机。[21]
1706670066
1706670067
英国在西藏大量倾销商品,使西藏变成了英国工业产品的销售市场,使西藏的无数钱财滚滚落入英国资本家的腰包。
1706670068
1706670069
(二)低价买取西藏地区的各种原料
1706670070
1706670071
在清代,英、俄侵略者不仅大量向我国西藏地区倾销商品,而且通过掠夺原料的方式对我国西藏地区进行经济侵略。
1706670072
1706670073
通过各种形式掠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原料,是资本主义殖民国家向落后国家进行经济侵略的一种方式和表现。列宁指出:“资本主义愈发达,原料愈缺乏,竞争和追逐全世界原料来源的斗争愈尖锐,那末占据殖民地的斗争也就愈激烈。”[22]
[
上一页 ]
[ :1.70667002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