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670558e+09
1706670558 此外,自19世纪末起,日本则将其国内的“清国开教”的宣传策略运用到西藏地方。日本僧团开始派遣僧人入藏进行宗教性接触渗透,同时,日本政府及军方也开始派遣间谍入藏。
1706670559
1706670560 帝国主义势力对西藏的争夺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西藏地方孤立与保守的传统,且通过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模式在西藏社会的实行,极大地损害了西藏人民的利益,也损害了中国内地与西藏的经济交流,但同时对西藏社会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产生了一定的作用。也正因为如此,十三世达赖喇嘛甚至产生了自治自立或地方割据的思想,企图通过扩充藏军达到建立所谓“大西藏国”的目的,并因此加紧了和英、日的交流。
1706670561
1706670562 需要指出的是,从总体上看,帝国主义的入侵所带来的殖民地色彩的经济活动,并未对西藏地方的封建农奴制有任何改变。无论在什么意义上,列强的这些经济活动都不可能对本地的庄园制及其运行方式做任何触动。与帝国主义在中国沿海和内陆除了控制口岸、海关同时也开办银行、公司、工厂并倾销商品等所不同的是,在西藏地区,帝国主义主要是控制海关、口岸并设置驿站和驻扎部队,没有将银行、公司、工厂等具有现代性质的经济架构移植进来。因此,西藏的封建农奴制及其庄园经济得以完整保留。从这个角度看,清末帝国主义对西藏的入侵,由于西藏社会的特殊性,资本主义模式无法在西藏地方得到发展,只能使西藏沦为半殖民地的和保留完整政教合一形态的封建农奴制社会。
1706670563
1706670564 [1] 黄万伦:《英俄对西藏经济侵略的历史考察》,《西藏研究》1982年第3期。
1706670565
1706670566 [2] 该书有苏发祥、沈桂萍的汉译本,西藏人民出版社,2004。
1706670567
1706670568 [3] 成崇德、张世明:《清代开发西藏研究》,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第117页。
1706670569
1706670570 [4] 《1649年以来俄罗斯帝国诏令大全》,1830年俄罗斯帝国秘书厅刊本第6卷,第313页。转引自石楠《关于英俄争夺西藏的矛盾与冲突》,《近代史研究》1987年第2期,第159页。
1706670571
1706670572 [5] 荣赫鹏:《印度与西藏》,伦敦,1910,第4~24,26~30页。转引自石楠《关于英俄争夺西藏的矛盾与冲突》,《近代史研究》1987年第2期,第159页。
1706670573
1706670574 [6] (清)周霭联撰《西藏纪游》卷二,1936,第2页。
1706670575
1706670576 [7] 兰姆:《英国和中国的中亚——通往拉萨之路》,伦敦,1960,第61页。转引自石楠《关于英俄争夺西藏的矛盾与冲突》,《近代史研究》1987年第2期。
1706670577
1706670578 [8] 1894年7月4日戴乐尔致赫德第11号函,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亚东海关档案。转引自刘武坤《亚东海关及洋税务司》注文5,《中国藏学》1994年第1期。
1706670579
1706670580 [9] 光绪二十一年十月六日(1895年11月22日)赫博逊致边界官兼海关监督王延龄函,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亚东海关档案。转引自刘武坤《亚东海关及洋税务司》注文9,《中国藏学》1994年第1期。
1706670581
1706670582 [10] 本节较多参考了成崇德、张世明《清代开发西藏研究》(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第三章和黄万伦《英俄对西藏经济侵略的历史考察》(《西藏研究》1982年第3期)的内容。
1706670583
1706670584 [11] 177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介入不丹与库赤·贝哈尔土邦的争端,由于当时不丹是西藏地方的藩属,六世班禅即致信当时的英国驻印度总督赫斯汀(Hastings),希望他进行调解。赫斯汀趁机派波格尔(Bogle)访问后藏,并指示他要达成4个目的:1.与西藏达成通商协议,开通孟加拉殖民地和西藏之间的贸易关系。2.搜集西藏市场和资源方面的相关情报。3.调查西藏和清朝的政治关系,以期通过加强和西藏的联系来改善英国和清朝的外交关系,促进与中国的贸易。4.调查西藏的政治与社会风俗状况。详见Alastair Lamb,British India and Tibet,1766-1910,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Kegan Paul,1986,P.7.
1706670585
1706670586 [12] 详见黄万伦《英俄对西藏经济侵略的历史考察》,《西藏研究》1982年第3期。
1706670587
1706670588 [13] 成崇德、张世明:《清代开发西藏研究》,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第120~121页。
1706670589
1706670590 [14]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编《西藏亚东关档案选编》下册,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第1030页。
1706670591
1706670592 [15] 成崇德、张世明:《清代开发西藏研究》,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第123页。
1706670593
1706670594 [16] 〔印〕达斯著《拉萨及西藏中部旅行记》,陈观胜等译,中国藏学出版社,2004,第150页。
1706670595
1706670596 [17] 〔俄〕崔比科夫著《佛教香客在圣地西藏》,王献军译,西藏人民出版社,1993,第114页。
1706670597
1706670598 [18] 〔日〕河口惠海著《西藏秘行》,孙沈清译,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第222页。
1706670599
1706670600 [19] 〔俄〕崔比科夫著《佛教香客在圣地西藏》,王献军译,西藏人民出版社,1993,第119~120页。
1706670601
1706670602 [20] 〔美〕麦克唐纳著《旅藏二十年》,孙梅生、黄次书译,商务印书馆,1936,第18页。
1706670603
1706670604 [21] 〔英〕埃德蒙·坎德勒著《拉萨真面目》,尹建新、苏平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9,第186页。
1706670605
1706670606 [22] 《列宁选集》第二卷,第802~803页,转引自黄万纶《英俄对西藏经济侵略的历史考察》,《西藏研究》1982年第3期。
1706670607
[ 上一页 ]  [ :1.70667055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