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682765
1706682766
1966年6月15日至7月5日,在林芝举行的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扩大会议决定,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文化大革命”运动。会议在学习了中央《五一六通知》和西南局5月26日发出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央〈五一六通知〉,坚决开展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后,于7月5日讨论通过了《关于坚决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简称《七五决定》)。会议认为:“西藏教育界、新闻界、文艺界、卫生科技战线均为农奴主阶级、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所控制,宗教迷信对群众的影响还很深,在党、政、军特别是文化领域各界里,确有一批混进来的资产阶级、农奴主阶级代表人物。”[3]因此,会议提出了在西藏开展“文化大革命”的10条意见,要求自治区各部门、各地市成立“文革小组”,要向有夺权问题的单位派出工作组,注意枪支的保管和做好保密工作,不搞游行示威等,同时提出对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西藏日报》总编辑金沙“在报纸上公开点名批判”。[4]不久,西藏自治区党委在上报西南局及中共中央的一份简报中,还将惠毅然(时任西藏社教工作团党委书记)、何祖荫(时任拉萨市委书记)、黄茂、罗石生(时任自治区筹委文教局副局长)等人列入受批判的名单。1966年8月8日,西藏自治区党委决定停止惠毅然的一切职务,“令其彻底交代,成立专案小组,进一步审查处理惠毅然的问题”[5]。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一时期的清理“资产阶级当权派”和代理人的“文革”运动,是西藏自治区党委自上而下的运动。不久,群众中的“文革”积极分子很快就被发动起来了,而且在“文革”运动中越来越明显地发挥其积极主动的主体性作用。西藏自治区党委一方面试图引导和控制群众的“文革”运动,另一方面却越来越受到群众组织的冲击和影响。
1706682767
1706682768
1966年8月12日,西藏自治区和拉萨市的直属机关、学校等单位中的“文革”积极分子1400多人集会,表示拥护和积极参与“文化大革命”运动。张国华在集会上发表讲话,号召“各级领导要‘敢’字当头,放手发动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开展‘文化大革命’,并要求各单位尽快把‘文革’小组、‘文革’委员会成立起来”[6],以领导各个单位、各个地市的“文革”运动。
1706682769
1706682770
1966年8月18日,西藏自治区党委对全区的“文化大革命”运动进行了部署:①全区各项工作都要结合“文革”这个中心进行安排;②首先搞好自治区、地市两级党政机关和作为重点的文教系统的“文化大革命”;③县一级一般结合“三教”“四清”进行;④厂矿、企事业单位、农牧区、城镇有工作团的地方,同样要注意充分发动群众自己起来搞“文化大革命”;⑤军区的宣传、文化、学校部门,也要参照上述精神,由西藏自治区党委安排进行。[7]
1706682771
1706682772
经过部署的西藏“文革”运动,首先是在党内揪“走资派”。1966年10月初,自治区党委将何祖荫、侯杰、金沙、智泽民、高立业、罗石生、张民魂、彭哲、杨殿甲等领导干部定为“走资派”,交由群众批斗。然而,群众在“文革”运动中的一些行动逐渐超出了西藏自治区党委的限制,反过来要“踢开党委闹革命”,直接冲击西藏自治区党委领导。
1706682773
1706682774
1966年9月30日,张国华在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和军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指出,西藏的“文革”已出现了高潮,当前要迎接和促进新的高潮到来,但同时强调指出:“西藏基本还是个体经济,边防斗争尖锐复杂,民族宗教特别是宗教问题很突出,区内机关与社会、城乡、农牧区,腹心区与边境区有很大差别,‘文化大革命’要考虑西藏的具体情况”[8],指示来藏进行“串联”的学生不要到部队抓黑帮、搜查,军人不要上街等。1966年10月,西藏自治区党委提出在边境地区一般不进行“文革”运动。[9]或许正因为这个原因和所谓的“历史问题”,张国华也遭到了“文革”积极分子的怀疑。
1706682775
1706682776
1966年10月19日,周恩来接见在京学习的11名少数民族学生代表时,有学生代表问:“听有人传,张国华有大问题,我们不清楚,他真有问题吗?”周总理马上明确地说:“张国华是个好同志。他一贯紧跟毛主席,在西藏带病坚持工作,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他曾吸着氧气指挥战斗,张国华同志在工作中可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错误,但仍然是个好同志。”[10]周恩来的讲话保护了张国华的人身安全,使他免遭批斗。
1706682777
1706682778
1966年11月初,北京几所大学和咸阳西藏民族学院的一部分红卫兵到西藏串联,他们到拉萨后就贴出了《彻底批判西藏自治区党委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大字报,直接攻击西藏自治区党委及党委领导。
1706682779
1706682780
1966年11月11日至12月18日,西藏自治区党委在召开自治区、地(市)、县三级干部会议期间,群众在会场外到处张贴大标语和大字报,甚至到会场揪斗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郭锡兰,要求罢免其官职。[11]最后,西藏自治区党委在文化宫广场召开万人大会,张国华代表西藏自治区党委公开做了执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检查。由此,西藏的“文化大革命”运动不仅彻底脱离西藏自治区党委的领导和控制,而且反过来冲击西藏自治区党委,导致了西藏“文革”运动的暂时失序。
1706682781
1706682782
二 西藏地方的“文攻武斗”
1706682783
1706682784
随着全国性的红卫兵大串联运动的发展,在内地院校学习的西藏红卫兵开始返回西藏,并与当地的红卫兵串联,打着“造反有理”和“踢开党委闹革命”的旗号,进行“破四旧”和揪斗所谓“黑帮分子”运动。
1706682785
1706682786
1966年8月,就在内地藏族学生返回西藏参加红卫兵运动之际,西藏的一些学校和机关也出现了红卫兵,两者或联合或单独开展各种激进的“文革”运动。根据当时全国“文革”运动的形势,他们在“造反有理”和“砸烂旧世界”等口号的蛊惑下,开展“破四旧”运动。例如,将一些名胜古迹、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珍贵文物等盲目地视为必须破除的“四旧”,进行打砸破坏,造成了一些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同时,西藏地方的红卫兵还到处揪斗所谓的“走资本主义的当权派”、“反动学术权威”、“地、富、反、坏、右”和“农奴主阶级分子”等,虽然打击了部分领导干部的官僚作风和特权意识,但也使不少上层爱国人士和领导干部蒙受了冤屈。例如,“文革”开始之初,西藏地方的红卫兵就贴出批判著名爱国上层人士阿沛·阿旺晋美的大字报,并要求阿沛交代“问题”。[12]1966年8月,在北京的藏族及其他民族的红卫兵闯入班禅大院,将十世班禅大师拉到中央民族学院批斗[13],很快被周恩来派人制止。
1706682787
1706682788
1966年11月,在当时全国的形势下,西藏“文革”运动中的过激举动愈演愈烈,西藏军区根据军委指示,在军区机关内开展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四大”运动,军区院内出现了大字报,并有一些大字报贴到了院外,但不久军区机关的“四大”运动便缩小了范围,被控制下来;但拉萨市的“四大”依然激烈,一些西藏民族学院的红卫兵于同年12月23日进驻西藏自治区党委大院,并在大院内展开了辩论。[14]城镇街道和机关的“四大”运动陆续展开,一些干部和知识分子受到冲击,一些统战人士也被揪斗,当时“文革”中的红卫兵存在相当的盲目性,严重干扰了党在西藏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统战政策以及干部政策。
1706682789
1706682790
实际上,内地入藏的红卫兵和西藏当地红卫兵人数有限,真正推动西藏“文革”夺权斗争的主要力量还是当地的群众组织。受1967年上海“一月风暴”夺权斗争的影响,西藏自治区的群众组织也发起了夺权斗争。1967年1月11日,西藏日报社的部分职工组成的“红色新闻造反团”,宣布夺取了该报社的权。随后,新华社西藏分社、广播电台、中共拉萨临时市委和市人民委员会,以及西藏自治区党委和人民委员会的各部、委、厅、局、办等单位相继被夺权,从而导致西藏自治区党委、区政府及各部门工作陷入瘫痪或半瘫痪状态。
1706682791
1706682792
1967年2月9日,拉萨一部分群众组织的成员和几十名首都红卫兵冲进军区大院,继续要求军区领导支持他们搞的“二五夺权”,提出“打倒张国华”,闹腾了十几个小时。
1706682793
1706682794
2月17日,拉萨的群众组织争相到军区总医院揪斗正在那里治病的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其梅。
1706682795
1706682796
鉴于西藏地区的特殊性,中央决定暂停西藏军区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在西藏实行军事管制,以稳定和恢复社会秩序。1967年2月10日,中央军委决定西藏军区领导机关和军区生产部暂停“文化大革命”运动,转入正常的战备工作;西藏所有的军垦农场要集中精力搞正面教育,从此不搞“四大”活动。西藏军区在当天传达军委指示的同时,宣布自1967年2月10日起在军区大院内实行军事戒严。因当时群众组织已经夺去了西藏自治区公、检、法以及一些关键部门的领导权,西藏军区奉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命令,于2月15日接管自治区公安厅和拉萨市公安局,建立军事管制委员会,实行军事管制。
1706682797
1706682798
1967年2月19日,为争夺西藏自治区党委铅印室,两大群众组织发生了严重冲突。因此,西藏“文革”时期群众组织和红卫兵的夺权斗争使得派性公开化,致使派性冲突造成了严重局面,危及社会正常的生产生活,也对边防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706682799
1706682800
2月26日,西藏军区发布第一号公告,取缔所谓“专打”等“反动组织”,逮捕首要分子,宣布军事接管西藏日报社、西藏人民广播电台和拉萨有线广播站。
1706682801
1706682802
3月初,按照中央指示,西藏成立了军区支援地方“文化大革命”办公室(简称“地办”),任命军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政治部主任阴法唐为“地办”主任,吸收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任明道、自治区公安厅副厅长陈卓、自治区高级法院院长洛桑慈诚、农牧厅厅长多杰才旦、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部长张再旺等人参加“地办”工作,并随后在各地(市)成立“地办”,由军队介入地方执行“三支两军”(“三支”即支左、支工、支农,“两军”即军管、军训)任务。
1706682803
1706682804
3月3日,西藏军区发布通令,规定“一切革命群众和组织都要协助军区完成军事接管任务。凡实行军事接管单位的‘四大’,都要按实行军事接管的原则办事。对本单位以外的组织,不再进行串联”[15],以稳定社会秩序。为加强对西藏地方的军事管制,中央决定成立西藏军事管制委员会。
1706682805
1706682806
3月5日,西藏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后,军区副司令员陈明义抨击“所谓‘专打土皇帝联络委员会’等组织,欺骗、拉拢、蒙蔽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把矛头指向革命的领导干部……把矛头指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反对无产阶级革命派大联合……反对军区对西藏日报社等单位实行军事接管……是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的错误”。这说明,当时的派性斗争和群众组织的激进活动,确实导致了西藏社会秩序的某种混乱。
1706682807
1706682808
5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决定:由张国华等9人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自治区军事管制委员会(简称“军管会”),张国华为主任,任荣、陈明义为副主任[16],统一领导西藏各项工作。6月24日,军管会宣布西藏自治区军事管制委员会对全区各项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同时成立以军区副参谋长石伴樵为司令员的拉萨市警备司令部。但是,群众组织之间争革命、争正确、争核心的斗争并未完全停止,而且派性冲突不断升级。
1706682809
1706682810
同年8月23日至9月17日,两派群众组织之间武斗不断,致使《西藏日报》于8月23日停刊,直到9月18日复刊。即使复刊,《西藏日报》受报社群众组织之间武斗的影响,仅仅刊登新华社电讯,没有任何地方消息[17],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西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的成立。
1706682811
1706682812
1967年9月18日,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人在召见西藏军区领导人任荣、陈明义、张鹤田以及西藏自治区党委领导人周仁山、苗丕一等人谈话时,传达了中共中央《关于制止西藏武斗的五项指示》:“1.拉萨两派均定为革命群众组织,实行革命大批判、大联合。2.拉萨各派组织必须马上停止武斗,不准调农民、牧民进城。凡是已经调进城的,立即劝说他们回去。3.抓革命、促生产、促战备、促工作,立即恢复交通运输,保证交通畅通。4.防止坏人挑拨离间,搞破坏,挑拨民族关系、军民关系,不要上敌人的当。5.立即出《西藏日报》电讯版,报纸要传达毛主席、中共中央的声音,这是天经地义的,《西藏日报》应立即出版,谁不这样做,就是对抗中央。”该指示肯定了西藏地方的“大联指”和“造总”两大派都是革命群众组织,要求两派群众组织通过大批判实现大联合,立即停止武斗,迅速恢复交通运输,搞好军民关系和民族关系。10月20日,在自治区军管会谢允中、袁惠民和黄玉清的参与下,两派群众组织各派三名代表共同组建了“自治区革命大联合筹备小组”。[18]
1706682813
1706682814
为结束“文革”前一段无序的状态,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陆续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在这个大形势下,中央决定成立西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在西藏实行党政军群合一的一元化体制,统一领导西藏的革命与生产工作。中央领导鉴于西藏边境地区复杂的国际形势,非常重视西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的筹备和及早成立事宜,并为此多次做出指示和安排。
[
上一页 ]
[ :1.70668276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