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688996e+09
1706688996
1706688997 入居河西的这部分回鹘人,因其发现而利用了这个依托,故而得以在河西立足,与诸强争锋达一个多世纪。究其原因,首先,建牙甘州城是其第一个依托点,一方面早期移居于此的回鹘人所构成的群落基础是其落脚于此的一个原因;另一方面,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其控扼河西走廊东西的有利条件,这也是甘州回鹘无论是建牙前还是一度被打散之后,仍旧要努力在甘州建牙,而没有向南纵深没入南山纵谷。其次,寻求中原王朝的承认是第二个重要依托。当然,在与周边地方、民族政权旗鼓相当,甚至略处下风的态势下,这不仅是甘州回鹘,也是其他各政权试图加以利用以制衡对手的必要措施,这可谓之“东联”。再者,利用其在交通路线上的有利位置,以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也是作为一个半定居半游牧民族所追求的目标。
1706688998
1706688999 甘州回鹘相对于西侧的沙州政权来说,地理位置处于优势,能够有效牵制住对方,使后者不得不做出多方面的让步,此即“西压”之策。而对其他各方势力,则地理位置之优势便没有如此明显了,只能依其国力的盈衰、中原王朝对其支持的力度以及其他各方面影响(如来自辽的),利用某些潜在的制约因素,因而在相互制衡的过程中呈现出极为复杂的情形,形成了“南北争锋”的局面。
1706689000
1706689001 甘州回鹘作为一个寻觅栖身之地的外来者,要在河西走廊这块地域立足,从其初来乍到直至政权成立,一直面临着如何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尤其是在甘州回鹘政权建立后,亟待寻求一个合适的、稳定的支撑点来维持其生存和发展,即实现一种政治平衡构想的政权间关系,在获得生存空间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尽可能构筑自己的政治核心地位,即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政治秩序。从理论上说,与中原王朝保持密切的联系以稳定自身在河西地区的政治地位成为其外交政策的基点,但由于社会格局的复杂多变,这其中又难免产生枝节和变数。
1706689002
1706689003 甘州回鹘可以说基本上成功扮演了东联西压、南北争锋的政治角色,在晚唐五代宋初这段中国历史风云变幻多端的年代,自9世纪后半叶到1028年逐鹿河西达一个多世纪之久。除了回鹘人的政治意识和素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外,河西走廊的地缘政治环境也不能不说是一项重要的关键性因素。
1706689004
1706689005 甘州回鹘以其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积极参与东西方之间、诸民族之间的经济与文化交流,甘州回鹘使者、商旅、僧人的足迹,在接踵于沙州归义军、凉州六谷部等邻邦外,更是西涉波斯、印度、阿拉伯,东抵五代都城洛阳、开封、太原、宋都汴京乃至更为遥远的辽都上京,这些构成了甘州回鹘与周边政权交往的一大特色(详后)。
1706689006
1706689007 四 甘州回鹘可汗的世系
1706689008
1706689009 关于甘州回鹘可汗的世系,由于传世文献,如两《唐书》、《资治通鉴》、旧新《五代史》及《宋会要辑稿》、《宋史》等书的有关记载互相抵牾之处甚多,故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争议。国外学者的研究以哈密顿所列世系为代表:
1706689010
1706689011 1.仁美(?~924年),被唐朝封为“英义可汗”。
1706689012
1706689013 2.狄银(924~926年),为仁美之弟。
1706689014
1706689015 3.阿咄欲(926~?年)。
1706689016
1706689017 4.仁裕(?~933年),928年,被后唐封为“顺化可汗”。
1706689018
1706689019 5.仁美(933~940?年),和第一任可汗同名。939年,后晋封其为“奉化可汗”。
1706689020
1706689021 6.景琼(961?~977?年),奉化可汗之子(?)。
1706689022
1706689023 7.夜落纥密礼遏(980~1000?年)。[21]
1706689024
1706689025 就在哈密顿表列甘州回鹘可汗世系的同年,国内学者冯家昇等也在他们编写的《维吾尔族史料简编》一书中列出甘州回鹘可汗的世系,分别为:
1706689026
1706689027 1.庞特勤(怀远可汗)。
1706689028
1706689029 2.仁美(英义可汗,约在923~926年)。
1706689030
1706689031 3.仁裕(顺化可汗、奉化可汗,926年卒)。
1706689032
1706689033 4.景琼(约在960~962年)。
1706689034
1706689035 5.密礼遏(甘、沙州回鹘可汗“夜落纥”,约在976~983年)。
1706689036
1706689037 6.禄胜(可汗王,约在998~1003年)。
1706689038
1706689039 7.夜落纥(1004~1015年)。
1706689040
1706689041 8.夜落隔(1016~1017年)。
1706689042
1706689043 9.夜落纥归化(?~1017年)。
1706689044
1706689045 10.通顺(归忠保义可汗“夜落隔”,约在1023~1031年)。[22]
[ 上一页 ]  [ :1.70668899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