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693263e+09
1706693263
1706693264 一位羌族男性是父系家庭成员的一分子,但同时他也受到母系与上辈母系亲属的保护与约束。茂县黑虎沟的一位老年人曾对我说:
1706693265
1706693266 男有舅家,女有娘家。水有来源树有根;树有千枝万叶落叶归根。归根就是舅家与娘家。舅家管你孝顺父母,持家呀横向是由舅家管,红白事舅家是主宾。天上的雷公,地上的母舅。嫁女子也好,给儿子娶亲也好,我先要认爸爸妈妈。因为有我爸爸妈妈才会有我。有我爸爸的妈妈,才有我爸爸妈妈,有我爸爸妈妈才有我。办喜事时,舅家的桌上酒菜要多给几碗,酒要高档一点的。死了人,(不管)他的舅家是谁,要先通知他舅家。舅家的人没来,没人能替死的人穿衣裳。舅家的人来验尸,看是不是死得正常。看了过后才能安棺材。
1706693267
1706693268 母舅虽然在名义上是家庭之外的人,但家庭中许多大小事情都有母舅参与。因此他们常说“天上的雷公,地上的母舅”。在羌族婚丧习俗中,大母舅(父亲的母亲的弟兄)、小母舅(母亲的弟兄)都有相当的地位与权威。通常大母舅在仪式上有崇高的地位,但在实际家庭事务中,小母舅扮演重要角色。甚至对于父权或家庭的主体性而言,母舅代表一种制衡的、外来的干涉力量。在本地家庭生活中,对个人而言,这种外来的支持力量是非常重要的;在家族或家庭中有兄弟叔侄关系的人群,常借着这些外来力量相互对抗。在一个人死亡时,首先得通知母舅。母舅要“验尸”,证明死因无可疑之处,然后丧礼才能进行。由此仪式,亦可见家族内部弟兄叔侄间的紧张关系。因此在村寨里的每一家庭中,表面上是以父系家族为主体,而事实上处处潜在另一制衡的、敌对的力量——这是外面嫁来的女子所带来的力量。
1706693269
1706693270 这种家庭内部潜在的和父系家族相制衡与敌对的力量,也表现在村寨家庭中与“铁三脚”有关的信仰之中。“铁三脚”是主屋内火塘上的三脚铁架,三足支撑着上端一个环状铁架。火塘与铁三脚位在屋中靠神龛的一角。据文献资料及今日老年人的解释,铁三脚的三个脚,代表家内三种神——火神、祖宗神与媳妇神,其意义是神、祖先与大、小母舅共治一个家。前面我们曾提及,无论在婚丧等大事及在平日家中小孩的管教或家庭纠纷上,大、小母舅都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有关铁三脚的信仰及其象征,也说明在一个家庭中母舅拥有可与父系家族权威分庭抗礼的地位。
1706693271
1706693272 二、家族
1706693273
1706693274 除了以父祖辈弟兄关系联系在一起的“大家庭”外,在更大的范围里,“家族”凝聚更多的家庭。由于普遍“汉化”,因此目前在绝大多数羌族村寨中民众皆有汉姓。有些家庭甚至宣称可以依字辈排行,追溯至五代或十代之前的祖先。因此,以同一汉姓(或异姓)宣称彼此有同一祖源的“汉姓家族”,在此非常普遍。汉文化渗染程度最深的北川,尤其如此。以下是一位北川小坝乡内外沟羌族口述的家族记忆。他说:
1706693275
1706693276 听我祖祖说,就是湖广填四川的时候……当时是张、刘、王三姓人到小坝来。过来时是三弟兄。当时喊察詹的爷爷就说,你坐在那儿吧。当时三弟兄就不可能通婚,所以就改了姓。刘、王、龙,改成龙,就是三条沟。一个沟就是杉树林,那是刘家。另一个是内外沟,当时是龙家。其次一个就争议比较大,现在说是王家。这三个沟,所以现在说刘、王、龙不通亲;三兄弟过来的……
1706693277
1706693278 几个同姓或不同姓的家庭,宣称彼此为同一“家族”,这在羌族村寨中非常普遍。以上北川小坝乡人的口述,便是一个具体的例子;这样的共同祖源(三弟兄)记忆,将目前往来紧密的三个沟的居民联系在一起。小坝乡的这例子中,此家族由过去的“刘、王、张”三姓,变为今日“刘、王、龙”三姓;这也显示家族之构组成分,可能经由“家族记忆”的变迁而改变。这位内外沟人也承认,王家究竟是不是这三弟兄的后代,是有争议的。
1706693279
1706693280 北川青片乡的一位中年人也说,当地乔家出于最早的两个弟兄:
1706693281
1706693282 我们乔家的家谱说,两弟兄打猎来到这儿。看到气候好,野猪挖出来的土看来也很好,就把帽子、帕子上的一点青稞撒下,说明年青稞熟时来看哪边先黄。结果这边熟得还要早些,于是搬来这里。两兄弟原在一起,后来分成两个地方。现在还有分是老大的,还是老二的后代;我们是老大的后代。老人还说原来有四弟兄,事实上来的是老三、老四,其他兄弟在茂县。
1706693283
1706693284 此乔姓家族的两大支系,因此以祖先的弟兄关系将彼此系在一起。理县蒲溪沟休溪寨的一位王姓老人也说,本地几个王姓家族是出于外地来的五弟兄。他告诉我:
1706693285
1706693286 我们王家是湖广填四川时到这来的。在灌县那一个石堰场,先迁到四川灌县石堰场。湖广哪里就不知道了。五弟兄到这里来,生了五弟兄,分成五大房,我们还有家谱。
1706693287
1706693288 这位蒲溪沟人与上面的小坝内外沟人,都提及祖先来自湖广。“湖广填四川”是一个普遍存在于四川人心中的历史记忆。民间流传的故事说,当年张献忠把四川人杀得只剩一条街的人,现在的四川人都是从湖广绑着迁来的移民,他们所来自的地方都是“湖北麻城孝感”。不只是许多较为汉化地区的羌族宣称祖先来自湖广,在四川的汉族中这种祖源记忆更是普遍。从前或许真的有一些移民从湖北麻城孝感来到四川1,但以目前此祖源记忆在四川人中普遍的程度来说,我们可以合理怀疑,其中大多都是虚构的家族起源记忆。
1706693289
1706693290 无汉姓的羌族村寨绝少。我所见的,只在松潘小姓沟中。在这样的村寨中,则有同祭一个家神的“家族”;以本地话称,便是“巴个”。以下是小姓沟中一对父子的说法:
1706693291
1706693292 (子)我们的家族神是“察那跟顶西”,只有两家。我们并没有很直接的亲戚关系,只是共一个神。不仅家族神如此,在三组那儿,一个组一个团团;它是跟着地域那样划,而不是跟亲戚划,就是“巴个”。他们那一个“巴个”,整个一下(按:“一下”就是全部的意思),都是一个神;一个坪坪那(按:“坪坪”指山边上的平台地),“巴个”。那有好几个这样的神。亲属关系,最初是一家人分的,分下来时间再长,还是一个神分下来的。分到那,都供这个神。还有就是,我们上头那家,原来他们房子在那儿,这时我们是一家人。他们搬到那去后,就是另一家子的神了,就供两个神。因为人是这过去的,但占了别人的地方,也要供别人的神。二组,这家跟嘴嘴上(按:指山势转弯而突出的地方)那家是一个神。这家从底下来这占了房子,所以他都要敬。这房子卖给他们的,照道理他们是要敬这神的。我父亲是红土那来上门的。
1706693293
1706693294 (父)我是上门的。我们的神有三十几家——我们家的神“主搭卡哈”——跟这里一模一样。我到这来就是这的人了,敬这的菩萨。
1706693295
1706693296 一个寨子经常包括几个“家族”,此种“家族”借着各成员家庭对神龛上家神的崇拜来凝聚与延续。然而我们不能由单纯的亲属关系与祖先崇拜来理解它。兄弟分家时,以分香火的方式延续家神崇拜固然普遍,然而由上面的口述资料可见,由于家神也是家的地盘神,因此在某地盘上建屋或迁入某地,而开始祭某家神的情形也是常见的。在上述北川小坝的例子中,不同汉姓的家族,可以因祖先的弟兄关系而结成一大家族。在松潘小姓沟这个例子中,血缘不同的各家庭也可以祭同一家神,而成为一“家族”。它们都说明,我们很难以汉人的“家族”概念,来理解羌族所谓的“家族”。在不同地域的羌族之间,“家族”概念也有相当的差异。
1706693297
1706693298 无汉姓的“家族”似乎在较“藏化”的北路与西路羌族和在邻近的藏族中较普遍。2如以上小姓沟的例子中,这位父亲便是由红土来的藏族;他说在红土那儿也有这样的“家神”。由于无汉姓的羌族村寨太少,我只能以邻近小姓沟的黑水人——所谓“说羌语的藏族”——的口述资料来作说明。以下是一位黑水知木林人(小黑水藏族)的口述:
1706693299
1706693300 村子有一百二十三户,四个小组。虽然不是姓,但都有神龛上的名字;同一个根根的人。死了一个人的时候都要以弟兄为准,至少一个寨子有三户,同一个弟兄传下来的。
1706693301
1706693302 以上他说的话,有些不完整。他的意思是,村上有四个寨,每个寨中都有一些家族,以神龛上的神名为家族名。同家族的人,出于同一血缘。寨中各个家族,由于他们的祖先是兄弟,因此寨中任何一个人死亡,各家族都要派人来参加丧礼。以下这一位黑水麻窝人,也有类似的说法。他说:
1706693303
1706693304 家族存在。我们家族十多户是一个家族,“阿察克”;九户河坝,山上十多户,以前是一个组。有些家,山上有地,河坝也有地,这说明以前是一家。“阿察克”怎来的不知道;都是一个菩萨,就是神龛3的名字。一个寨子才有“塔子”,家族没有“塔子”。我们有更大的,就像是中华民族分成许多民族,我们有更大的家族,分成几个小族。家族不一样,但搞丧事大家要一起搞。一个家族,常几弟兄分开了,就分成几个家族。
1706693305
1706693306 这两个黑水的例子,以及前引松潘的例子,显示这种“家族”在村寨中少则只有两三户,多则十多户。值得注意的是,一个家族常被认为是“一位弟兄”传下来的。因此几位始祖弟兄间的“弟兄关系”,又把村寨中几个他们的“后代家族”联系在一起,这就是上述麻窝报告人所称的“更大的家族”。
1706693307
1706693308 在有些地区,汉姓家族仍有本土的“家族”名称。如茂县黑虎沟的王家,以“乡谈话”来称呼就是“瓦渣”;张家,就是“殊木喜”。然而这是不是原来家神的名称则不清楚。无论如何,这显示本地家族在接受汉姓之后,便成了有汉姓的家族。在某些这样的汉姓家族中,家神信仰仍然存在。以下理县蒲溪沟人的口述,便显示这样的例子。
1706693309
1706693310 孟姓在这有八家,其他姓王的最多,再有是姓徐的。姓孟的有七八代了,我们徐家十多代了,崇庆县出来的。那儿有一个徐家寨,人太多了就分出来了……王家是外头进来的。徐、孟、余三姓安家时是三弟兄,原来是一个姓,现在三姓都不准打亲家。原来是三弟兄分家下来的,祖坟都相同的,到这儿来分家的。孟家也是外头,崇庆县过来的。王家不是,他们来得早。开坛时就唱“阿就”“王塔”;“阿就”是姓王的,“王塔”是三姓。
1706693311
1706693312 羌族与邻近藏族在开酒坛祭神时,要先请各家族与各方之神。在上例中,“阿就”是王姓家族的“家神”,“王塔”则是徐、孟、余三姓家族的“家神”。因此以“汉话”来说,徐、孟、余是三个“家族”。然而在“乡谈话”中,他们都属于“王塔”家族。由此例可看出,有些本地的汉姓家族,可能是本地家族由于冠汉姓与“假借祖源记忆”(如祖先由川西崇庆迁来)而形成。也有可能是,外来的汉人在本地某家族地盘上建家业而开始祭祀本地家族的家神。
[ 上一页 ]  [ :1.70669326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