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706134e+09
1706706134
1706706135 [74] 《清季外交史料》一,第393、405页。
1706706136
1706706137 [75] 《清季外交史料》一,第391页。
1706706138
1706706139 [76] 《清季外交史料》一,第387、389、378页。
1706706140
1706706141 [77] 《左宗棠年谱》,第371页。
1706706142
1706706143 [78] 《李文忠公全集·译署函稿》第十一卷,《论戈登恐难效用》(光绪六年四月十一日)。
1706706144
1706706145 [79] 《李文忠公全集·译署函稿》第十一卷,《戈登致英国家电报》(光绪六年六月十五日附)。
1706706146
1706706147 [80]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二册,第369页。
1706706148
1706706149 [81] 《李文忠公全集·译署函稿》第十一卷,《论俄事宜和》(光绪六年六月三十日)。
1706706150
1706706151 [82] 《曾纪泽日记》中册,第1008、1004页,岳麓书社1998年。
1706706152
1706706153 [83] 《清季外交史料》一,第380页;《曾纪泽日记》中册,第966、1019页。
1706706154
1706706155 [84] 《曾纪泽遗集》,第42、31、45页,岳麓书社1983年。
1706706156
1706706157 [85] 《曾纪泽遗集》,第170页。
1706706158
1706706159 [86] 《出使英法俄国日记》,前言第21页,岳麓书社1985年;《曾纪泽遗集》,第186页。
1706706160
1706706161 [87] 《曾纪泽遗集》,第45、186页。
1706706162
1706706163 [88] 《曾纪泽遗集》,第186页
1706706164
1706706165 [89] 《曾纪泽遗集》,第187页。
1706706166
1706706167 [90] 《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第385页。
1706706168
1706706169 [91]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二册,第373页。
1706706170
1706706171
1706706172
1706706173
1706706174 衰世与西法:晚清中国的旧邦新命和社会脱榫(增订版) [:1706702221]
1706706175 衰世与西法:晚清中国的旧邦新命和社会脱榫(增订版) 中法战争
1706706176
1706706177 衰世与西法:晚清中国的旧邦新命和社会脱榫(增订版) [:1706702222]
1706706178 19世纪中叶以来的中国、越南与法国
1706706179
1706706180 越南与中国的云南和广西接壤,并因这种空间上的相邻而在二千多年的岁月里长久地认同和汇融于中国文化。19世纪中叶之前的五百来年之中,越南始终奉中国为“上国”,而自居于“备列屏藩”和“豫立职方”。[1]其一代一代的国君前后相继,在纳贡进表的漫长岁月里维持了同中国之间漫长的宗藩关系。
1706706181
1706706182 自16世纪后期开始,传教的葡萄牙人由柬埔寨进入越南,在他们后面跟着而来的是传教的法国人和通商的法国人。至17世纪中期以后,则法国传教士与葡萄牙传教士之间的对比已在此长彼消之中。其间越南的官方和民间虽然几度排教,却拗不断已经锲入的西教和随同西教一起进来的法国人。迨18世纪七十年代越南大乱,据有河内的黎氏王室和据有顺化的阮氏王室交斗,传教的法国人曾被其中的一方借重而卷进这场动荡,并由此而成了當日越南政局中的介入者。与此相近的时间里,法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商业活动为英国人所扼,并因之导致了公司的解散。当时的舆论说是“今日幸免于英吉利之觊觎者,仅印度支那耳。然孰敢信英吉利人之终不蓄意此地,若英人之下决心先于法人,则法人惟有永远被排斥而已”。[2]所以,英国人的势力还没有到达的越南便成为法国人退出印度之后着力进取,以期与英国相颉颃的地方。
1706706183
[ 上一页 ]  [ :1.70670613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