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708306
从初夏到仲秋,台兵与义民孤军守土,死伤累累同时又死伤相继。在这种没有后援而又战而伤和战而死的过程里,疲兵和饥兵皆成哀兵。与之相为因果并且相互对照的,则是攻台日军的师团长能久亲王中将死,旅团长山根信成少将死,士卒伤亡数千人。对于守土的中国人来说这是一种酷烈,对于入侵的日本人来说这也是一种酷烈。因此当刘永福西向内渡的时候,在他身后留下的这五个月,是甲午中日战争里最后一段悲壮而且炫目的历史,一段不会被岁月磨洗掉的历史。
1706708307
1706708308
[1]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中日战争》第八册,第88页。
1706708309
1706708310
[2]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日战争》第一册,第37页;《中日兵事本末》,《清季野史》第21页,岳麓书社1985年。
1706708311
1706708312
[3]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日战争》第一册,第37—38页。
1706708313
1706708314
[4] 《清史稿》第四十二册,第12720页。
1706708315
1706708316
[5]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日战争》第一册,第39页。
1706708317
1706708318
[6] 《中日兵事本末》,《清季野史》第22页。
1706708319
1706708320
[7]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日战争》第一册,第36页。
1706708321
1706708322
[8] 《中日兵事本末》,《清季野史》,第22页。
1706708323
1706708324
[9] 转引自《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二卷,第140—141页。
1706708325
1706708326
[10]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日战争》第一册,第179页。
1706708327
1706708328
[11] 同上书,第24页。
1706708329
1706708330
[12]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日战争》第一册,第25页;《中日兵事本末》,《清季野史》第20页。
1706708331
1706708332
[13] 中国近代史料丛刊:《中日战争》第一册,第25、26、27、28、29、31、32页。
1706708333
1706708334
[14] 《中日兵事本末》,《清季野史》,第21页。
1706708335
1706708336
[15]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日战争》第一册,第42、46、47页。
1706708337
1706708338
[16] 《中日兵事本末》,《清季野史》第23页。
1706708339
1706708340
[17]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日战争》第一册,第47、48、49、50页。
1706708341
1706708342
[18] 《中日兵事本末》,《清季野史》第23页。
1706708343
1706708344
[19]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日战争》第一册,第55—56页。
1706708345
1706708346
[20]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中日战争》第八册,第166页。
1706708347
1706708348
[21]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日战争》第一册,第69页。“海军根本拔”,原文作“根本拨”,现据文意及《东方兵事纪略》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95页改为“拔”。
1706708349
1706708350
[22] 《李鸿章全集》第二十五册,第203页。
1706708351
1706708352
[23]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日战争》第一册,第58页。
1706708353
1706708354
[24] 《李鸿章全集》第二十五册,第341页。
1706708355
[
上一页 ]
[ :1.70670830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