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716320
[24] 毛泽东:《第二次帝国主义战争讲演提纲》,1939年9月14日;《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廿二周年纪念》,《新中华报》,1939年11月10日;《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中国文化》第1期,1940年2月。
1706716321
1706716322
[25]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的结论》,1945年5月31日;《愚公移山》,1945年6月11日,《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第183—190、236页。
1706716323
1706716324
[26]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1477—1478页。
1706716325
1706716326
[27] 参见《中共中央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1944年8月18日。
1706716327
1706716328
[28] 《中央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1949年1月19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8卷,第44—49页。
1706716329
1706716330
[29] 参见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1949年3月5日,《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1435—1436页;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1949年11月8日,《周恩来外交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第1—7页。
1706716331
1706716332
[30] 参见刘少奇:《清算党内的孟塞维主义思想》;王稼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解放日报》,1943年7月6日、8日、13日,等。
1706716333
1706716334
[31] 见《什特科夫关于金日成通报金一在北平谈判情况致维辛斯基电》,1949年5月15日;《柯瓦廖夫关于毛泽东通报与金一会谈的情况致斯大林电》,1949年5月18日,沈志华编:《朝鲜战争:俄国档案馆的解密文件》(上),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年,第187—188、189—190页。
1706716335
1706716336
[32] 见《毛泽东关于援越武器等可先给一部逐步增加等问题给中央电》,1949年12月24日;《关于应允许越南军队必要时到我国境内躲避等问题的电报》,1950年1月6日,《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1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228、271页。
1706716337
1706716338
[33] 参见《谢巴耶夫关于亚洲国家工会和妇女大会事宜与刘少奇的会谈备忘录》,1949年12月26日;刘少奇:《在亚洲澳洲工会会议上的开幕词》,1949年11月16日,《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1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第130—138页。
1706716339
1706716340
[34] 1993年10月15日笔者访问列多夫斯基的笔记。
1706716341
1706716342
[35] 1949年12月乔治·F·凯南著,柴金如译:《当前美国对外政策的现实——危险的阴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105页。
1706716343
1706716344
[36] 《关于日本的形势》,《争取持久和平,争取人民民主!》总第61期,1950年1月6日。
1706716345
1706716346
[37] 《日本人民解放的道路》(社论),《人民日报》,1950年1月17日。
1706716347
1706716348
[38] 中共中央1950年7月初就开始组建数十万人的东北边防军,中共中央亦多次开始讨论朝鲜战争局势,相信中国的因素加上去,才可能取得胜利。参见《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第428页;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43页。
1706716349
1706716350
[39] 朝鲜停战谈判自1951年夏即已开始,由于中国方面坚持要求无条件遣返全部己方的2.1万名战俘,而美国方面坚持必须尊重战俘的意愿,双方重新走上战场。直至1953年斯大林去世,中朝方面才重回谈判桌,并最终接受了自愿遣返的原则。由于这一让步,最终只有不足五分之一,即4000余名中国战俘回到了大陆来。
1706716351
1706716352
[40] 毛泽东在1954年7月7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明确讲:“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共处,这是苏联提出来的口号。”《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334页。
1706716353
1706716354
[41] 所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见《周恩来选集》(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18页。
1706716355
1706716356
[42]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讲话》,1954年7月7日,《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334页。
1706716357
1706716358
[43] 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1938年11月6日,《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529页。
1706716359
1706716360
[44]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1952—1954,Washington: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85,Vol.14,Part I,pp.462—463、477—479、489;王炳南:《中美会谈九年回顾》,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年,第24—30页。
1706716361
1706716362
[45] 转见《周恩来外交文选》,第84页;并见裴坚章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1956)》,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第337页。
1706716363
1706716364
[46] 中国大陆1954年9月3日开始炮击金门,随后出动空军轰炸浙江沿海国民党军队控制的重要岛屿。美国随即就此作出反应,12月2日与台湾当局草签了共同防御条约。条约规定:美国有在台湾、澎湖及其经双方协议规定的“其他领土”部署陆、海、空军的权利,台湾遭到“武装攻击”时,“美国将采取行动”,对付“共同危险”。该条约次年1月得到美国国会批准,3月5日正式生效。
1706716365
1706716366
[47] 《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322页。
1706716367
1706716368
[48] 毛泽东1954年坚持不允许英国共产党提出的在《毛泽东选集》英译本中删除“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原则是普遍地对的,不论在中国在外国,一概都是对的”这段话,就是明证。参见《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529页。
1706716369
[
上一页 ]
[ :1.7067163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