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718938
1706718939
1706718940
1706718941
1706718942
062|卢沟晓月(北京郊外):清乾隆帝选定的“燕京八景”之一,此碑为乾隆御题。石碑立在桥头、横亘于永定河上的石桥在国际上以“马可波罗桥”而广为人知。月光浮水,如卧龙衔珠。
1706718943
1706718944
1706718945
1706718946
1706718947
063|天坛圜丘(北京):明朝永乐年间建造的天坛是皇帝祭天的圣坛,按照“天圆地方”学说,用白色大理石搭建了这个象征天庭的圜丘。每年冬至,皇帝会来此举行祭奠大礼,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种雄浑壮大、气宇轩昂的建筑在北京还有多处。
1706718948
1706718949
1706718950
1706718951
1706718952
064|胡同小景(北京):京城古建筑延绵不断,距大街上的喧闹仅几步之遥,便可进入一个安静的社会——横向分布的胡同。带窗棂的窗户向外开,黑漆大门容易让人联想到当年进京赶考的举子夜宿的客栈。固守传统的老年夫妇偕子孙玩耍,一派和美景象。
1706718953
1706718954
1706718955
1706718956
1706718957
065|北京黄昏(北京):黄昏的北京别有一番意境。匆忙中迎接春的到来,大街小巷都沉浸在一股兴奋之中,悠闲购买年货的人们,不知不觉中又增加了一岁。
1706718958
1706718959
1706718960
1706718961
1706718962
066|白云观的手绘灯箱(北京):白云观是道教名观,在正月的元宵节期间,观内会陈列出绘图灯箱。据说其由来是帝制时代慈禧太后的捐赠,如今贴在里边的大多是道教名言名训绘成的画片。这天附近举办赛马会,善男信女都来参加,热闹非凡。
1706718963
1706718964
1706718965
1706718966
1706718967
067|卖爆竹的店(北京):南北方的正月里都是不能缺少了爆竹的。爆竹是何时产生的,已经无从考证,由最初烧烤竹子的竹节造成响声,发展到现在的焰火。据说,中国每年在这方面的消费支出达到数百万元,其中也有花费数千元制作特别焰火的。放爆竹也是可以反映乐天安命的中国人性格的一种活动。
1706718968
1706718969
1706718970
1706718971
1706718972
068|卢沟桥(北京郊外):北京西郊有一条卢沟河,长虹般横跨河上的是左右栏杆上有着几百只狮子石刻的卢沟桥,金代建造的此桥也曾被马可·波罗记载。图中样子滑稽的骆驼商队踏着石板悠悠过桥,俨然西域来客。
1706718973
1706718974
1706718975
1706718976
1706718977
069|老乞丐(北京所见):褴褛的衣衫包裹着残破余生,岁月的风霜深深刻画在脸上,诉说着辛酸的经历。朝不保夕、居无定所的漂泊生活,不是常人所能想象的。乞讨与其说是社会中落伍者、失败者的生活手段,不如说是某种必存的寄生于社会的状态。
1706718978
1706718979
1706718980
1706718981
1706718982
070|北京街景(北京):北京城有四个主要的街口建有牌楼,分别为东四牌楼、西四牌楼、东单牌楼和西单牌楼,由它们围成北京市的中心地区,牌楼周边是最为繁华热闹的。图中为东四牌楼附近,全北京两大市场之一的隆福寺街就在附近的胡同里。
1706718983
1706718984
1706718985
1706718986
1706718987
071|元宵节的灯笼(北京):元旦是白天的节日,元宵是夜晚的节日,都在中国得到了必要的重视。元宵节是正月十五的晚上祝福满月的节日。外面是清亮的月光,室内则点着美丽的灯笼,街上不时响起爆竹声,这是男女老少在新的一年正月中快乐的一晚。照片为灯笼铺外景。
[
上一页 ]
[ :1.70671893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