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719108e+09
1706719108
1706719109
1706719110
1706719111
1706719112 096|牌楼上的雕刻(北京,明十三陵):牌楼之美在于周身的美。这个牌楼完全是仿照传统木质结构进行搭建的,令人眼花缭乱,甚至连支撑石柱的基座上都雕刻着精美的纹样。精巧的构图、纤细的雕刻、呼之欲出的神兽,无不彰显出当时工艺的高超。
1706719113
1706719114
1706719115
1706719116
1706719117 097|明陵的石人(文臣)(北京,明十三陵):陵地内的龙凤门前有四功臣、四文臣、四武将,以及十二石人石兽排列屹立在草原上。手持明代文臣的标配“笏”的站姿,略感凄凉。脚下,野菊怒放。
1706719118
1706719119
1706719120
1706719121
1706719122 098|明陵的石兽(骆驼)(北京,明十三陵):从石牌楼通往陵区的路上,有二十四座石雕:石兽、马、骆驼、象、麒麟、狮子等分列左右,与石人(文臣武将)共享皇帝恩泽,永远忠心守护先帝陵寝。越过草原,可望见群山环抱,石雕确有苍凉的美感。
1706719123
1706719124
1706719125
1706719126
1706719127 099|明陵的石人(武将)(北京,十三陵):明陵甲胄闪,秋风闻金鸣。
1706719128
1706719129
1706719130
1706719131
1706719132 100|天津码头(直隶省):白河的上游为沽河,发源于塞外的独石口山,天津位于此河口往上回溯三十七里,白河主河道到达与大运河交汇的三岔口,是跨越两岸的商埠,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北部的商业中心。汽船停泊地唤作紫竹林码头,周边环绕的是各国租界。
1706719133
1706719134
1706719135
1706719136
1706719137 101|大沽炮台(白河河口):白河河口之左侧要塞即前清遗留炮台。鸦片战争以来,如何抵御外强是清政府最为头疼之事,加强海防乃其重大举措之一。此炮台与德川在品川修建台场异曲同工,亦可作为彼时时代精神的注释。陶土围成的锥形炮台屹立在河口,中国近代史上外敌入侵之硝烟尚存。
1706719138
1706719139
1706719140
1706719141
1706719142 102|雍和宫的铜炉(北京):雍和宫前的铜制大香炉精美绝伦。继承了西域风范的喇嘛僧,头戴插黄羽毛的僧帽,身着红、黄色僧袍在庙内巡游的景象,是只能在北京看到的。每年立春时节,节分会驱鬼打鬼的活动非常著名。
1706719143
1706719144
1706719145
1706719146
1706719147 103|穿着法衣的喇嘛(北京,雍和宫):干燥的亚洲大陆上产生的干枯空灵的宗教。随着宗教产生的艺术也充满奇思妙想,喇嘛的艺术好似沙漠中的幻影。作为清王朝的御用宗教而被纳入体制的喇嘛教,在几百年间失去活力,成为披着法衣、脏兮兮的傀儡。现在在北京看到喇嘛,会有一种凄凉的悲哀。
1706719148
1706719149
1706719150
1706719151
1706719152 104|运棉船(白河流域):进入秋季,白河便日趋繁忙。每年从天津出口的棉花数量巨大,主要产地即周边的山东、直隶、河南,通过白河及其支流的民船汇聚至此,继而发散,是继兽毛和皮革之后最重要的出口商品。
1706719153
1706719154
1706719155
1706719156
1706719157 105|水准标(白河入口):白河入海,每年会从上游携带大量泥沙淤积,三角洲地带年年变浅。立于右岸原炮台旧址的一个潮汐信号标显示着水位的变化,为往来船只提供便利。虽然仅由简陋的平板和木杆构成,但也充分发挥其作用,造就了港口的气氛。
[ 上一页 ]  [ :1.70671910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