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722309e+09
1706722309 [142] 《北路总司令部赣浙闽皖边区警司令部转报余江县一带党政军情形》,《军政旬刊》第7期,1933年12月20日。
1706722310
1706722311 [143] 《萍乡北一区福兴寺僧蔡鑫等具诉区长萧造时假公济私强挑建碉》,《西路军公报》第7期,1934年1月15日。
1706722312
1706722313 [144] 赵可师:《赣西收复区各县考察记》,《江西教育旬刊》第10卷第4、5期合刊,1934年7月11日。
1706722314
1706722315 [145] 《蒋介石日记》,1932年6月7日。
1706722316
1706722317 [146] 《李蕴珩致蒋介石鱼电》,《军政旬刊》第3期,1933年11月10日。
1706722318
1706722319 [147]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处理剿匪省份政治工作报告》,第九章,第39~40页。
1706722320
1706722321 [148] 《新丰特别区政治局局长刘千俊报告匪区民众根本动摇情形匪之维持残局原因及所拟对策》,《军政旬刊》第7期,1933年12月20日。
1706722322
1706722323 [149] 傅莘耕:《金溪匪区实习调查报告》,萧铮主编《民国二十年代中国大陆土地问题资料》第173种,第86130页。
1706722324
1706722325 [150] 《令各部队严整军纪(1933年12月21日)》,《汗血月刊》第1卷第2、3期合刊,1934年2月20日。
1706722326
1706722327 [151] 《北路总司令部赣浙闽皖边区警司令部转报余江县一带党政军情形》,《军政旬刊》第7期,1933年12月20日。文中“民夫递步哨”应为“民夫与步哨”之解。
1706722328
1706722329 [152] 《训令本部军队所到境地非公地不敷住宿时勿得轻驻民房》,《西路军公报》第10期,1934年4月15日。
1706722330
1706722331 [153] 《至各处视察沿途死病士兵夫不知其数各部军风纪亦不甚好(1934年10月13日)》,《陈诚先生书信集·家书》(上),第283页。
1706722332
1706722333 [154] 孙一鲲:《匪都“瑞京”破灭的因果》,《收复瑞金纪事》,陆军第十师特别党部,1935,第61页。
1706722334
1706722335 [155] 《蒋介石日记》,1933年11月28日。
1706722336
1706722337 [156] 《检阅临川崇仁宜黄南丰南城黎川六县清乡善后事务之总讲评》,《军政旬刊》第26期,1934年6月30日。
1706722338
1706722339 [157] 《函呈动员民众参加剿匪(1933年10月24日)》,《陈诚先生书信集·与蒋中正先生往来函电》(上),第116页。
1706722340
1706722341 [158] 蒋介石:《剿匪胜利中吾人应继续努力》,《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2卷,第593页。
1706722342
1706722343
1706722344
1706722345
1706722346 张力与限界:中央苏区的革命(1933-1934) [:1706719695]
1706722347 张力与限界:中央苏区的革命(1933-1934) 四 第五次反“围剿”:中共绝境求生
1706722348
1706722349 张力与限界:中央苏区的革命(1933-1934) [:1706719696]
1706722350 1.中共的反“围剿”准备和作战方针
1706722351
1706722352 在国民党方面积极部署第五次“围剿”,准备向苏区发动新的进攻时,中共方面也在全力准备反“围剿”战争。对于国民党军新一轮进攻的严重性,应该说,中共方面有着充分的估计。1933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就展开新一轮反“围剿”作出决议,表达了粉碎“围剿”的信心,认为第四次“围剿”被粉碎后,造成了国内阶级力量对比新的有利变动,国民党及其他各派军阀在政治上与军事上不断削弱,国民党统治急剧崩溃,“五次‘围剿’的粉碎,将使我们完全的可能实现中国革命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通观决议,其中确有当时习见的高调成分,但对于年轻的中共党人而言,这样的高调常常只是不愿示弱的一种表现,如果以为中共就是以此来确定其反“围剿”的战略方针,则未免低估了其能力和水准。就在这一决议中,中共中央在乐观预测总体形势同时,也严肃指出:“阶级敌人对于苏维埃和红军的新的‘围剿’,是在疯狂的准备着,五次‘围剿’是更加剧烈与残酷的阶级决战”,“要胜利的粉碎这次‘围剿’,要争取民族危机与经济浩劫中的苏维埃的出路,那我们必须紧张我们一切的努力,动员尽可能的广大的群众去参加革命斗争与革命战争。”[1]7月28日,共产国际代表埃韦特在内部报告中说得更直接:“我们没有理由悲观,但我认为,近期我们摆脱中央苏区所处困境的希望不大。”[2]
1706722353
1706722354 与中共中央发出决议同日,博古在中央一级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报告,和中共中央文件一样,博古在估计“我们有着一切的条件取得这次战争中的完全胜利,实现中国革命的一省或数省的胜利与确立独立自由的苏维埃中国”的同时,又强调指出:
1706722355
1706722356 在这个剧烈的战斗中间我们还有许多困难——发展的困难,假若我们不能继续我们一切的努力,紧急的布尔什维克的动员尽可能的广大群众来为着争取苏维埃的出路与粉碎敌人的五次“围剿”而斗争,为克服我们发展中的困难而斗争,那我们便不能胜利。[3]
1706722357
1706722358 随后,以苏维埃中央政府名义发出的致世界劳苦民众宣言更明确宣示:“现在,这个年轻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却正处在一个严重的危险关头了!在这个紧急关头,我们向你们请求:帮助我们反对那些要使我们再过黑暗的非人生活,并要屠杀我们的刽子手呵。”[4]虽然,人们也许会指责在日本占领东三省后,中共中央没有及时将斗争矛头指向外国侵略者,但客观而言,面对国民党军的“围剿”,身处战场的中共中央不可能不把打破当前“围剿”当作头等重要的任务,这也是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在民族生存危机前思考方向逐渐发生变化而身处战地的中共中央却反应迟钝的重要原因。
[ 上一页 ]  [ :1.70672230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