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72435e+09
1706724350 关于对第五次反“围剿”进程如何看待的问题,在二苏大上也有反映。朱德在二苏大报告中谈道:“在最近,我们的英勇红军,已经把帝国主义国民党的六次‘围剿’粉碎了一半,给了敌人严厉的打击,阻止敌人向苏区前进。”[250]毛泽东则针对大会上认为“围剿”已经粉碎和仅在准备粉碎中的两种说法指出:
1706724351
1706724352 照前一说,是过分估计了自己的胜利,把苏维埃最后粉碎“围剿”的严重任务轻轻取消了,而实际上,蒋介石正在集中一切力量最后向我们大举进攻,所以这种估计是不正确的,并且是非常危险的。照后一说,是看不到几个月来红军从艰苦战争中已经给了敌人以相当严重的打击,已经取得了第一步胜利,这种胜利,同粉碎五次“围剿”的伟大胜利合起来,就成为我们粉碎六次“围剿”的坚固的基础。对于自己成绩估计不足,同样是很危险的。[251]
1706724353
1706724354 (2)平寮、凤翔峰战斗
1706724355
1706724356 1934年2月20日,为部署推进第五次“围剿”后期计划,蒋介石在南昌召集顾祝同、陈诚、熊式辉、陈调元及西、南两路将领举行军事会议。21日,南昌行营重新调整兵力部署,将入闽军队改编为东路军,委任蒋鼎文为东路军总司令,率第二路军与第五路军及预备队共16个师又1旅2团,向中央苏区东面的建宁、泰宁、龙岩、连城等地推进,目标是夺取广昌及中央苏区中心地长汀和瑞金,协同已组成的北、西、南三路军,形成对中央苏区四面合围之势。
1706724357
1706724358 此前,1934年1月下旬,国民党军第三路军已经开始向黎川以南发动进攻。初期根据蒋介石的指示,以建宁为攻击方向,于25日攻占樟横村。樟村、横村是黎川南50里左右的大村,“两处地方极大,约有三、四千户,如不遭匪患,实非常之富”。[252]随后,国民党军向由江西进出福建的要隘邱家隘、寨头隘进犯。邱家隘为闽赣交界的分水岭,“两翼系高峰,中为一谷地,道路蜿蜒曲折其间,加之构筑一些工事,更为壮严之天险”;“冬天积雪未溶,山头竹林茂密,真是易守难攻之地”。[253]红五军团两个师部队在此凭借天险,面对对方优势兵力“顽强抵抗”,[254]国民党军不得不集中七倍于红军的兵力,经过反复十数次冲锋,付出重大伤亡后才将红军迫出战场。随之,又占领寨头隘阵地,并乘势进占无人驻守的平寮。
1706724359
1706724360 2月1日,红军向平寮一带国民党军发动反攻,计划“消灭进占坪了附近之敌并相机占领里岭下向樟村攻击,消灭敌之增援部队”。[255]红一军团第一、第二两师主攻平寮,“来势殊为涌猛”,[256]五、九两军团在邱家隘、寨头隘一带牵制对方部队。平寮之战,据国民党方面战史记载“战事激烈前所罕见”。其所记战斗经过为:“匪惯以小部队牵制各处,主力集结于一地,用密集队形重叠冲锋,如此平寮战役第一二两日,均以小部队牵制我寨头隘阵地,主力集结于平寮前方……其攻击部署,犹是率由旧章,但我工事坚固,士气旺盛,匪亦无所施其技矣。”[257]经过两天攻击后,红军虽予国民党守军以重创,歼其七十九师四七○团大部,但国民党军在坚固工事和飞机轰炸配合下,利用占据“坪了至里岭下一带高地”[258]的有利地形顽强抵抗,红军也遭遇较大伤亡,陈诚家书载:“据俘匪供称,匪之第二师生还者不及十分之一”,[259]此虽或有夸张,但红军损失重大应属事实。因未能达到击垮、歼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的目标,红军被迫于2日午后撤出战斗。
1706724361
1706724362 平寮之战后,根据蒋介石的想法,第三路军应继续向福建挺进,但陈诚认为福建战事已基本结束,此后进攻方向应直接指向苏区的中心区域广昌,这一进攻方向很快得到蒋介石的认同。2月初,陈诚下达作战命令,令所部在樟横村一带集结,构筑工事,主力向位于黎川西南地区的西成桥方向推进,揭开第三路军向广昌进攻的序幕。
1706724363
1706724364 为破坏国民党军继续南进的意图,红军在西成桥西南、西北方向骚扰国民党军,阻止其修筑碉堡、工事,破坏其占领意图,双方在鸡公山、司令岩等高地展开拉锯战。9日,国民党军十四师及九十四师占领鸡公山地区,红军退往“康都五通桥”方向。[260]10日,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二营增援鸡公山途中,在三甲嶂顽强抗击国民党军绝对优势兵力的进攻,同时第一师其他部队根据军团指挥部命令“从西而东的向敌之后路打出去”,击溃其数个师的进攻,创造了以弱抗强的范例,被誉为“战斗中最光荣的模范”。[261]聂荣臻撰文提出:“这应当写在我们的战史上,成为我们第一团三甲嶂上光荣战斗的一页。”[262]但这样的胜利不足以影响大局。
1706724365
1706724366 15日,国民党军第七十九师进至乾昌桥一带,准备在此筑碉。红一军团根据中革军委命令,决定在俯瞰乾昌桥的凤翔峰左、右两翼埋伏红一、二两师部队,红四师在敌侧后“负责钳制79师之后续部队及敌之11师策应樊师之部队”;同时以二师一个团“兵力固守凤翔峰阵地并吸引敌人主力”,待敌仰攻凤翔峰而抵前沿时,左、右两翼“突击截断敌之归路,以迅速最短的时间歼灭”。[263]凤翔峰地当要冲,为国民党军之所必攻。15日上午,国民党军第七十九师以两个营部队向凤翔峰展开进攻,当其接近阵地时,红军展开突击,但因相互间协调不够,未能歼灭对手。下午16时左右,国民党军增调第六十七、第八师等部向红军发起更加猛烈的攻击,同时出动飞机对红军阵地展开轰炸,而其6个团兵力绕向红军后方,“有抄袭我归路模样”。[264]红军全盘计划落空,被迫撤出战斗。凤翔峰战斗次日,林彪、聂荣臻曾就战斗情况作出总结:
1706724367
1706724368 凤翔峰战斗又重复了三甲嶂的血训,敌又是用飞机轰炸及堡垒炮兵火力向我阵地轰击,尤其是敌人的飞机所起的作用太大,使我一举一动甚受妨碍。敌步兵在其空、地火力掩护之下,向我阵地推进,我军以反突击将其击溃后,敌缩回堡垒附近从容整顿。我军因被敌方堡垒所阻,而不能行较长距离的进击,行反突击亦只能做到向敌之侧面搏击及正面冲锋,而无法做到压迫到敌之后面……我们时刻感觉得敌人堡垒外的近距离或到堡垒间隙中去求运动战,结果仍变成堡垒战。以大部队在这种场合想行短促而突然的袭击,结果打响之后仍然不易拉(摆)脱而成了对峙局面。这种战斗办法最好的成绩也只能消灭敌之一部,否则仅仅将敌击溃而不能消灭。但这种战斗,我们他们的伤亡和弹药的消耗都很大。我们在五都在丁毛平寮在三甲嶂和昨日的战斗,性质和结果都差不多,平寮三甲嶂及昨日的战斗,我们伤亡在约一百人以上,因此觉得以后须尽量的避免这样的战斗。在距敌人半天或一天行程处隐蔽,应于敌前进而于敌之运动中或初到时消灭之……我们只要敌离开其(堡垒)八里到十里路以外,我们便能完全集中的消灭敌人。虽敌数倍我军的集团兵力,只要敌后尾离开其后面堡垒在十里以外,我们是有把握消灭他的。[265]
1706724369
1706724370 凤翔峰战役中,还出现一个对红军相当不利的现象,即红军行动不再像先前那样可以充分隐蔽,相反,资料显示,该地“封建关系浓厚,故仍有仇视反对或破坏我们现象与事实。特别是南丰敌派遣其走狗或利用当地流氓密布侦探网,对我军行动消息往往容易漏网”。[266]这样的状况,对红军是一个巨大的隐忧。
1706724371
1706724372 在江西方面作战取得进展后,国民党军在东路福建也展开进攻战。2月22日,东路军第十纵队汤恩伯部夺回沙县。3月7日,又攻占将乐,进逼泰宁。3月19日、23日,泰宁、归化相继失守,中央苏区闽赣间进出的门户建宁受到严重威胁。中革军委紧急调红一、三军团主力入闽,在大洋嶂、将军殿、梅口、江家店等地与进犯敌军展开激战,大洋嶂一战,成功阻截国民党军第八十九师的进攻,消灭其一个团兵力,尸横遍野,以致“将近半个月的时间,臭气难闻,路上无人往来”。[267]时任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的袁国平称誉:
1706724373
1706724374 以两连兵力迎拒十数倍于我的优势故人,激战终日,越战越勇,营长、连长、指导员及代营长连长、代指导员继续伤亡二次,仍无退却动摇,坚忍卓绝的与敌人血战到底。敌旅长亲率大刀会队督战,并不惜以敌兵死尸及垂死重伤敌兵堆成进攻工事,拼死命地向我猛进,但是终被我英勇的五、六连以顽强拒战与神勇的反冲锋打得落花流水的溃败下去。[268]
1706724375
1706724376 红军的英勇奋战延缓了国民党军在福建的进攻步伐。不过,福建本非国民党军主攻方向,这里的战局不足以对全局形成影响。
1706724377
1706724378 (3)广昌外围战斗
1706724379
1706724380 西成桥战斗后,国民党第三路军摆出欲由西成桥经康都斜向进攻广昌的态势,吸引红军在此防御,主力则逐渐集中到南丰西南地区,准备经白舍南下直插广昌。2月25日,蒋介石令第十八军“主力先向杨林渡白舍罗坊伸展”。[269]3月初,国民党军第三路军在南丰西南地区集中11个师部队,在沧浪—杨林渡一线构筑碉堡线,准备以此为基地,向南推进。
1706724381
1706724382 国民党军完成在南丰西南地区的集结后,红军逐渐察觉其意图。为阻止其对广昌的进攻,红军集中红一、三、九军团北进,向南丰西南地区出击,“有在白舍、三坑、三溪之线与敌决战之决心”。[270]此时国民党军已经完成在此地区的战略展开,6个师的主攻部队集中在南丰以南方圆20公里左右区域内,声气相通,配合便捷。陈诚确定应战计划:
1706724383
1706724384 伪三军团全部在我五都寨东华山石股山阵地前,伪一军团由早坳向我侧翼迂回。明真日部署:霍李傅三师固守原阵地,夏黄两师集结立壁岭牛形岭茅坪间地区,樊师主力集结磨刀渡附近,伺机以击破之。而令孔师主力星夜向神冈党口前进,威胁匪之侧背。[271]
1706724385
1706724386 3月11日,红军向国民党军发起全线攻击,占领五都寨、东华山阵地,并继续向北攻击。主力则由西南方向插向国民党军右后方,准备侧击其阵地右翼,断敌后方。但是,国民党军在此厚集兵力,红军初期进攻虽有得手,总体形势并不乐观。国民党军在红军全线攻击下,一方面顽强固守,另方面积极准备利用兵力集中优势,全线发动反扑,蒋介石致电前方提醒“伪一军团踪迹不明,希注意详侦,防其暗算”同时,指示各部主动出击,“相机猛击其侧背……设法歼灭之”。[272]陈诚也亲赴前线督战,通电全军,“亟望各级官兵,自勉勉人,贾我余勇,不顾一切,急起直追”,[273]激励士气,向红军发动反攻。
1706724387
1706724388 3月13日,红军向杨梅寨国民党军后方部队第九十八师发起进攻。黄昏,国民党军各部全线反击,“一时战事骤转激烈,各阵地炮火之猛为剿匪以来所未有”。[274]红军由于部队深入,处在国民党军环形阵线之中,在国民党军并不多见的反击下,准备不足,虽努力奋战,仍遭失利。彭德怀鉴于战场形势不利,建议中革军委“应有舍心”,[275]主动撤出战斗。22时,第一军团第一师接到命令:“东华山五都寨均到敌,我军决转移地区,一师担任最后掩护,候彭杨部队(第四师)及我军完全通过后,再节节掩护到宝石朱坊附近宿营。”[276]红一师奉命掩护部队撤退,到次日晨5时,红军主力大部撤出战场。此役,红军歼灭对手1200多人,自身损失达1700多人。[277]国民党方面战史后来总结此役时说:
1706724389
1706724390 匪军常集中其大部,对我一点,施行猛烈攻击,以求其突破或包围之成功,此种时机,匪军弱点,即在处处不能对我主攻,故处处均感虚薄。此次匪以伪一三军团主力,猛攻我杨梅寨夏师阵地时,我全线不顾一切,果敢出击,致使匪虚弱部分,均被我击破,其主攻部分,亦被我截断,全线遂不能不总崩溃。[278]
1706724391
1706724392 陈诚此次战斗中采用的反击和跃进战术给林彪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当时数次说起,国民党军“前进的距离和速度,是随着群众条件,随着对我主力行踪的了解,随着他本身兵力的大小,随着当时红军打击他轻重的程度,以及地形情形等条件而变动的……陈路军向广昌前进时,他虽然发现红军在其附近,然因他已集结了充分的优势的兵力,同时在地形上也容许他大兵力的使用,所以他依然前进。”[279]彭德怀则具体谈道:
1706724393
1706724394 是役敌是纵深的,紧靠着南丰数年来所构成的坚固堡垒,这种情形无条件的突击是徒然剥削了自己的力量,得不到任何代价。东华山、五都寨的教训不是不了解企图纵深的突击,而是把敌人看得太呆笨。我觉得东华山、五都寨取得后而不能乘胜完成和展开其胜利,主力不应再留恋,这种留恋在任何方面会达到无谓的牺牲。[280]
1706724395
1706724396 此战成功,蒋介石大为开怀,开出赏单,参战各师每团发赏金1000元。[281]同时,他也提醒陈诚:“推测匪情,其在枫林、三溪现在抵抗一线为其之生命线,亦为我军进入赣南匪区胜利之第一步,故匪必在现地死守顽抗也。我中路军主力不必求急进,只要固守现地,作成持久之局,以求薛、汤两路之发展,则匪经此战必崩溃更速,不必心急也。”[282]
1706724397
1706724398 红军后撤后,国民党军乘胜继续进击,逐渐进入苏区基本区域,逼近广昌。早在1933年底,红军指挥部就指示在广昌地区构筑防御工事。因此,之前“从未发现红军占领整然一线的防御阵地,构筑工事,采取有形的防御战斗”的国民党军将领,此时“沿白舍东西之线,突然发现红军构筑有整然的防御阵地,重要山头筑有两层射击设备的坚固碉堡”。不过,红军在这一带仍没有采取死守方针:“当面守备的红军不是主力部队,是新近扩军所编成的队伍;装备很差,携带的多是破旧步枪,堪用的不多,而且弹药极少;战士素质不佳,老弱参半”。[283]国民党军没有经过大的战斗,很快于3月15日占领白舍,随后向甘坊地区展开进攻。16日,双方在甘坊地区战斗稍烈,国民党军得到“空军轰炸”[284]支持,付出一定代价后于17日控制甘坊。至此,国民党军打开了通往广昌的大门。
1706724399
[ 上一页 ]  [ :1.7067243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