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73141e+09
1706731410
1706731411 [84]上海《大公报》,1949年6月11日和20日;潘汉年副市长的报告,参见此处。
1706731412
1706731413 [85]美国驻北平领事馆译新华电台电讯,1948年8月17日。然而,指示全文确实声明,虽然将给予国民党和三青团员工作,他们“在短期内”不得委以重要职责。参见此处;同见《新工商政策》,第179页。
1706731414
1706731415 [86]《恢复和发展中等教育的重大政治任务》,1948年10月14日,载于《知识分子与教育问题》,第18页。
1706731416
1706731417 [87]美国驻北平领事馆译新华电台电讯,1949年2月13日。赖朴吾、齐兰畦夫妇:《亲历中国革命》,第38—54页。
1706731418
1706731419 [88]《解放区学运报告纪要》,载于《中国学生大团结》,第17—18页。这篇报告由李秀贞在中华全国学生第十四届代表大会上作出。
1706731420
1706731421 [89]美国驻北平领事馆译新华电台电讯,1949年2月27日;上海,《新闻报》,1949年4月4日。
1706731422
1706731423 [90]美国驻北平领事馆译新华电台电讯,1949年3月9日。
1706731424
1706731425 [91]美国驻北平领事馆译新华电台电讯,1949年3月14日。
1706731426
1706731427 [92]美国驻北平领事馆译新华电台电讯,1949年4月10日。
1706731428
1706731429 [93]美国驻北平领事馆译新华电台电讯,1949年3月18日、21日。
1706731430
1706731431 [94]美国驻北平领事馆译新华电台电讯,1949年3月18日。
1706731432
1706731433 [95]美国驻北平领事馆译新华电台电讯,1949年3月27日。
1706731434
1706731435 [96]上海《新闻报》,1949年4月4日。德克·博迪(《北京日记》,第130页)报道,当3月初复课时,2483名清华学生中只有1804位来上课。他认为大多数没来上课的学生跟着人民解放方军南下了。北平大学生的总人数,可参见此处。
1706731436
1706731437 [97]上海《解放日报》,1949年6月13日。
1706731438
1706731439 [98]上海《解放日报》,1949年6月17日。
1706731440
1706731441 [99]上海《大公报》,1949年6月19日。
1706731442
1706731443 [100]上海《大公报》,1949年6月20日。
1706731444
1706731445 [101]上海《解放日报》,1949年7月19日。
1706731446
1706731447 [102]上海《解放日报》,1949年10月25日。
1706731448
1706731449 [103]上海《解放日报》和《大公报》,1949年8月16日。
1706731450
1706731451 [104]参见此处和参见此处。
1706731452
1706731453 [105]关于整风和工作会议,见韩丁:《翻身》,第319—416页。关于在华北大学的干部训练课程,见罗伯特·杰伊·利夫顿(Robert Jay Lifton):《思想改造与极权主义心理》,第253—273页。
1706731454
1706731455 [106]上海《大公报》,1949年6月24日。
1706731456
1706731457 [107]《毕业以后》,载于《中国青年》第9期,收入青年出版社编的《中国学生运动的当前任务》,第52页。在天津,估计有1000名找不到工作或无法继续学业的年轻人,向华北大学、华北军政大学、华北人民革命大学联合报名处天津办公室申请参加入学考试(美国驻北平领事馆译新华电台电讯,1949年2月22日)。
1706731458
1706731459 [108]《暑假快到了》,载于《中国青年》第9期;《关于暑期学习》,出处同上,第14期。两篇文章都收入《中国学生运动的当前任务》,第54—57页。
[ 上一页 ]  [ :1.7067314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