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736063e+09
1706736063
1706736064 静静的,在那被遗忘的山坡上,
1706736065
1706736066 还下着密雨,还吹着细风,
1706736067
1706736068 没有人知道历史曾在此走过,
1706736069
1706736070 留下了英灵化入树干而滋生。
1706736071
1706736072 穆旦(1918~1977)
1706736073
1706736074 原名查良铮,著名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1942年2月,为了响应国民政府“青年知识分子入伍”的号召,时任西南联大助教的穆旦毅然投笔从戎,报名加入中国入缅远征军,以中校翻译官的身份随军进入缅甸抗日战场。
1706736075
1706736076 1942年8月,日军占领缅甸全境,残存的中国远征军全部撤出缅甸,第一次入缅作战宣告结束。
1706736077
1706736078 1944年5月,18岁的工兵战士张羽富跟随战友们开抵怒江。此时,距离他参加部队的那一天,还不到半年。
1706736079
1706736080 张羽富所在的第八军,隶属重组后的中国远征军。所属人员除了第一次入缅作战时幸存的老兵外,更多的都是像张羽富这样在云贵当地农村补充的新兵。对于他们当中的很多人来说,有关参军的记忆,其实并不美好。
1706736081
1706736082 李文德老人回忆说:“来了两三个人把我捆起来,我说我又不是犯人,不由分说,说要拿你去当兵,怕你跑,我就说那好吧,我自己去就算了,何必要这样做,也不行。”
1706736083
1706736084 就是这样一支全新的远征军,由于接收了大量美式武器而成为当时国内装备最好的军队。
1706736085
1706736086 1944年5月11日,为打通滇缅公路交通线,配合盟军在缅甸北部的反攻作战,重组后的中国远征军在司令卫立煌的指挥下强渡怒江,第二次入缅作战开始。
1706736087
1706736088 按照作战计划,渡过怒江之后,潮水般的中国远征军便涌向了松山。
1706736089
1706736090 松山,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由20余个峰峦构成,主峰海拔2200米,因全山遍布松树而得名。松山紧临怒江西岸,是滇缅公路的必经之地,因此,在当时被西方记者称作“东方直布罗陀”。
1706736091
1706736092 松山的西北是腾冲,西南是龙陵,松山位于中间。这个地方控制着150公里直径的区域,不把它攻占下来,两面就不会畅通。
1706736093
1706736094 腾冲血战
1706736095
1706736096 被称为史上海拔最高的战役。1944年5月,腾冲攻城战役历时42天,远征军全歼日军3000余人,以全胜战绩收复腾冲。战役中,该集团军9000多名将士英勇捐躯。腾冲之战的胜利,有力地促进了滇缅战场的胜利。
1706736097
1706736098 龙陵战役
1706736099
1706736100 又名“三攻龙陵”战役,是滇西反攻战中规模最大、耗时最长的要塞争夺战。在长达4个多月的战斗中,中国远征军先后投入了11.5万人兵力,基本将在中国滇西的日军歼灭,成功收复滇西4万平方公里土地,并为打通中印国际交通线创造了条件,更好地支援了华中华南的战场。
1706736101
1706736102 1944年6月4日,奉命进攻松山的部队开始攻打松山外围阵地竹子坡,松山战役正式打响。当天,远征军战士就攻下了竹子坡,一切似乎都顺利。炮兵阎启志从来没打过这么痛快的仗,他回忆说:“光打敌人,敌人没有反击,可能都被消灭了……”
1706736103
1706736104 1944年6月5日的上午,美军第十四航空队的飞机对松山主峰的屏障阴登山进行了一番轰炸。轰炸结束后,远征军重炮团再次轰击山顶,阴登山顿时被笼罩在一片硝烟之下。回忆起当时的惨烈情景,阎启志说:“松山那么粗的大树都打光了,不光炮火打,还有飞机轰炸。”
1706736105
1706736106 中午时分,火力掩护结束,远征军战士们以为阴登山上的敌人工事已经被摧毁得差不多了,便开始向一片死寂的山头推进。当两个连的中国军队前进至敌人阵地100米时,日军突然开火。转眼之间,冲击阴登山的大部分战士壮烈牺牲,仅一个排的人生还。原来,经过飞机、大炮的轰炸,日军的大多数地堡虽然弹痕累累,但依然没有丧失作用。
1706736107
1706736108 早见政则是原日本陆军第一一三联队上等兵,当时在松山与中国远征军对阵的,正是这支部队。
1706736109
1706736110
1706736111
1706736112
[ 上一页 ]  [ :1.70673606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