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737095e+09
1706737095 任远志从小没见过父亲,母亲生下她就被关进敌人的监狱,十五岁时她来到延安,第一次见到了父亲任弼时。父亲拄着拐杖,戴着黑边眼镜,任远志立即跑过去搂着父亲的腿,却怎么也喊不出“爸爸”来。任远志老人说:“因为从小没有喊过爸爸妈妈,就搂着他很久说不出话来,就是太高兴了吧,流着幸福的眼泪。”这位慈祥的老人每每想到此处,片刻心酸涌上来,都忍不住又要掉下眼泪。
1706737096
1706737097 延安见证了久别重逢的喜悦,也目睹过与亲人永别时孩子眼中的悲伤。1942年,十五岁的任湘转眼间失去了父亲任作民,大人们说他是累病的。虽然已经过去六十多年,但是父亲逝世的一幕,依然不能减轻任湘老人的痛苦,他说:“我托着父亲的时候,我就……真是非常……太难受了,那会儿他才40多岁呀。”
1706737098
1706737099 任湘和父亲在一起的日子加起来只有五个年头,在延安,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那些孩子,父母在前线的非常多,有好多孩子经常得到消息,父母牺牲了,或者是下落不明。
1706737100
1706737101 艰难的日子总有尽头,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一天延安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8月是延安最暖和的时候,沉浸在胜利喜悦中的人们敲锣的、打鼓的,有些人把自己生产劳动时用的纺车都烧了,把棉衣、棉被都拆了,掏空了里面的棉花,用来扎火把。
1706737102
1706737103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孩子们陆陆续续离开延安,开始了新的生活。阮崇武说:“被子打个背包,在背包上插两只鞋。还有个小挎包,小挎包里放着自己的笔、小烟袋、茶缸,就这点玩意儿,没什么东西,所以走的时候呢,咱们也都是轻装。”他们的行李跟来的时候一样简单,又似乎多了些什么。
1706737104
1706737105 《延安颂》的歌声再度响起,新的生命在延安出生,幼稚的孩子慢慢长大,大人们经过洗礼变得更加成熟。
1706737106
1706737107 很多年过去了,顽皮的孩子已变成慈祥的老人,有些记忆慢慢不再清晰,可是延安的一切都历历在目,高高的宝塔山,清清的延河水,温暖的窑洞,长眠在那里的亲人,它们躲在年少青葱的回忆里,永远不会变老。
1706737108
1706737109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1706737110
1706737111 我歌唱早晨,
1706737112
1706737113 我歌唱希望,
1706737114
1706737115 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
1706737116
1706737117 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
1706737118
1706737119 ——何其芳 1942年于延安
1706737120
1706737121
1706737122
1706737123
1706737124 我的抗战:300位亲历者口述历史 [:1706734761]
1706737125 我的抗战:300位亲历者口述历史 钢筋铁骨
1706737126
1706737127 亲历者
1706737128
1706737129 宋锡善——时为国民政府军正部直属炮十团士兵
1706737130
1706737131 陈海峰——时为江抗情报站副站长
1706737132
1706737133 郭宗凯——时为八路军冀鲁边区运河支队东光县大队战士
1706737134
1706737135 王 亮——时为八路军山东纵队连级指导员
1706737136
1706737137 阎启志——时为军政部直属炮十团二营五连副连长
1706737138
1706737139 编导手记
1706737140
1706737141 在战争中,对于—个战士来说,武器就是自己的生命。在我看来,任何一个战士对自己的武器都是有感情的。在制作本片的过程中,我发现士兵对武器的一种有意思的情感差异,我试图将这种情感表达出来。
1706737142
1706737143 美国一位军事专家曾对一位日本军事专家说过:二战期间,如果八路军有跟日军同样的武器装备,三个月内就可以将日军赶回日本。这种说法有点夸张,但这样的说法是有道理的。抗战期间,一个八路军士兵一把土枪、三发子弹,便要奔赴战场,这是需要勇气的,但也是无奈之举。
1706737144
[ 上一页 ]  [ :1.70673709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