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737458
由于没有炸药,工人们用的都是过去的火药。为了将路面压平,人们自制了三四吨重的石碾子。但是这样的方式却隐患重重——因为没有刹车装置,碾子在下坡的时候会很容易失控。而这七八十人也拉不住的石碾子一旦失控,会像野兽一样冲下来,压死正在修路的民工和路边玩耍的孩子,非常危险。
1706737459
1706737460
在1938年间,怒江和澜沧江上一共架起了三座大型的钢索大桥。它们分别是:惠通桥、昌淦桥和功果桥。这些桥成为滇缅公路上的咽喉,没有它们,整个滇缅公路的畅通就无从谈起。而何开枝当时就是在三桥之一的惠通桥作业。惠通桥两边的山崖叫“猴子崖”,地势极其险峻,只有猴子能上去,人是上不去的。在操作的时候,工人们只能用绳子把人拴起来,然后吊下去打炮眼。何开枝记得当时他们从保山找来的一个炮手,第一次炸炮的时候就连石头带人掉下江去了,他们只能又重新找炮手。
1706737461
1706737462
滇缅公路
1706737463
1706737464
从昆明到德宏这一段320国道,以前通称为“滇缅公路”,1938年全线通车。全长949.4公里的滇缅公路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出海的唯一国际通道,承担着抗战军用物资和经贸货物出口的繁重任务,被称为祖国西南边疆的“大动脉”。
1706737465
1706737466
美国资深撰稿人多诺万·韦伯斯特受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之邀,2002年11月从印度加尔各答启程,穿越缅甸境内的热带丛林,踏上这条在二战期间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利多公路-滇缅公路。通过沿途极为艰苦的实地考察,多方探访当年的老兵以及修路者获取了大量第一手材料。
1706737467
1706737468
对于这条路所承载的历史,他的评价是:“对我而言,这条道路所代表的精神绝对壮美:它象征中国和她的人民为着独立地作为一个国家、一种文明而生存,所绽放出来的旺盛生命力与无可匹敌的救亡渴望。”
1706737469
1706737470
当时的民工一天最少要劳动12个小时,没有医药,没有任何资源补给。有人生病的话,就找懂药的人去挖一些草药、树根来吃,能治好就算是幸运,治不好就只能认命了。到了夏天,民工汗流浃背,恶性疟疾能在几小时内夺走他们的生命,工棚附近,随处可见新坟堆。据滇缅公路管理局局长谭伯英事后回忆,许多不可代替的工程师和能干的工人都死了,人越来越少,工程随时可能停下来。
1706737471
1706737472
《大公报》记者萧乾在亲历滇缅公路现场后写道:
1706737473
1706737474
昆明至畹町每天有十多万人摆成950多公里长的人路,十个民族,一锄一挖,一挑一筐,饥饿生死都负重在这条路上。其中有两三千人做了路鬼,只能魂飞回他们亲人的梦中。
1706737475
1706737476
《大公报》
1706737477
1706737478
迄今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也是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影响力最大的报纸。《大公报创刊号》1902在天津法租界首次出版,其创办人是英敛之。1928年东北易帜、1930年中原大战后期张学良通电全国拥蒋入关两大新闻,皆为《大公报》独家发布。《大公报》是见证中国政治历史变迁的最早、最先锋的媒体,以独家、锐利、厚重而著称。
1706737479
1706737480
1706737481
1706737482
1706737483
滇缅公路正式通车的时间,还有一种说法是1939年1月10日正式通车。
1706737484
1706737485
陈嘉庚(1874~1961)
1706737486
1706737487
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福建同安县集美社人。厦门大学、集美大学、集美中学、翔安一中、集美学村、翔安同民医院等,均由其创办。陈嘉庚一生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为辛亥革命、民族教育、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生前曾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1706737488
1706737489
据《云南公路史》的记载,死亡人数不会少于两三千人,其中有8名工程技术人员捐躯,伤残者不下万人。他们死得不声不响,死得无姓无名,平均每公里公路就有3名以上民工献出了生命。
1706737490
1706737491
13岁的何开枝并不能完全明白为什么要付出如此大的代价修这么一条路。不过,修路的工作在1938年8月31日终于结束了。云南人凭借双手,只用了10个月便让全长1146公里的滇缅公路正式通车。
1706737492
1706737493
美国总统罗斯福对滇缅公路通车的消息深表怀疑,为此,他特地让美国驻华大使詹森取道滇缅公路回国,以查看消息的准确性。詹森沿着公路走了一遍后告诉罗斯福:
1706737494
1706737495
滇缅公路工程浩大,但缺乏机器,纯属人力开辟,全赖沿途人民艰苦耐劳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全世界任何民族所不及的。
1706737496
1706737497
全世界最繁忙的公路
1706737498
1706737499
1939年1月10日,滇缅公路正式通车,急需大批熟练的机工。而当时国内驾驶人员严重匮乏,于是国民政府将目光投向海外,致电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希望他代为招募华侨机工。
1706737500
1706737501
爱国华侨陈嘉庚号召南洋华侨司机和技工回国支援抗战。2月7日,陈嘉庚发表《南侨总会第6号通告》,号召南侨机工回国服务。仅半年时间,就先后有9批共3200余人回国。他们成为滇缅公路运输的主力,占到运输线司机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1706737502
1706737503
23岁的王亚六与3200多名华侨一起应召回到祖国,成为滇缅公路上的一名运输司机。在这里,运输队从昆明把桐油、银元、钨砂矿拉出去,回来时则从外面把枪支、弹药、汽油、大炮拉回来。用王亚六的话说,抗日战争如果没有这条滇缅公路,那么中国抵不住,老早就完了。因为当时日军封锁了中国所有的海上出口,还切断了滇越铁路,那么,滇缅公路就成为了国际援华物资输入中国的唯一通道。
1706737504
1706737505
针对中华民族的唯一“生命线”,日军成立了“滇缅公路封锁委员会”,开始对功果桥和怒江上的惠通桥实施重点乱炸。3个多月的时间里,日军出动近200架次轰炸机,却始终未能成功。
1706737506
1706737507
敌人轰炸的次数多了,司机们总结出了一系列应对经验。王亚六说:“日本轰炸机飞来时,如果路边有树,就把车停在树底下。如果没有树,人就趴到水沟边上。另外,人要悬空趴倒,胸部不要抵到地下,这样就可以避免日本飞机轰炸时地震对心脏造成的影响。”
[
上一页 ]
[ :1.70673745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