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738191e+09
1706738191
1706738192 公正来得太迟,心已经不能康复。
1706738193
1706738194 伤病的折磨让人渴望解脱。
1706738195
1706738196 或许真正杀死她的是对爱情无尽的追念。
1706738197
1706738198 那段爱早已失去,可是成了她在艰难岁月里唯一温暖自己的念想。
1706738199
1706738200 当一切苦难结束,对爱情的幻觉轰然坍塌。
1706738201
1706738202 假如,当年他为了爱情坚持与她结合,那么她的后半生是否不至于如此凄凉?
1706738203
1706738204 可是没有假设。他对组织的忠诚程度注定他势必做出那样的选择。
1706738205
1706738206 注定他留给她的只是那一张相片。
1706738207
1706738208 还有相片背后那句爱的誓言:你关心我一时,我关心你一世。
1706738209
1706738210 这张相片,还有那个塑料娃娃伴随着关露走完人生最后的岁月。
1706738211
1706738212 塑料娃娃永远不用长大。
1706738213
1706738214 永远不需要知道这些词汇:温暖,关爱,忠诚,牺牲,冷漠,误解,屈辱,绝望……
1706738215
1706738216 假设只能是假设。
1706738217
1706738218 真相已随时间无情淹没。
1706738219
1706738220 或许,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遗忘。
1706738221
1706738222 记住这个名字。
1706738223
1706738224 记住所有为信念做出的牺牲。
1706738225
1706738226 记住她写的歌:春天里来百花香,遇见了一位好姑娘……
1706738227
1706738228 李琼
1706738229
1706738230 李琼很小的时候父亲就过世了,留下了7个儿女和还不完的债。在李琼的童年记忆里,印象最深的就是母亲的眼泪。她说:“一到年底就发愁了,那个时候没有手电筒,乡下人讨债都是提了一个灯笼,债主们就提了灯笼到各家来讨债的。他们辱骂我妈妈厉害得很,不是一般的讨债,骂、拍台子,什么都来。我妈妈只有哭着求他们。”
1706738231
1706738232 1937年抗战爆发,乡下变得不再安全。
1706738233
1706738234 李琼回忆道:“日本人首先要搞的是花姑娘,所以我妈妈急得不得了。我正是十七八岁的时候,怎么办?”情急之下,母亲带女儿投奔了在上海当大老板的弟弟。舅舅把她留了下来,让她服侍他的女儿:看病、读书、陪玩。舅舅家的生活很舒适,可是李琼不喜欢这样的生活,她拼命想出去。一天,她在报纸上看到了上海慈善难民收容所要招收义务教员的消息,偷偷地报了名。
1706738235
1706738236 1939年李琼离开舅舅家,到难民收容所教书,也就是教难民所的小孩识字。像李琼一样的教员们吃的饭跟难民们一样,都是在民生食堂里头煮好了,用卡车送过来的。李琼说:“饭里头可以说石子、泥块什么东西都有。当时也没有工资,所以叫‘义务教员’。”
1706738237
1706738238 在难民收容所教书的李琼觉得明天有了希望。“成天地唱歌,唱什么呢?唱抗日歌曲,我就显得特别高兴。”李琼说。收容所里有不少地下工作者,1940年4月,有位同事找到李琼,不久后介绍她加入了组织。李琼清晰地记得,那天,他们挑了个星期天不上课的时候,借用一个小学的课堂,走完了入党的程序。当时只有李琼跟那位同事两个人,他讲一句,李琼跟一句,这就算入党宣誓了。入党以后,联系李琼和派给她工作的也始终是这一个人。
1706738239
1706738240 频繁跟上级接头,把李琼锻炼得很机灵。接头时,如果时间长了就到公园里去,短了就在马路上讲几句。李琼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去一家日本人开的纱厂开展工作。李琼回忆说:“刚刚去的时候,我们只能老老实实当工人,因为事情怎么做都不懂,都还要有人来带我们。日本人的管理非常严苛,下班出厂都要搜身,女同志甚至月经带都要查,他们怕是假的月经带,实际上是带了纱布出来的。”
[ 上一页 ]  [ :1.70673819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