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738697
1706738698
张定华与曹二哥依依惜别,记忆中二哥似乎总是微笑着。张定华说:“我那时候倒真想哭,真是觉得离不开组织。这么多同志,他们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考虑我的安全和前途。”
1706738699
1706738700
带着组织给的700元钱,两个年轻人回到昆明并生活在一起。可是因为负责联络的同志牺牲,张定华与组织失去了联系。
1706738701
1706738702
徐守源觉察出了妻子的心事,但他绝对没有想到,她是跟党失去了联系。
1706738703
1706738704
直到1985年11月,张定华恢复党籍并办理了离休手续。
1706738705
1706738706
抗战胜利后,徐守源在上海与曹二哥重逢。曹二哥和曹二嫂奉上级指示,从香港调到上海,在潘汉年手下工作。
1706738707
1706738708
1706738709
1706738710
1706738711
1941年在香港《女光》杂志社。(张定华右一,曹亮夫妇下、左一)
1706738712
1706738713
1954年的北京街头,徐守源和张定华遇见了从香港回来汇报工作的曹二哥,而他们再次见面,已经是20多年以后了。
1706738714
1706738715
他们后来得知,为了革命,怕影响工作,曹二嫂动了绝育手术,终生不能生育。
1706738716
1706738717
1992年,曹亮去世,88岁。曹二嫂梁淑德后来成为植物人,在北京医院住了很久,后来也去世了。
1706738718
1706738719
他们没有儿女,没有任何亲人,一生就献身于党的情报工作,也没有人知道。
1706738720
1706738721
1706738722
1706738723
1706738725
我的抗战:300位亲历者口述历史 战 俘
1706738726
1706738727
亲历者
1706738728
1706738729
耿 谆——时为日本花冈町中山寮中国战俘劳工队队长,原国民革命军第十五军六十四师一九一团上尉连长
1706738730
1706738731
李铁锤——时为日本花冈町中山寮中国战俘劳工,原普通农民
1706738732
1706738733
孟连琪——时为日本花冈町中山寮中国战俘劳工,原普通农民
1706738734
1706738735
朱 韬——时为东北阜新煤矿战俘劳工,原抗大教员
1706738736
1706738737
编导手记
1706738738
1706738739
如果把战争看作是一个政治利益角逐的母体,那这个母体孕育的痛苦里,最难以掩饰的沉重就是战俘,对于交战的双方都是如此。
1706738740
1706738741
正如儿时的印象,只有“杀身成仁”才是英雄的作为,才是忠诚的表现。而被俘,则充满了灰暗可疑,甚至这行为本身就已经是耻辱的象征了。
1706738742
1706738743
我遇到了这样一群战俘:他们英勇抗战,从弹尽粮绝到最后一刻他们选择保留对生命的尊重。
1706738744
1706738745
战场上,军人的命运无非三种:凯旋、战死和被俘。能成为凯旋者固然是最高的荣誉,战死沙场也是战争赋予军人的特殊礼遇。而只有被俘,几乎是被钉死在耻辱柱上的,即便在受到种种折磨、痛苦艰难存活之后,亦难以摆脱怯懦和妥协。
1706738746
[
上一页 ]
[ :1.70673869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