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739324
1706739325
许昌战役之后,张访朋被编入七十八军一三九团,随部队继续打鬼子。在以后的战斗中,他又看到许许多多的战友战死沙场,可张访朋为他们感到高兴:对于一个军人来说,战死沙场就是最好的归宿。抗战胜利后,张访朋退伍了,此后,他一直在整理新编二十九师许昌保卫战的资料。
1706739326
1706739327
采访到这里,张访朋长舒了一口气,说:“我头发都白了,不知不觉的90岁了,人生已老,但是我心难老,我常常想起,我一生最有意义的就是八年抗战。”
1706739328
1706739329
1982年,母亲刘志兰把左权将军的11封家书送给了女儿左太北,因为这些信,父亲的形象在她心中渐渐清晰起来。“这时候我才真是觉得,我失去了一个最亲最亲的亲人,我才觉得我是有过父亲的。”她说。
1706739330
1706739331
曹廷明为纪念老师长张自忠,给自己的大儿子取名“曹志忠”。从1980年开始,每年清明或张自忠祭日,他都会去张自忠的墓前看看,说上几句话。只有在将军的墓前,他心里才踏实。
1706739332
1706739333
1706739334
1706739335
1706739337
我的抗战:300位亲历者口述历史 长城谣
1706739338
1706739339
亲历者
1706739340
1706739341
李玉清——时为辽宁省绥中县市民
1706739342
1706739343
李东光——时为黑龙江省通河县市民
1706739344
1706739345
单立志——时为辽宁省丹东市市民
1706739346
1706739347
李雯彧——时为辽宁省大连市秋月公学堂学生
1706739348
1706739349
马声儒——时为辽宁省本溪县赛马区双岭村小学学生
1706739350
1706739351
阮崇武——时为北平二附小学生
1706739352
1706739353
管玉珊——时为北平燕京大学学生
1706739354
1706739355
刘良惠——时为北平大同中学学生
1706739356
1706739357
何兆武——时为北平五三中学学生
1706739358
1706739359
倪维斗——时为上海市民
1706739360
1706739361
李道豫——时为上海启秀小学附小学生
1706739362
1706739363
杨成绪——时为上海同济附中学生
1706739364
1706739365
潘 琪——时为上海民生中小学学生
1706739366
1706739367
编导手记
1706739368
1706739369
一位西方哲人说过:“世间一切尽在脸上,每一张脸,每一种表情,对应着一个难以捉摸的内心世界,也展示了一个庞大国家里复杂多面的民族性格。”
1706739370
1706739371
在麻木、痛苦、愚昧、斑驳的影像里,一张张亡国面孔透露出的表情里,让我的创作很压抑,很沉重。我一直努力思考:八年抗战,中国人值得肯定的精神和思想到底是什么?
1706739372
1706739373
北平沦陷,庄严的天安门上挂起了“建设东亚新秩序”的标语;日本军人挥舞着大刀,骄傲地骑在紫禁城石狮上,留下了胜利的表情。数以万计的北平人重复着东北沦陷后的生活:升日本国旗,唱日本国歌,学日本语言,向日本天皇行遥拜礼,在机关枪队紧紧地监视下,为日军胜利攻占每一个中国城市去游行,去呐喊……
[
上一页 ]
[ :1.70673932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