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740319
1706740320
外患的刺激、剧变的生活环境,迫使钱穆不停地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中国会不会亡?1939年钱穆完成的《国史大纲》一书中始终贯穿了这种思考,最终凝成这部充满士人自觉精神,以政治、思想、经济、军事史为纲的中国通史。钱穆把希望寄托在作为抗战中流的精英分子身上,希望他们从这样一部张扬“士”之人力的史纲里汲取力量,血战前行。
1706740321
1706740322
写下编导阐述的时候,我一直在思索:“支撑一个民族的精神和力量到底是什么?”我很喜欢冯友兰在《贞元六书》中的一段文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1706740323
1706740324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1706740325
1706740326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1706740327
1706740328
烧罢,烧罢,
1706740329
1706740330
烧破世人底梦,
1706740331
1706740332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1706740333
1706740334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1706740335
1706740336
这是闻一多创作于1923年的诗歌《红烛》。一年前的1922年,他于清华学堂毕业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按清华规定,公费留美的学习年限是5年,但闻一多只学了3年,便返程回国,因为他无法忍受种族的歧视。那时候,闻一多每隔几个月就会给远在中国的妻儿寄信,在信中,他多次提到我国有5000年的历史,有传统的文化、历史、政教、礼俗、美术,除了不会制造枪炮杀人之外,有何者不如其美国,却被他们这样歧视,是可忍孰不可忍。
1706740337
1706740338
写下诗歌《红烛》两年后,闻一多踏上了回国的路程。他脱下西装,换上长衫,从此潜心研究学问,不愿过问世事。
1706740339
1706740340
1706740341
1706740342
1706740343
闻一多
1706740344
1706740345
战火中的再一次离别
1706740346
1706740347
世事动乱,1937年,抗战爆发了。回国后一直潜心研究学问的闻一多没有料到,他那平静的学术生活这么快被打破了,历史的阴影与现实的悲痛,沉重地笼罩在闻一多的心头。
1706740348
1706740349
1937年仲夏,在北平西城的一座小院里,借着微弱的烛光,清华大学教授闻一多,给远在湖北探亲的妻儿写下了一封家书。他告诉妻子,自己看书看不成,写文章也写不成,因为天空中有日本飞机的轰隆声,地上有日本人进攻的大炮声,弄得他心烦意乱。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了。日军的炮声在北平响起,很多地方被炸,连接北平和汉口的平汉铁路也很快中断。闻一多一家人就这样被突然而至的战争分割两地。
1706740350
1706740351
闻一多的妻子非常着急,担心还在北平的丈夫的安危,她无法想象如果北平被占领,那里的群众将会受到怎样的残酷迫害,而闻一多却认为再过十天半个月,最多个把月,问题就会解决。然而现实与闻一多的期望正好相反。1937年7月29日,北平沦陷。带着另外3个孩子,闻一多离开了北平。闻一多的儿子闻立雕清楚地记得,离开北平的那一天,他们在火车站正好碰到了臧克家,臧克家问闻一多:“闻先生,你的那些书呢?”闻一多回答说:“国土都一片一片地丢失,我那几本书算什么!”
1706740352
1706740353
平汉铁路
1706740354
1706740355
北平到汉口的铁路,原称卢汉铁路,是清政府准备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后由张之洞监督,比利时公司修造。平汉铁路的全线贯通,对武汉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1706740356
1706740357
就这样,闻一多舍掉了房子和藏书,带着简单的行李和孩子们离开了北平,躲过纷飞的战火,在武汉与妻儿团聚了。战争虽然残酷,战乱年代虽然生活艰难,但是一家人平平安安地在一起就是一种最大的幸福。
1706740358
1706740359
而此时,在北平沦陷后,天津也遭到了惨烈的轰炸。1937年7月29日,在完成了武力的占领后,日军从这一天起,连续两天对天津南开大学以及所属的南开中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进行轰炸。7月31日,日军又一次轰炸南开,百余名日本骑兵、满载汽油的数辆军车开进学校,到处纵火。与此同时,中国其他的学校,也遭遇着与南开同样的命运。
1706740360
1706740361
其实早在1932年,上海几所重点大学和汇集了大量文献资料的上海商务印书馆,就在日军轰炸中被摧毁。一位日本军官用一段文字道出了轰炸的初衷:
1706740362
1706740363
如果我炸毁中国闸北的几条街,中国人半年一年就把它修起来,只有炸毁商务印书馆,中国人就不得翻身。
1706740364
1706740365
这不禁让人想起二战期间英国和纳粹德国的不成文约定:英国不轰炸德国的海德堡大学和哥廷根大学,德国不轰炸英国的剑桥和牛津。力求“脱亚入欧”的日本却没有把这个文明的习惯学过去。
1706740366
1706740367
敌人很清楚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所以他们才把学校作为轰炸的重点目标。据统计,从1937年7月到1938年8月底,在日军频繁的轰炸中,全国108所高等学校,受到破坏的有91所,北平许多校舍沦于敌手。在战火中备受重创的各大学校为了保住学校的资源,挽救中国的教育,最好的选择就是往内地迁校。
1706740368
[
上一页 ]
[ :1.70674031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