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745042e+09
1706745042
1706745043 飞机向昆明城区飞去,只见矩形的城垣里围着许多旧式平房和园林。这些旧建筑似乎是一样的颜色、一样的结构,整个昆明市看起来就像一块脏兮兮的、发红的擦鞋棕垫平躺在一片绿色农田之中。但是棕垫上有几处破洞,那是一片低矮屋顶中的庙宇或地主大院,院中是丛生的灌木和别具一格的古迹。也许是因为受了附近热带国家的影响,云南的古建筑比其他省更华丽多彩。一些屋顶被闪烁着微光的、高耸的桉树林遮盖着,许多白鹳就在林中筑巢,这些鸟儿拍打起翅膀来仿如盛开的巨大花朵。
1706745044
1706745045 在城墙东南角外是已经停运的滇越铁路终点站,战前是外国人聚集区,建筑都是法式的,与马赛或土伦相比都不遑多让。再向城里看去,在抗战初期空袭留下的废墟上出现了一条新的银行大街,外表模仿上海风格,颇有美国的比弗利山或迈阿密购物街的风采。在昆明城的西北角,一个长满芦苇和荷花的小湖周围,是一片杂乱无章的、古怪的半西式建筑,原本是滇军将领、政客和富商在城内的住所。在这片住宅区中,严谨的西方风格和奢华的本地风格合而为一。这些小宫殿的朴素风格被过分雕琢的门窗煞了风景。门窗被刷上了五彩斑斓的油漆——蓝的、橙的、紫的、绿的,好像是墨西哥、西班牙与阿兹特克风格的混合物。住宅区附近有一个长满松树的小山丘,上面建着一座滇军防空部队的铁塔。铁塔建成的时候,龙云大概还不太知道空袭是怎么回事。它的顶上套了一个铁柜,活像水塔。龙云大概认为,高耸的铁塔会使铁柜中的机枪手更接近来袭敌机,方便将对方击落。
1706745046
1706745047 昆明以东的山区在阳光普照下显得有些空旷,只有陡峭的深谷和山顶上才长着绿色的松树,从飞机上看下去好像绒毛一样。云南终年气候温和,春天从1月就开始了。群山的斜坡上盛开着野木兰和杜鹃花,大地一片鲜红。在山区的高处,土著居民的农田排成一条条的样子。总的来看,云南山脉的形状与美国的很像。
1706745048
1706745049 从昆明起飞一两个小时之后,飞机飞越了云南省边境的山区,下降到薄薄的乳白色云层中,进入了广西境内。虽然地面景色在薄雾之中显得朦朦胧胧,但它似乎属于另一片大陆。山顶更加陡峭,更加参差不齐,覆盖着厚厚的掉了叶子的黑棕色藤蔓。在冬天,云南受到缅甸热带丛林北上的气流影响,少有寒冷天气;而广西则会受中原南下的冷空气影响,有时甚至会下雪。虽然广西比云南更靠南一些,地势也要低一些,但土地更加荒凉,到处是裸露着的峥嵘的黑色岩石。在荒凉的山坡上很少有农户,耕地大多集中在山谷的底部,或分散在山峰间多石的高原上。冬日里田间枯萎的庄稼一片枯黄。飞机下降穿过云层,接近了柳州。1940年夏天,我曾在柳州住过一段时间。当时,我躲在石灰石山顶上,观看人生中的第一次空袭,还听说了不少流言。几分钟后,我们飞越了一群石灰石山峰。这些黑色的山峰耸立在暗褐色的农田之中。
1706745050
1706745051 桂林市区位于第十四航空队的简易机场以东约10英里的位置,由于副驾驶员是新飞这条航线的,正驾驶员要带他看看桂林的面貌,于是就在桂林上空盘旋了一会儿。这时,阳光断断续续地透过流云间隙照射到地面。也许是因为光线神秘莫测的变化和地面景物的时隐时现,我觉得这儿的天空与一碧千里的昆明上空迥然不同。我在桂林上空得到的对桂林的第一个印象是,这是个亲切而妩媚的城市。
1706745052
1706745053 桂林是个小地方。我后来了解到,它黑色的旧城墙所包围的城区仅有2英里长、1英里宽,还不到昆明城区的一半,人口30万。桂林的房屋是顶部灰色的瓦房。在穿透薄雾的阳光照射下,从飞机上看下去,桂林市区就好像一块狭长的灰色橡胶鞋垫平躺在深色的大地上,鞋垫上长着绿宝石似的“苔藓”,其实许多是常青树——松树、榕树、芭蕉树和柚子树。在市区的庭院中,这些树刚发了新芽,而在城郊谷地中,春天的柔嫩枝条已在随风摇摆。在看过广西西部充满寒意的山区和荒凉的高原以后,就更会觉得省会[27]春意盎然,好像是在一片荒凉的大地上,开着一朵无根无茎的奇异鲜花。
1706745054
1706745055 桂林城墙东临深绿色的漓江。从飞机上看下去,江水好像是城市的一部分。漓江两岸排满了水上人家,江中游艇穿梭往来。江对岸是东郊,江上有两座桥。一座是高大笔直的现代大桥,大梁都是木质的;另一座是一串舢板连接起来的便桥,朝下游方向弯曲,仿佛碧绿江水上的黑色项圈。
1706745056
1706745057 桂林周围是藤蔓覆盖的石灰岩山区,这些小山峰直逼城下,好像也是城市的一部分;在桂林的西部和北部,它们围成一个圈,竖立在护城河对岸,仿佛一个个高大的外围堡垒;它们只有几百英尺高,也许算不上山,只能说是小丘,但同样具有桂林山峰那种直上直下的奇特形状,如鱼鳍,如刀锋,如瓷片,显得比实际上更高耸。山顶的宝塔亭阁更为桂林添了几分神韵。
1706745058
1706745059 城里也有几座山峰高耸于低矮的树林和房屋之间,如同墨绿色的公寓大厦。我后来了解到,这些山峰都有自己的传奇故事,在当地无人不晓,就像美国大城市里的摩天大楼一样。据说一座山峰上有两个妩媚的狐狸精,另一个山峰的山洞中藏着老虎和狼。漓江对岸郊区有一条隧洞,直穿山峰中心。传说,这个洞是2500年前一位德威兼备的将军用弓箭射穿的。
1706745060
1706745061 飞机在桂林上空盘旋时,我看不到富豪或西化的痕迹,比方说像昆明的军阀别墅或法国区。但比之昆明遗留自中世纪的贫民区,桂林整体上有一种朴实、兴旺、别致的氛围。在传统的庭院式建筑之中有一些较高的半现代化建筑,屋顶花园和回廊有广东的风格。桂林的大部分街道都相当宽阔,商业大街两旁有带拱顶的洁净走廊,而且排列着茂盛的树木。全城到处都有小湖,最大的两个在公园里,湖边是绿树成荫的小道。桂林郊区有一片片奶油色的平房,每一所平房外都有带栅栏的花园,我以前在中国内地从未见过这种舒适的、名副其实的中产阶级住宅区。如果说昆明的灿烂阳光、华丽色彩、悬殊的贫富差距类似于地中海沿岸——意大利或西班牙——的城市,那么桂林那种柔和的阳光、淡淡的倩影、欣欣向荣的气氛则像欧洲更北边国家的样子,如比利时或法国。
1706745062
1706745063
1706745064
1706745065
1706745066 桂林机场被一群直立的小山峰包围着。一个中尉下飞机时说:“太可怕了!山怎么会长成这个样子?”
1706745067
1706745068 跑道旁只有一个士兵显出开心的模样,“真好呀!”他身边还有20多个美国人,都是常驻桂林的美军士兵。他们正注视着一群中国苦力填平空袭炸出来的一个弹坑。
1706745069
1706745070 这个美国兵走了过来,实事求是地说:“至少现在机场周围都是山,先生!但我们正在谈论要劈开几个山峰,把它们安上轮子,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它们推来推去,日本人来空袭时,我们还可以把它们推过来当伪装。”
1706745071
1706745072 中尉咕哝着说:“这真是我见过的最要命的山。”
1706745073
1706745074 我住在桂林期间,从2月到5月份写了一篇长篇报道,报道桂林和广西省的情况,然后开列桂林成立美国战争情报局分部所需的房屋、设备、中国职员清单。如果美国战争情报局想在广西开展工作,桂林是最合适的地点。这不仅是因为美军发动进攻时可能会经过它,而且因为它是中国南方出版业的中心。上海和广州好几家最大的印刷厂都因战事内迁到了桂林。桂林每个月都会出版几十种书籍、十几份大众杂志。城内发行着5份报纸,其中之一就是桂林《大公报》。在当时的国统区,桂林《大公报》的消息最灵通,言论最大胆,因而享有全国性的声望。
1706745075
1706745076 也许我应当在这儿解释一下,当时中央政府实行一种政策,把不同政见者都转移到了重庆。这是因为在抗战后期的几年中,外地省会在言论和出版上比重庆享有更大的自由。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似乎是国民党中央过于不得人心,批评国民党不再只是少数人感兴趣的事,杀鸡儆猴的办法已经无济于事。某些省的书报审查官甚至还鼓励这种批评,桂林就是如此。这里言论氛围比较开放,且当地纸张物美价廉,所以桂林的出版物才会遍及整个中国,声名卓著。在重庆出售的桂林出版物比在桂林出售的重庆出版物还要多。
1706745077
1706745078 作为公路和铁路的交汇点,桂林还是口头消息传播的中心。许多南方前线军官都把家属安置在桂林,自己也在桂林度假。香港难民也聚集此地。他们起了一种媒介作用,把外界消息传入闭塞的内地。
1706745079
1706745080 有一小群香港难民是中国的自由派和左翼流亡者。他们是在皖南事变后由重庆逃往香港的,珍珠港事件后又不得不避居桂林。国民党当然想让其中比较重要的人回到重庆。但是,当时中国南方的挂名陆军司令李济深驻节于桂林,他不愿归顺中央。虽然他的军队指挥权已经被剥夺,权力也所剩无几,但保护这些自己所同情的流亡者还是足够的,他们因此才免于被捕。
1706745081
1706745082 1943年,桂林即便不是整个华南的“首府”,至少也是一大片区域的中枢。但是,第二年国民党军队撤离桂林时,将城区大部付之一炬;又过了一年,日军撤退时把其余部分也烧毁了。流散的难民从未全部重归家园,乃至1949年共产党占领桂林时,这座城市仍然大部分是废墟,比难民营好不了多少,到处是经常逃难的中国人居住的棚屋。现在回顾起来,当时在桂林和广西最令人感兴趣的事情是国民党的位置,政府名实之间的巨大差距昭然若揭。
1706745083
1706745084 20世纪20年代,李宗仁和白崇禧这两位广西将军消灭了当地的对手,和国民党中央合作过一段时期,后来又和蒋介石决裂,企图把广西建设成他们自己的大本营,并在留德、留苏、留日顾问的帮助下,建立了桂系政权。桂系政权在某些方面可能是独裁的,但比旧式军阀还是要进步一些。李宗仁和白崇禧在农村组织了民团。民团在本乡驻扎受训,无事则务农自给自足。中学生和大学生被吸收到民团中担任军官,同时培训省内官员,使其担任各自管区的民团司令。这些官员一般兼任当地学校的校长和当地的政府首脑。桂系在农村开展了成人教育,进行爱国主义宣传。这种宣传杂糅了国民党早期的孙中山思想和地方主义思想。
1706745085
1706745086 李宗仁、白崇禧二人新建公路,拓宽街道,建立示范农场,还邀请实业家入桂办厂。他们的计划很像日本侵华前10年时国民党在纸面上宣传的那套东西。不过毫无疑问,他们在广西一隅是办了实事的,也吸引了一批杰出的人物。他们拥有一批忠心耿耿的追随者,特别是某些来自特权阶层的年轻人。
1706745087
1706745088 他们对权力的追求在1936年夏季达到了顶点。当时,他们联络国民党将领和广东省势力策划了一场反蒋叛乱。但蒋介石收买了广东省的将领——或许包括李宗仁和白崇禧本人——从而将攻势分化瓦解。第二年夏季,日本人开始大举侵华,在两广事变中失势的将领们再次为蒋介石效力。蒋介石玩弄手段,将李宗仁和他的桂系军队调到远离广西的长江以北,把白崇禧调到首都重庆,任命其为总参谋长,这个职务看似殊荣,但实权很小,因为他处于蒋介石的直接控制之下。
1706745089
1706745090 广西省省长仍然是李宗仁和白崇禧的亲信,但要害部门却由中央委派掌控。该省的财政也为中央所控制。李宗仁和白崇禧的改革事业被国民党接管,但中央政府没有将之发扬光大,反而破坏了成果。1943年我到桂林的时候,公路建设和其他建设规划已因缺乏资金而停顿,因为钱都被腐败官僚捞去了。地方工业也被官办企业逼入绝境。民团也被解散了,代之以征兵拉夫。像其他地方一样,壮丁们被镣铐锁住带出村庄。由于桂系军队大都被调离本地,广西对侵略者敞开了大门,情势万分危急。
1706745091
[ 上一页 ]  [ :1.70674504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