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748378
1706748379
12月12日凌晨2点30分,王玉瓒赶到西安郊外的灞桥,带着驻守在这里的该营手枪排迅速摸向临潼华清池。在灞桥,他与第2营营长孙铭九约定,临潼枪响后,第2营就出动,一起围攻华清池。
1706748380
1706748381
到华清池后,王玉瓒先带人下了住在附近的宪兵的枪,然后带人进入头道门,由于卫兵都是王的部下,很快就摸进二道门。这里有蒋介石自己带来的贴身卫士。王玉瓒看表,时针快指向凌晨5点。由于是冬天,周围还是一片漆黑。
1706748382
1706748383
一个卫士在那里晃悠。王玉瓒举枪便打。
1706748384
1706748385
蒋介石带来的贴身卫士都惊呆了。
1706748386
1706748387
他们夜宿在二道门内,听见枪响后,每人脑袋大了三号,外头的人显然是冲蒋介石来的。可他们又不知道动手的是张学良,更不知道他们只想捉活的。
1706748388
1706748389
蒋介石的贴身卫士拼死还击。但他们只有二十来个人,虽然个个都是以一当十的角色,但无奈人太少了。王玉瓒一边叫人压住对面的火力,一边带人扑向五间厅蒋介石住所。进去后,发现3号房的门开着,蒋的卧室空无一人。搜查完了,还是没人。蒋的黑斗篷挂在衣架上,假牙泡在杯子里。
1706748390
1706748391
王玉瓒也急了。
1706748392
1706748393
如果抓不到蒋介石,或者蒋介石出了意外,死掉了,谁担得起这个责任?
1706748394
1706748395
外面的战斗此时结束。张学良打来电话,问行动如何。王玉瓒说:人找不到了。
1706748396
1706748397
张学良告诉王玉瓒,如果没把活的蒋介石带到眼前,就以叛逆罪毙了他!但话又说回来了,如果蒋介石真出意外死了,枪毙了王玉瓒又于事何补?
1706748398
1706748399
孙铭九带着第2营来了。
1706748400
1706748401
但蒋委员长到底去哪了?
1706748402
1706748403
凌晨5点,尤其是冬天,人们大多还都没起床,但蒋介石不同。他一直保持着军人习惯,每天5点准时起床,当外面枪响时,他正要起床。两个卫士猛地冲了进来,说:委员长快走!
1706748404
1706748405
蒋介石的心也提到嗓子眼,没人会想到出现这样的事。
1706748406
1706748407
蒋打开窗户跳了出去。在卫士的帮助下,他翻越围墙。虽然是50岁的人了,但蒋毕竟有军人的底子,三爬两爬竟翻了过去,但一只鞋落在地上。
1706748408
1706748409
卫士们保护着蒋介石跑到外面的骊山上藏了起来。
1706748410
1706748411
院子里的人发现了那只鞋。王玉瓒和孙铭九立即带人搜山。此时天才蒙蒙亮,有人发现一块大石头后有异动。喊话后,没动静。一个战士很冒失地往那边打了两枪。
1706748412
1706748413
草丛里站起三个人,两个贴身卫士站在蒋介石的前面。
1706748414
1706748415
按分工,东北军负责临潼这边,第17路军负责西安。西安那边没这样惊险,蒋介石带来的几个将领都被抓了。
1706748416
1706748417
当天,张学良、杨虎城向全国通电,提出停止内战、建立抗战政体、保证言论自由、释放政治犯等多项主张。
1706748418
1706748419
南京乱作一团。
1706748420
1706748421
孔祥熙、宋子文、宋美龄等力主和解,而以军政部长何应钦为代表的众多人倾向于讨伐。
1706748422
1706748423
很多人说:何应钦是为了逼张杀蒋,自己取而代之,所以在当时力主讨伐。甚至给人以这样的印象:在南京,主张讨伐的只有何一人。其实恰恰相反,在当时,主张讨伐的人比主张和平解决的人多得多。
1706748424
1706748425
经过一番商量,最后在会上通过了起兵威慑西安的决议。什么事都需要搞两手准备,所以南京这边又决定以党内元老于右任为宣抚大使,冲西安做招手状。
1706748426
1706748427
紧急中,还把在国外的汪精卫召了回来。自从1935年遇刺后,汪就自动下来了。此时他正待在意大利。
[
上一页 ]
[ :1.70674837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