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749011e+09
1706749011 这时候天完全黑了。
1706749012
1706749013 宋再先回去后,士兵们凑上前,说现在不打鬼子,等他们弄好工事就晚了。宋再先问身边的一个小兵,怕不怕?这个小兵是个列兵,叫赵津生,天津人。回答很给力:日本人也是人吧?的确。他们也是人。但他们真是人么?也很难说。
1706749014
1706749015 宋再先说:动手。
1706749016
1706749017 随即调集了5挺轻机枪,组成了一个方阵,对准正在建工事的日本军队。
1706749018
1706749019 打。
1706749020
1706749021 这个连动手了,另一个连也没闲着。事变后,廊坊的中国驻军在居民房顶上设置了瞭望哨,房上的哨兵发现一面墙下有日军抱着枪休息,报告了排长,后者当机立断,放下5捆手榴弹(每捆5个),墙下的日军顿时灰飞烟灭。
1706749022
1706749023 突遭袭击,站里的日军有点晕,想把外面的伤兵运回来,但反复冲了几次,都没突破中国军队的机枪阵地,最后只好固守待援。
1706749024
1706749025 刘旅长、崔团长见手下已经开火,那也就只能开火了,想趁天还没亮攻下火车站,但这时又得到消息,说北平中日双方正为廊坊的事交涉,天亮后会来人调解。在当时的局势下,这种调解如何靠得住?!正在犹豫时,一辆由天津开往北平的日本军列从眼皮子底下过去了。奇怪的是,这辆火车上的日本兵没搭理在火车站待援的伙伴,而是直奔北平。
1706749026
1706749027 但转天凌晨,从朝鲜支援平津的第20师团的鲤登行一(日本陆军士官学校24期,群马县人)联队就打了过来,飞机也来了,中国军队的营地被炸开花。旅部赶忙开会,此时电话线断了,跟天津联系不上,廊坊到底还守不守?旅长刘振三认为:在平津将陷的情况下,守廊坊已没什么意义。于是,部队边打边退,到了30里外的安次县。
1706749028
1706749029 到安次后,县长请刘、崔吃饭,说你们怎么擅自撤出廊坊了?两位一愣。这县长可不是一般的县长,人家曾在旧军阀孙传芳手下干过师长呢!县长说:即使现在形势不利,也应趁机恢复阵地啊;否则,在没上级命令的情况下就撤了,对咱军人来说,这不是死罪么?
1706749030
1706749031 刘、崔这下脑子才转过弯,人家不愧是县长,的确有两下子。
1706749032
1706749033 怎么办?连夜摸回去呗。于是,团长崔振伦又带着7个连,在7月27日晚上打回了廊坊。好在廊坊守备的日军人数不多,睡梦中仓促应战,又被消灭了不少。
1706749034
1706749035 就在廊坊战火开燃的时候,北平的广安门又出事了。
1706749036
1706749037 还记得那辆从天津开往北平的日本军列吗?里面装的是日本中国驻屯军第2联队第2大队的兵,7月26日下午到达丰台车站后,随即转乘20多辆汽车开向北平,为的是增加城内使馆区一带的兵力。晚上7点到达广安门,那里有中国军队守着,进不去,于是冒充大使馆卫队,说出城演习(都打成这样了,还演习),想混进城,守军当然不叫进。
1706749038
1706749039 樱井德太郎又出马了,上到城门楼跟守军交涉。僵持中,日军开着汽车往里闯,中国守军将计就计,先放过几辆汽车,剩下的挡在城外,从后面把日军打了个措手不及。
1706749040
1706749041 樱井见势不妙便溜了。结果城里的日军藏到城墙附近的高粱地,然后按守军指定的路线开到使馆区;城外的日军则乖乖地返回了丰台。
1706749042
1706749043 东京决定出兵中国后,给日本中国驻屯军发出命令,将第29军扫出华北,并下了最后通牒:28日8点前,第29军第37师撤出北平,转往永定河以西,回撤保定,否则日军将发动全面攻击。
1706749044
1706749045 直到这时宋哲元才慌了。他想起南京来,马上给蒋介石发电报,要求中央军北上:来吧!来吧!我现在需要你们。但一切都晚了。宋哲元看和谈无望,急调第132师师长赵登禹(行伍出身,山东菏泽人)来负责南苑防务。该部本驻扎在冀南,是作为第29军预备队使用的。
1706749046
1706749047 这一回,老宋还真判断对了,日军的确要打到北平外6公里远的南苑。他没法判断不对,那里是他的第29军军部所在地。
1706749048
1706749049 此时南苑有第37师的两个团(本来要跟第132师交接,但还没走,日军就围上来了)、从河北赶来增援的第132师的1个团,以及1个骑兵团、教导旅2个团、1个军官教育团、1个学生军训团(1500人左右,来自平津的大学生和中学生),再就是兵营和军部的机关人员,加起来将近7000人。
1706749050
1706749051 南苑的第29军最高指挥官,是副军长佟麟阁(文职出身,河北高阳人)。他打仗比不上长城抗战时的赵登禹,而且副军长也是挂名,当时是应宋哲元之邀到军里任职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训练。赵登禹是行伍出身,从冯玉祥的贴身卫兵一直干到师长,有实战经验,长城抗战时,在喜峰口跟日本兵真刀真枪地打过。但赵27日到达南苑后,备战时间只有1天!他自己的部队,只带来一个团,主力还在路上。就在他匆忙布防时,他的两个团在大兴的团河遭到日军伏击,全部被围歼,只有一个团长跑到了南苑。
1706749052
1706749053 一般来说,作战时的增援计划和路线是绝密的,而日本人在团河守株待兔,打得如此轻松,只能说明出了内鬼。这个内鬼就是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潘毓桂。此人跟日本人关系密切,跟宋哲元又有祖上的交情,宋不拿他当外人,而且有意识地在身边摆了这么个亲日派。所以很多计划都不瞒着他。当时,宋哲元在北平官邸开会,决定增援南苑。潘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不但把增援路线捅给了日本人,还把南苑的兵力守备情况端了出去。
1706749054
1706749055 日军的最后通牒是7月28日上午8点前。但实际上,凌晨时分,天还没亮,川岸文三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5期,群马县人)的第20师团和一木清直的大队就开始从东、南、西三面夹击南苑了,第一发炮弹就打向了学生兵驻扎的南苑南营地。
1706749056
1706749057 这就是汉奸的作用!
1706749058
1706749059 说起来,这些学生兵本不该出现在军营里!但1937年的北平,还真的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小小的书桌了。
1706749060
[ 上一页 ]  [ :1.70674901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