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749040
1706749041
樱井见势不妙便溜了。结果城里的日军藏到城墙附近的高粱地,然后按守军指定的路线开到使馆区;城外的日军则乖乖地返回了丰台。
1706749042
1706749043
东京决定出兵中国后,给日本中国驻屯军发出命令,将第29军扫出华北,并下了最后通牒:28日8点前,第29军第37师撤出北平,转往永定河以西,回撤保定,否则日军将发动全面攻击。
1706749044
1706749045
直到这时宋哲元才慌了。他想起南京来,马上给蒋介石发电报,要求中央军北上:来吧!来吧!我现在需要你们。但一切都晚了。宋哲元看和谈无望,急调第132师师长赵登禹(行伍出身,山东菏泽人)来负责南苑防务。该部本驻扎在冀南,是作为第29军预备队使用的。
1706749046
1706749047
这一回,老宋还真判断对了,日军的确要打到北平外6公里远的南苑。他没法判断不对,那里是他的第29军军部所在地。
1706749048
1706749049
此时南苑有第37师的两个团(本来要跟第132师交接,但还没走,日军就围上来了)、从河北赶来增援的第132师的1个团,以及1个骑兵团、教导旅2个团、1个军官教育团、1个学生军训团(1500人左右,来自平津的大学生和中学生),再就是兵营和军部的机关人员,加起来将近7000人。
1706749050
1706749051
南苑的第29军最高指挥官,是副军长佟麟阁(文职出身,河北高阳人)。他打仗比不上长城抗战时的赵登禹,而且副军长也是挂名,当时是应宋哲元之邀到军里任职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训练。赵登禹是行伍出身,从冯玉祥的贴身卫兵一直干到师长,有实战经验,长城抗战时,在喜峰口跟日本兵真刀真枪地打过。但赵27日到达南苑后,备战时间只有1天!他自己的部队,只带来一个团,主力还在路上。就在他匆忙布防时,他的两个团在大兴的团河遭到日军伏击,全部被围歼,只有一个团长跑到了南苑。
1706749052
1706749053
一般来说,作战时的增援计划和路线是绝密的,而日本人在团河守株待兔,打得如此轻松,只能说明出了内鬼。这个内鬼就是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潘毓桂。此人跟日本人关系密切,跟宋哲元又有祖上的交情,宋不拿他当外人,而且有意识地在身边摆了这么个亲日派。所以很多计划都不瞒着他。当时,宋哲元在北平官邸开会,决定增援南苑。潘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不但把增援路线捅给了日本人,还把南苑的兵力守备情况端了出去。
1706749054
1706749055
日军的最后通牒是7月28日上午8点前。但实际上,凌晨时分,天还没亮,川岸文三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5期,群马县人)的第20师团和一木清直的大队就开始从东、南、西三面夹击南苑了,第一发炮弹就打向了学生兵驻扎的南苑南营地。
1706749056
1706749057
这就是汉奸的作用!
1706749058
1706749059
说起来,这些学生兵本不该出现在军营里!但1937年的北平,还真的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小小的书桌了。
1706749060
1706749061
受训的学生精神可嘉,但战斗力跟日本兵一比,就差远了。由于形势危急,前一天晚上,赵登禹给部分学生发了枪。日军摸过来之后,这些学生兵,大多数都是赤手空拳,少数人有枪,又打不准,打一发子弹,费半天时间,而且手在那哆嗦,这些青少年不是怕死,而是没见过这场面。
1706749062
1706749063
因为南苑是军部,很多都是机关人员和后勤人员,一线能打的士兵不多,所以天亮后形势急转直下。这时,从承德过来的日军飞机也开始轰炸南苑了。南苑除了营房外,就是空旷地界,日军炸弹下来,地面上的人想找地方藏都藏不好,完全成了活靶子。
1706749064
1706749065
一时间,南苑大火四起,多处被突破,钢盔和刺刀在闪光,很多学生兵都看到日军了,模样跟中国人还真一样,实际又不一样;或者说,看一眼,就知道那是鬼子!面对如此切近的战斗和杀戮,很多还是孩子的学生,惨了。当他们眼看着日本兵把刺刀捅过来时,真正体会到了何为国难当头!
1706749066
1706749067
如果说一开始学生兵还怀有恐惧的话,那么到最后已经跟日本兵拼了。继平汉铁路桥争夺战后,第二场白刃战是中国的大中学生跟日本兵拼起来的!一对一不行,十对一如何?百对一如何?一个日军士兵被打死,一片中国少年倒下去。
1706749068
1706749069
军人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军人死于战场,天经地义。南苑血战,半天下来,一下子有近千名大学生和中学生死难,连名字都没留下,总觉得让人胸口疼得慌、堵得慌。
1706749070
1706749071
打到下午1点,佟、赵接到宋哲元的命令,要他们放弃南苑。命令实际上上午就下了,但由于电话通信断了,只能靠人力传送,当传令兵冒死把命令送到南苑时,已经是午后了。
1706749072
1706749073
南苑撤退,大多数人肯定会认为:当然是向安全的冀南撤退。但实际上,宋哲元下的命令是主力向北平城里撤退。这就太不靠谱了,等于从一个危险的地方,撤到另一个更不安全的地方。致命的还不在于此,而在于宋的这个命令又被那个潘汉奸拿到手了。随后,在通州的驻屯军第2联队联队长萱岛高紧急带队出动,去围堵撤退的中国军队。
1706749074
1706749075
南苑守军教导旅等部队是往冀南撤的,而日军似乎也没怎么为难这边,最后这一路人马成功突围,回到了保定;而佟、赵所带的包括骑兵团在内的主力,在向北平撤退时,被日军一次次地打伏击,最后佟、赵也走散了,在一个叫时村的地方,佟麟阁被萱岛联队的一个小队堵住,脱身不得,成为八年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阵亡的第一位高级将领。
1706749076
1706749077
佟麟阁遭日军伏击时,赵登禹也在往北平突围,他乘的是一辆轿车。当赵的车开到永定门外木樨园南面的大红门时,两边机枪声四起,埋伏在这里的萱岛联队向车内猛烈扫射,赵登禹身中数十弹阵亡。
1706749078
1706749079
南苑战事,无疑成为事变后最惨烈之一役,第29军在此战中死伤超过5000人。但从没人提出疑问。
1706749080
1706749081
当时的南苑,不仅是第29军军部,还是第37师师部所在地,作为空旷平原上的一个营地,除了临时搞的少量战壕、沙袋外,整个阵地没任何可利用的东西。至于营地的围墙,炮火一轰即倒,基本上没防守价值。而日军又掌握了制空权,飞行员闭着眼都可以把炸弹扔进营中,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要守卫这样一个地方?守这里,最后能得到什么?仅仅因为是第29军军部?或守卫住那里就会保住北平?很多人倾向于前面这一点,因为南苑在北平南面,而北平东、北、西的去路被日军控制,基本上不通(其实往西还是通的)。但这个观点没法解释清楚宋哲元为什么叫主力往北平撤。南苑失守后,几乎已是四面被围的北平岂不更是孤城?
1706749082
1706749083
跟日本人开打当然好,但这种打并不是说乱打,作无谓的牺牲。当年的宋哲元,守卫南苑的决心似乎很大,把作为预备队的赵登禹第132师都调来了,看上去挺主动,实际上非常被动,等于大老远地把人马送进南苑这个虎口。打到最后,在这样一个孤立无援的开阔地,两位将军阵亡,近千名大学生和中学生战死,普通士兵牺牲者更多,却看不出守卫这里的真正价值有多少。
1706749084
1706749085
说到底,南苑悲歌还是宋哲元对局势混乱判断的恶果。到最后,没辙了,才发令抵抗,战力什么的不谈,仅就这一脑袋豆腐,又怎会有胜机?!打到最后,估计他本人也不知道到底为什么要守南苑了。
1706749086
1706749087
南苑之痛,宋哲元难辞其咎!
1706749088
1706749089
现在,宋哲元终于站出来了,因为他决定离开北平了。关于这件事,他甚至没有告诉南京。而且,直到他决定走时,各部队还没得到明确的作战任务。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只能等日军进攻后再反击。
[
上一页 ]
[ :1.7067490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