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749175e+09
1706749175 办班?出主意的是蒋介石的智囊、“黄埔三杰”之一的贺衷寒(黄埔军校1期,湖南岳阳人),也有人说是当时的首席军师杨永泰。不管是谁,总之军官训练班办起来了。搞政训起家的贺衷寒说了句叫蒋很中意的话:要是办班的话,不仅可以提高军官的指挥能力,还能凝聚他们的精神。
1706749176
1706749177 军人的政治信念和精神意志一直都是蒋介石很在乎的。
1706749178
1706749179 这个训练团,主要训练团以下军官,对造成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还真起了不小作用。红军向陕北转移后,训练团改了名,参加人员变成了团以上高级军官,训练针对的目标,实际上已经变成了日军。
1706749180
1706749181 蒋介石非常重视这个训练团,亲自当团长,副团长包括何应钦、白崇禧、陈诚等要人,陈诚又兼了教育长。
1706749182
1706749183 北平事变爆发时,训练团第1期刚开班。
1706749184
1706749185 蒋介石在庐山抓的另一件事是全国各界人士谈话会。
1706749186
1706749187 进入1937年,中日开打已不可避免,原因极简单:日本没满足,中国又没法叫它满足。虽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了,跟中共的谈判也进行着,但如果真要面对一场不知道多少年能打完的战争,他蒋介石也真得掂量掂量。
1706749188
1706749189 全国各界到底是一个什么想法?
1706749190
1706749191 蒋介石搞全国各界人士谈话会,为的就是探一下大家的口风,好让自己心里有底。
1706749192
1706749193 蒋介石叫此时已担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秘书长的张群代表政府,向全国各党派领袖(不包括共产党,跟中共的谈判将单独进行)和学界名流发帖子,召集大家上庐山开谈话会,并定了个调子:开诚布公,别玩虚的,都这时候了,得掏心窝子了!
1706749194
1706749195 虽然此会有关国家生死存亡,但张群亲自拟订的请柬却冲淡轻盈,倒有兰亭之风:
1706749196
1706749197 敬启者,庐山夏日,景候清嘉,嘤鸣之求,匪伊朝夕。先生积学盛名,世所共仰,汪蒋两公,拟因暑季,畅接光华,奉约高轩,一游牯岭,聆珠玉之谈吐,比金石之攻错。幸纡游山之驾,藉闻匡世之言,扫径以俟,欣伫如何。汪蒋二公,另具请柬,尚祈惠察,谨此笺启。中政会秘书长张群谨启,六月二十三日。
1706749198
1706749199 6月23日,全国各界名流陆续上山。到7月中旬,云集庐山牯岭的军政要人、党派领袖、社会贤达、学界名流已达到两百多人。
1706749200
1706749201 还记得事变爆发那天秦德纯为胡适等人在北平送行吗?
1706749202
1706749203 本来胡适一行要走平汉线的,但没想到当天就爆发了事变,转天平汉线交通中断,于是只好到天津走津浦线,转道南京后,坐船顺流到九江,从那里登上庐山。
1706749204
1706749205 本来呢,谈话会是个非正式会议,但由于开会前北平突发重大事变,所以谈话会的性质一下子也变了,从一个时局恳谈会,变成了应对事变的官方会议。
1706749206
1706749207 7月16日,全国都在注视的各界人士谈话会在牯岭庐山图书馆大礼堂召开,蒋介石、汪精卫、冯玉祥、张群、陈立夫、蒋百里、居正、李烈钧、戴季陶、于右任、张君劢、张伯苓、蒋梦麟、竺可桢、梅贻琦、傅斯年、王云五、胡适、梁实秋、马寅初、邵力子等158人到会。
1706749208
1706749209 大会由张群主持。
1706749210
1706749211 先由汪精卫致辞。当年意气风发的刺客,走上主席台。
1706749212
1706749213 汪精卫先向台下的民主党派和自由学者作了个解释:按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4年)制订的《建国大纲》[2]规定,国家政治分三步走:军政时期、训政时期、宪政时期,但现在国难当头,军政时期和训政时期结束的日子还早着呢,颁布宪法的事还需等待。
1706749214
1706749215 台下一阵议论。
1706749216
1706749217 随后汪精卫谈到北平发生的事变,说了三点:一、形势危急;二、政府困难;三、精诚团结。日后的巨奸,谈起国难,说到动情处,倒也像那么回事。
1706749218
1706749219 何止是像那么回事。
1706749220
1706749221 历史往往复杂到令人苦笑的地步。
1706749222
1706749223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不久,蒋介石下野,紧接着上海又发生事变,汪精卫接替无力应对的孙科,当上行政院长,当时他主张一面抵抗,一面交涉。汪叫张学良出关收复失地,但张不买他的账,汪指挥不动张,只能干瞪眼。没多久,汪又兼着做了外交部长。在那个年头,这个活可不好干。九一八事变后,当时的外交部长王正廷被冲进办公室的青年学生砸得头破血流;《淞沪停战协定》签署后,外交部次长郭泰祺又被袭击。汪家人说别做这个官,汪也唯有摇头而已。果不其然,1935年底他就被激进青年差点打死。
1706749224
[ 上一页 ]  [ :1.70674917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