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749599
守天镇的是阎锡山第2战区的第61军,军长李服膺(行伍出身,山西崞县人),也算阎锡山的亲信了。按老阎的想法,要在大同搞个会战,依靠在平绥线上的节节抵抗,把“疲倦的日军”引到大同,然后把杨爱源(第6集团军)和傅作义(第7集团军)的部队全放上去,打个漂亮的翻身仗,所以他叫李服膺在天镇守一周,消耗日军的战力。
1706749600
1706749601
李服膺第61军,一共有7个团,人手很紧张。他在天镇外围放了4个团,从天镇到后面阳高,放了3个团,其中天镇1个团。由于手里的兵力不多,李服膺没留预备队。多少懂点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无论兵力怎么紧张,在打仗时,作为机动部队的预备队必须留出来。而李服膺却冒了个大险。
1706749602
1706749603
天镇外围虽有国防工事,但非常之简陋,日军一个炮弹过来就没了。外围守了三天,部队就下来了,却没向后面的天镇集结,而是避开了天镇,一路退了下去。此时李服膺的军部在天镇外老远的村子里,一时间难以掌握退下来的部队。说起来,日军那边也大意了,以为中国军队都跑了,所以只派出一个中队,在完全没戒备的情况下溜达到天镇,没想到守天镇的那个团突然冒出来,一下子就把这个中队包围了。
1706749604
1706749605
日军随之猛攻天镇,城里的那个团独木难支,城外的李服膺手里又没预备队,于是天镇只守了一天多就陷落了,李服膺一路退了下去。
1706749606
1706749607
阎锡山叫李服膺在天镇守一周,结果只守了三天。但李服膺在被叫去太原开会时,以为顶多是叫自己作个检讨,总结一下经验和教训。关于打败撤退这件事,在开战之初的中日战场上太常见了,他觉得自己不会有什么风险。但没想到一到太原就被扣了,阎锡山亲自审讯,随之被拉出去枪决了。
1706749608
1706749609
天镇失守后,汤恩伯在阎锡山那里大哭,说对不起自己的士兵。本来呢,南口陷落后,汤恩伯带着部队要走的,但阎锡山要搞大同会战,想留下汤的第13军。报到蒋介石那里,蒋说没问题,当南口危急时,阎锡山不也把傅作义派过来了吗?汤恩伯欠阎锡山一个人情,所以对留下来这件事也没说别的,就带着军队经天镇往这边撤,想帮老阎打大同会战。但由于李服膺过早地失去天镇,这一带无友军防守,导致在日军的追击下,第13军伤亡惨重。
1706749610
1706749611
当初蒋介石电联阎锡山,叫他派傅作义支援南口,实际上意在山西。南口太快陷落,山西就不好办了。如果日军长驱进入山西,渡过黄河后,在第一时间经陕西包抄四川(蒙古攻南宋的路线),进入中国的大后方,那中国这仗就真不好打了。所以在南京开全国将领会议时,蒋介石对阎锡山说:山西是要保的,你要多少军队,中央军就去多少。虽然是一致抗日的时代了,但阎锡山在山西待久了,还是有个地盘主义在那探头探脑。所以,对大量中央军进入山西这件事有点保留的态度,说他的晋绥军是可以抵抗日军的。
1706749612
1706749613
现在,李服膺轻丧天镇,把过来帮忙的汤恩伯撂在旱地上,阎锡山觉得很没面子。正在这时候,有报纸称天镇之所以很快失守,是因为那里的国防工事是豆腐渣工程,当初南京拨过来的钱款,被老阎的部下克扣了。这样搞得老阎就很被动,再加上汤恩伯那一哭,也知道汤很有可能向南京告状,于是一着急就把李服膺毙了。
1706749614
1706749615
杀李服膺容易,后面的事不容易,老阎要好好思考一下了。因为天镇之战拉开了太原会战的序幕。山西是他老家,所有家底都在这了。板垣红眼了,老阎眼更红。地图上第二个被圈起来的地方是忻口。
1706749616
1706749617
忻口在太原北100多公里处,地势险要,是扼守晋中的咽喉。
1706749618
1706749619
老阎的判断是:板垣师团会一路而南,所以忻口是必战之地,对于能否阻击日军攻占太原起着决定性作用。至于打到平汉线石家庄段的日军,他觉得,有刘峙的部队牵制,不可能发挥太大的作用,所以他只放了5个师,用来守卫从娘子关到马岭关一线150多公里的阵地。
1706749620
1706749621
阎锡山是第2战区司令,蒋介石还是有点不放心山西的战事,在把卫立煌第14集团军派过去后,又把与李宗仁、白崇禧并称“桂系三巨头”的黄绍竑从军事委员会军令部长的位子上调到了山西,去给老阎当副手。一般来说,能到军令部长,在军事上都有一套。黄绍竑视察了娘子关一线后,发现了问题:这里的防线太开阔,5个师团守在这儿,又没预备队,如果日军从东面攻来,必定会吃大亏。到太原后,他把情况向老阎汇报,老阎不糊涂,知错就改,马上把孙连仲第26军调了过去,作为娘子关一线的总预备队。
1706749622
1706749623
进入10月后,南向太原的沿途县市相继失守,崞县、原平之役尤其惨烈。为了给忻口中国军队的布防赢得时间,两县守军死战不退,在崞县出现了华北开战的第一次城中逐屋战,直至战到最后一人:第19军独立第7旅的一个团,上到团长石焕然(太原军官学校,山西绛县人),下到普通士兵,全部战死;第196旅死守原平,在日军攻入城中之后,旅长姜玉贞(行伍出身,山东菏泽人)率残部在街巷中与敌血战,玉碎该城。
1706749624
1706749625
在华北,中国人的血性慢慢打出来。
1706749626
1706749627
10月13日,日军第5师团为左翼,关东军独立混成第15旅团、堤不夹贵支队为右翼,对忻口阵地开始总攻。阎锡山急调作为总预备队的傅作义第35军、第61军和两个独立旅赶赴忻口,受卫立煌指挥,后者实际上成了忻口前敌总指挥。
1706749628
1706749629
板垣选择忻口的南怀化阵地为突破口,中日军队展开了反复争夺。阵地一度被日军突破,卫立煌急调李仙洲(黄埔军校1期,山东德州人)第21师夺回阵地,李仙洲身先士卒,在指挥冲锋时受重伤,被迫退出火线,阵地随之失守。
1706749630
1706749631
打到10月15日,卫立煌陆续把傅作义的总预备队投入一线,以第9军军长郝梦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6期,河北藁城人)为总指挥、第61军军长陈长捷(保定陆军军官学校7期,福建福州人)为副总指挥,反攻南怀化阵地,在一线督战的郝梦龄军长被子弹击中,倒在阵地上。抗战前,郝军长带着部队在修筑日后重要的川黔、川滇公路,抗战爆发后,他奉命北上,对妻子说:日寇要灭亡中国,我们国家已到生死存亡的关头,作为军人,我应该去前线,去抗战,应该和敌人拼!
1706749632
1706749633
将军至此殉国。
1706749634
1706749635
军长死了,师长上。
1706749636
1706749637
第54师师长刘家祺(行伍出身,湖北武汉人)上来了,激战中也中弹牺牲。
1706749638
1706749639
师长死了旅长上,为了鼓舞士气,旅长郑廷珍(行伍出身,河南商丘人)拔出手枪,冲了上去,也殉国了。
1706749640
1706749641
郝梦龄殉国后,陈长捷继任前敌总指挥,继续与日军死战。
1706749642
1706749643
激战中,日军减员巨大,板垣也没力量再发起进攻。为打破僵局,华北方面军司令部以原中国驻屯军第2联队为主力编成萱岛支队(袭击第29军南苑回撤部队的那支),由大同急调忻口。
1706749644
1706749645
阎锡山也把王靖国(保定陆军军官学校5期,山西五台人)的第19军放了上去。同时命令朱德(云南讲武堂,四川仪陇人)第18集团军即八路军袭扰日军后方,所辖林彪(黄埔军校4期,湖北黄冈人)第115师在9月25日首战平型关,袭击了第5师团的辎重兵部队,毙伤日军千余人;刘伯承(重庆陆军将校速成班,四川开县人)第129师于10月19日凌晨袭击了阳明堡机场,击毁击伤日机二十多架,配合了正面战场。
1706749646
1706749647
虽然萱岛支队来了,但仍没打开僵局,就在中日军队胶着时,东线出事了。
1706749648
[
上一页 ]
[ :1.70674959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