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750083
日军走山西,经陕西攻四川,是蒋介石最先想到的,所以有派卫立煌率中央军入晋帮老阎的举动。走平汉线这边,他不是没想到,而是因为有刘峙在那挡着,他觉得能跟日军周旋一段时间(实际上很快就退下来了)。
1706750084
1706750085
如果如陈诚所言,日军直下武汉,就会出现一个对中国极为不利的局面:拿下中国地理上的心脏武汉后,日军掌控华中,向西可以窥视四川等大后方诸省;向东可以捕捉中国军队的主力进行决战,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而且,如果日军在1937年就拿下武汉,无论是华东的工业命脉,还是南京的政权,都无法顺利地向大后方迁移。这样一来,国民政府将难以支撑。
1706750086
1706750087
蒋介石问:你有何计?
1706750088
1706750089
陈诚说:在上海大打,把日军主力从华北吸引过来。
1706750090
1706750091
多天前,军事委员会的顾问蒋百里向蒋介石提到过把日军吸引到上海的计划,但蒋没太在意。当时他最担心的是日军在青岛和海州登陆,一举切断津浦线。但日军的这个登陆一直没动静。这一次,陈诚又提出了引日兵东来的问题,他不得不考虑了。
1706750092
1706750093
陈诚说:只要让日军的进攻路线从“由北向南”变为“由东向西”,那对我们就有利了。
1706750094
1706750095
陈诚认为,华东地区水沼密集,不利于日军向华中腹地的快速推进。这样可为大后方的建立以及人力物力资源的内迁争取到时间,保证持久战略的实施。
1706750096
1706750097
历史的吊诡之处在于:
1706750098
1706750099
中国人惊颤担心如此,但日本人却从来没有想过这些。他们不是没想过走平汉线直趋武汉,也不是没想过攻入山西后经陕西进攻四川,而是认为没必要走这一路线,因为日本人认为:拿下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再威慑或攻取政治中心南京后,中国就会立即停止抵抗。
1706750100
1706750101
就这样,南京急令原本要从广东开赴华北前线的中央军精锐罗卓英(保定陆军军官学校8期,广东大埔人)第18军(第11师、第14师、第67师)紧急右转开赴上海。接到命令时,该军前锋已经快到保定了。夏楚中(黄埔军校1期,湖南益阳人)第98师也是这样,本来从武汉出发去支援华北,军队已经到了湖北北部的广水,这时候接到转赴上海的急电,于是又返回武汉,从那里坐船赶往上海。
1706750102
1706750103
随后,胡宗南(黄埔军校1期,浙江镇海人)第1军(第1师、第78师)、王耀武(黄埔军校3期,山东泰安人)第51师也从陕西开来;俞济时(黄埔军校1期,浙江奉化人)第58师从湖北开来;李玉堂(黄埔军校1期,山东广饶人)第3师从江西宜春开来;李延年(黄埔军校1期,山东广饶人)第9师从湖南衡阳开来;川军中最能打的杨森(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四川广安人)第20军则从贵州千里转进;而桂军正在出征前的动员中……从离上海最近的南京,也来了两支非同寻常的部队:桂永清(黄埔军校1期,江西贵溪人)的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会战之初,增援来的是第2团,后第1团和第3团二次增援)和黄杰(黄埔军校1期,湖南长沙人)的税警总团。
1706750104
1706750105
就这样,中央军所有精锐,一个不剩,都过来了。
1706750106
1706750107
一时间,全国的铁路都成了运兵线,部队从四面八方会集大上海!
1706750108
1706750109
而日本国内,从1937年8月18日起,各个军港也开始喧嚣起来,第3师团率先从热田港乘军舰出发,开始了侵华之旅。该师团和第13师团,是后来的八年中始终在中国大陆作战的两个师团。
1706750110
1706750111
此时的日本,从东京到仙台,从熊本到金泽,从京都到名古屋,很多城市都出现狂热的出征场面。这些即将踏上侵略之旅的士兵,在城市的主干道上列队而行,两旁是挥舞着旗帜的民众。有的士兵在人群中发现亲人,就上前拥别,然后揣上一片“千针缝”[6]。
1706750112
1706750113
日军士兵登上开向军港的火车后,都齐刷刷地从车窗里探出头,向人群挥动着手里土黄色的战斗帽。这些普通的日本青年,这些看上去甚至文质彬彬的日本青年,在这一刻还没变成狂暴的魔鬼,他们的人情味是那么足。几天后,当他们踏上中国的土地时,这所有的一切都变了。
1706750114
1706750115
站台上,送别的人群像波浪一样起伏。第16师团士兵东史郎在日记里有生动的记载:
1706750116
1706750117
野口后备兵的爱妻四处奔跑,寻找她亲爱的丈夫的身影。野口也大喊了好几声,挥过好几次手,但妻子没发现丈夫。妻子深切的离别之情通过这热烈的气氛传给了她的丈夫。“呜”的一声,汽笛声如箭一般划过天空,机车吐着白烟轰隆轰隆地响了起来。列车开动了。人们的叫喊声更加响彻夜空。“万岁!万岁!”只有这一句话。
1706750118
1706750119
日本就是这么疯掉的。
1706750120
1706750121
在上海的日本海军特别陆战队,盘踞的据点起于沪江大学,经公大纱厂、汇山码头,终于天通庵车站附近的北四川路陆战队司令部,把整个日租界保护在里面,连线上的日军工事多为钢筋混凝土建筑,十分之牢固。比如第87师在围攻日军占据的公大纱厂时,连打两天却难以拿下来。还有一点,中国军队虽然多,但由于街市的特点,并不利于大部队作战,所以在进攻日军一个据点时,最多只能拿出一个团加上点直属部队,这样一来,日军虽然在总量上人少,但在局部仍不处于下风。在打北四川路的日军司令部时,第88师顶多能拿出2个步兵营、1个工兵连、1个平射炮连和1个通讯班。
1706750122
1706750123
尽管如此,中国将士仍拼尽全力,第87师经血战,攻入日本海军俱乐部;第88师则在浴血中进占坟山阵地。但师所辖第264旅旅长黄梅兴(黄埔军校1期,广东平远人)将军,在持志大学指挥作战时,被日军炮弹击中而殉国。这是上海开战后我方第一个阵亡的将领。
1706750124
1706750125
上海开战前,南京就把最好的炮兵部队(炮8团、炮10团,后来炮3团等也过来了)调了过来,但由于此前步兵跟炮兵没进行过协同作战的训练,所以打起来后两个军种基本上是“两拿着”。说到对炮兵的使用,常规战中一般是这样的:把炮兵部队分割使用,由炮兵团化为若干个炮兵连,再把炮兵连分散到步兵师;此次在上海街市战中不知变通,照样这样使用,造成了一个后果:炮兵难以集中起来在局部形成火力优势。而且,也没想到派敢死队对日军重要据点进行贴身爆破(此前上海警备司令部的参谋倒想过),而一味地靠步兵武器(顶多加上平射炮)冲锋,效果可想而知。
1706750126
1706750127
几天打下来,中国军队丝毫没占上风。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日本陆军登陆,形势会马上逆转。张治中坐不住了,从南翔带着参谋前往江湾叶家花园第87师司令部。
1706750128
1706750129
就在这时候,王敬久失去了一个机会。8月19日深夜,一名市民冒死来到已经攻到北四川路的第87师阵地,说附近有条小路,直通日租界,而且没日军把守,从那里可以迫近日军司令部!如果此时王敬久率军立即经此路线发起偷袭或搞一次贴身爆破,会有什么结果呢?但王迟疑了一下,决定转天再发起进攻,但就在20日,日军一个反击,第87师又被从北四川路打了下去,偷袭计划只能告吹。
1706750130
1706750131
一周过去了,全然无将日军歼灭的迹象,张治中开始急了。
1706750132
[
上一页 ]
[ :1.70675008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