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751910
1706751911
遥望紫金山,那里的战斗已进入白热化。
1706751912
1706751913
唐生智是12月11日晚上11点接到顾祝同电话的,3个小时后,也就是12日凌晨2点,他在自己的公馆召集副司令罗卓英、刘兴,以及参谋长周斓和参谋处长廖肯等人开会,将撤退的命令通告诸人。短暂的会议结束后,唐叫参谋处长廖肯、作战科长谭道平迅速起草撤退计划。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撤退计划的拟订,成了对参谋们的一次大考。
1706751914
1706751915
12月12日傍晚5点,唐生智召开会议,但他没马上下达撤退令,而是先问与会将领:在一部日军(第23联队肥后盛英中队)已攻入中华门与水西门之间城垣的危局下,是否还能对南京进行有效守卫?
1706751916
1706751917
此时,南京环城处处激战,卫戍司令部的气氛紧张到极点。由于不是蒋介石直接向唐下的命令,所以老唐还是留了个心眼,叫各部队长分别代表自己的部队在撤退令上签字:
1706751918
1706751919
人们好像都不愿意第一个签。过了一会儿,第66军军长叶肇说:情势危急,我先签。
1706751920
1706751921
随后,周澜签了。第三个签字的是孙元良,第四个是宋希濂,随后俞济时、邓龙光都签了字。王敬久则一个劲地抽烟,最后也签了。
1706751922
1706751923
按桂永清的说法,在一片沉默中,他站起来说:城防左侧(乌龙山、幕府山一线)并没有多少敌人,紫金山的大部分阵地仍在手里,中山门外的四方城到白骨坟虽处于激战中,但敌人并没突破防线,而光华门更是牢固,只有中华门与水西门一线告急,但可以派教导总队的预备队去支援。
1706751924
1706751925
唐生智这时候从口袋里摸出蒋介石通过顾祝同下达的命令:宣布放弃南京。
1706751926
1706751927
没人知道唐生智此时的心情,因为他曾宣布要与南京共存亡。同时,他也对蒋介石说过:没你的命令我决不撤退。现在命令也来了,撤退似乎顺理成章。
1706751928
1706751929
唐在会上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战争不是在今日结束,而是在明日继续;战争不是在南京卫戍战中结止,而是在南京以外的地区无限地延展。请大家记住今日的耻辱,为今日的仇恨报复。”
1706751930
1706751931
唐生智终于没有做到死守南京。他此前采取的一切背水一战的措施,开始慢慢显露出恶果了。
1706751932
1706751933
唐生智叫人下发了参谋处拟出的撤退计划,原则是大部(从正面)突围,一部过江(从下关渡长江北撤)。命令如下:
1706751934
1706751935
一、敌情如贵官所知。
1706751936
1706751937
二、首都卫戍部队决于本日晚冲破当面之敌,向浙、皖边区转进。我第7战区(新成立战区,由刘湘任司令长官)各部队刻据守安吉、柏垫(宁国东北)、孙家铺(宣城东南)、杨柳铺(宣城西南)之线,牵制当面之敌,并准备接应我首都各部队之转进。芜湖有我第76师,其南石炮镇有我第6师占领阵地,正与敌抗战中。
1706751938
1706751939
三、本日晚各部队行动开始时机、经过区域及集结地区,如另纸附表规定。
1706751940
1706751941
四、要塞炮及运动困难之各种火炮并弹药,应彻底自行炸毁,不使为敌利用。
1706751942
1706751943
五、通信兵团,除配属外部队者应随所属部队行动,其余固定而笨重之通信器材及城内外既设一切通信网,应协同地方通信机关彻底破坏之。
1706751944
1706751945
六、各部队突围后运动务避开公路,并须酌派部队破坏重要公路、桥梁,阻止敌之运动为要。
1706751946
1706751947
七、各部队官兵应携带4日份炒米及食盐。
1706751948
1706751949
八、予刻在卫戍司令部,尔后到浦镇。
1706751950
1706751951
南京卫戍军各部突围计划:
1706751952
1706751953
一、第74军所辖第51师、第58师自铁心桥、谷里村、陆郎桥一线以右地区突围,向祁门附近集结。
1706751954
1706751955
二、第87师、第88师自飞机场东侧高桥门、淳化镇、溧水一线以右方向突围,向黟县附近集结。
1706751956
1706751957
三、教导总队、第103师、第112师、第66军,自紫金山北麓、麒麟门、土桥镇、天王寺一线以南地区突围,教导部队向昌化附近集结,第66军向休宁附近集结,第103师、第112师向于潜附近集结。
1706751958
1706751959
四、第83军自紫金山、麒麟门、土桥镇一线东北地区突围,向歙县附近集结。
[
上一页 ]
[ :1.7067519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