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753841
1706753842
青岛陷落后,下村定的职位被桥本群接替。
1706753843
1706753844
指挥杭州湾登陆是下村个人军事生涯中的巅峰,他的另一个记忆点则是1945年秋天作为日本帝国最后一任陆军大臣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1706753845
1706753846
下村和桥本交班时,提了一个建议:不等中国喘息,在华东日军的策应下,华北日军沿平汉线直下,穿越中国第1战区而直下武汉。这个作战计划有很大的冒险性,因为徐州周边中国第5战区的野战军还没被肃清。在这种情况下进攻武汉,即使可以击破正面的中国军队,自己的左侧背也会暴露(华北的主攻部队是否够用也是个问题)。兵行诡道,作战的本质就是冒险,三国时邓艾走阴平小道,穿越险山直下成都是最好的例子。
1706753847
1706753848
但桥本群也属于稳健派,对下村的提议表现出犹疑,他认为现在部队最需要干的事儿就是休整,最好大家都抱着枪睡上两个月。由于自己已经走人,下村也就没有坚持自己的建议,冒险但有极大价值的直攻武汉的谋略被搁置了。于是我们看到了后来的历史:1938年的春天,日军没有直下武汉,而是步步为营地打徐州。当然,即使按下村的计划,也不可能迫降中国,但却可以给正向西南大后方转移的中国造成极大的困难。
1706753849
1706753850
这叫人联想到战争末期,1944年底,冈村宁次接替畑俊六出任在华日军最高司令官后,很快就制定了以两支最强日军第3师团和第13师团为主力合击重庆的计划,1945年的湖南雪峰山会战实际上是其中一部分。假如冈村早一年上任的话,后来的局面未尝可知。但偏偏过于求稳的畑俊六长期担任最高司令官,使历史在这里出现一丝神秘的模样。
1706753851
1706753852
所以说历史的改变很多时候都来自于细枝末节上。而决定细枝末节的,则是相关位置上的那个人。
1706753853
1706753854
桥本上任第二天,作战部战争指导课(课长崛场一雄)搞了个昭和13年(1938年)陆军用兵指导大纲。按给出的计划,最晚在1941年结束战争。
1706753855
1706753856
随后桥本带着大纲去参加内阁的碰头会。
1706753857
1706753858
在会上,话多的还是内相末次信正,他跟桥本说了两点,一是内阁拿不到陆军确切的有关国民政府想法的情报,二是要求立即进攻武汉和广州(末次倒是意识到马上攻占武汉的价值)。
1706753859
1706753860
桥本在日本军中属于老实人,但老实人也有发怒的时候,那位本应负责国内事务的大臣实在是喧宾夺主了。
1706753861
1706753862
桥本告诉末次,无论打哪儿,前线的军队都要休整一段时间。
1706753863
1706753864
说完居然就走人了。
1706753865
1706753866
回去后,桥本把作战课长河边虎四郎喊来,叫他把这个意见通知陆军大臣杉山和次官梅津美治郎。请注意,桥本用的措辞是“通知”,而不是“征求”。
1706753867
1706753868
桥本随即在参谋本部召开整军会议,先是把中岛今朝吾第16师团从南京调出来,回归华北方面军建制。然后对华东日军进行了布置:
1706753869
1706753870
牛岛贞雄第18师团驻杭州;
1706753871
1706753872
伊东政喜第101师团驻湖州;
1706753873
1706753874
第6师团在芜湖一线。师团长谷寿夫在1937年12月28日已经被调回国内,新师团长由稻叶四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8期,大阪人)担任;
1706753875
1706753876
第5师团国崎支队也回归华北方面军建制;
1706753877
1706753878
藤田进第3师团主力在镇江;
1706753879
1706753880
吉住良辅第9师团主力在苏州;
1706753881
1706753882
荻洲立兵第13师团主力开往安徽滁县警戒;
1706753883
1706753884
第11师团天谷支队接替第16师团警备南京(1938年1月16日达到,一周后最大的屠城恶魔第16师团启程离开南京)。
1706753885
1706753886
桥本随后又把末松茂治第114师团从华东调到华北待命。同时,把国内的旭川第7师团转调中国东北,加强对苏联的警备。
1706753887
1706753888
桥本最后一个动作,是直接“注销”了柳川平助第10军的番号。
1706753889
1706753890
这还不算完。
[
上一页 ]
[ :1.70675384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