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766425
(75) 秦德纯:《秦德纯回忆录》,第30—31页;梁敬錞:《秦土协定》,载李云汉编:《抗战前华北政局史料》,第484—485页;李云汉:《宋哲元与七七抗战》,第83—85页。
1706766426
1706766427
(76) Shimada Toshihiko,“Designs on North China,”p.119;李云汉:《宋哲元与七七抗战》,第85页;《现代史资料》第8卷,第96页。
1706766428
1706766429
(77) 梁敬錞:《秦土协定》,载李云汉编:《抗战前华北政局史料》,第485—487页;李云汉:《宋哲元与七七抗战》,第86页;B.Winston Kahn,“Doihara Kenji and the North China Autonomy Movement,”in Alvin D.Coox and Hilary Conroy,eds.,China and Japan ,pp.182—183.
1706766430
1706766431
(78) 李云汉:《宋哲元与七七抗战》,第86—89页;梁敬錞:《秦土协定》,载李云汉编:《抗战前华北政局史料》,第487—488页;Shimada Toshihiko,“Designs on North China,”pp.120—121;秦德纯:《秦德纯回忆录》,第35页;《现代史资料》第8卷,第99—100、491页;土肥原賢二刊行會:《秘錄土肥原賢二》,第274—275页。秦德纯也坚认在最初的要求中没有包含禁止中国军队重新进入非武装区的条款。日本人对秦—土会谈的看法,也可见《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史料选编1931—1945》,第168—170页。
1706766432
1706766433
(79) 梁敬錞:《秦土协定》,载李云汉编:《抗战前华北政局史料》,第489页;李云汉:《宋哲元与七七抗战》,第90页;Shimada Toshihiko,“Designs on North China,”pp.121—122,216。
1706766434
1706766435
(80) 卢明辉:《蒙古“自治运动”始末》,第87页;梁敬錞:《秦土协定》,载李云汉编:《抗战前华北政局史料》,第485页。7月25日的计划可以在《现代史资料》第8卷第492—495页中见到。中译本可以在《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史料选编1931—1945》第170—178页见到。
1706766436
1706766437
(81) 卢明辉:《蒙古“自治运动”始末》,第99—109页;《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6编(二),第217—218页;德穆楚克栋鲁普:《抗战前我勾结日寇的罪恶活动》,《文史资料选辑》第63辑(1979年),第26—27页;Shimada Toshihiko,“Designs on North China,”pp.216—218;《现代史资料》第8卷,第508—539页;《华北事变资料选编》,第544—547页。
1706766438
1706766439
(82) 松本重治,第2卷,第2—3页。
1706766440
1706766441
(83) 《一周简评》,《国闻周报》第12卷第21期(1935年6月3日),第1页;《一周简评》,《国闻周报》第12卷第22期(1935年6月10日),第1页;《一周简评》,《国闻周报》第12卷第23期(1935年6月17日),第1页;《大事述要》,《国闻周报》第12卷第23期(1935年6月17日),第1—5页;杜聿明、覃异之:《塘沽协定签订后“中央军”在华北的几件事》,《文史资料选辑》第99辑,第114—118页。
1706766442
1706766443
(84) 廖铁军:《〈塘沽协定〉后(1933—1936)的华北局势》,第42—43页。
1706766444
1706766445
(85) 《上海党声》,1935年6月8日,第361页。
1706766446
1706766447
(86) 《民族战线》第1期(1935年7月10日),第1页;Nym Wales,Notes on Chinese Student Movement,1935—1936 ,pp.16—17。
1706766448
1706766449
(87) 《独立评论》第155期(1935年6月16日),第2—3页。
1706766450
1706766451
(88)China Weekly Review ,June 8,1935,p.40.
1706766452
1706766453
(89)China Weekly Review ,June 9,1935,p.126.
1706766454
1706766455
(90) 李晋:《从所谓“七君子”谈到救国会》,《春秋》(香港)第143期(1963年6月16日),第6页;《邹韬奋年谱》,第40—41页;《民国人物传》第2卷,第311—314页。
1706766456
1706766457
(91) 《新生》第1卷第1期(1934年2月10日),第1页;第1卷第5期(1934年3月10日),第96—99页。
1706766458
1706766459
(92) 《新生》第1卷第7期(1934年3月24日),第121页;第1卷第12期(1934年4月28日),第222页。
1706766460
1706766461
(93) 《新生》第1卷第23期(1934年7月14日),第445页。
1706766462
1706766463
(94) 《新生》第1卷第42期(1934年11月24日),第876页。亦见于第1卷第27期(1934年8月11日);第1卷第32期(1934年9月15日),各处。
1706766464
1706766465
(95) 《新生》第1卷第45期(1934年12月15日),第909页。
1706766466
1706766467
(96) 《新生》第2卷第2期(1935年2月2日),第41页;第2卷第7期(1935年3月9日),第141页;第2卷第9期(1935年3月23日),第181页。
1706766468
1706766469
(97) 对史量才暗杀案重要的叙述包括容斋等:《金陵旧梦》,第59—60页;金刀:《记上海申报沧桑与史量才之死》(1),《春秋》(香港)第133期(1963年1月16日),第2—3页;金刀:《记上海申报沧桑与史量才之死》(2),《春秋》(香港)第134期(1963年2月1日),第20—21页;陈少校:《黑纲录》,第77—83页;唐人:《十年内战》,第252—253页;黄炎培:《八十年来》,第93—94页;徐铸成:《杜月笙正传》,第74—76页。据许多资料,尽管杜是上海市民协会的正式领袖,但史才是真正的领导人。像其他发生在南京时期的暗杀一样,对暗杀的原因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传言。鲁迅和陶行知以笔名在《申报》副刊发表的文章,显然激怒了蒋介石。另外,史在宋庆龄和邹韬奋组建人权保障同盟时,向他们提供了某些帮助。
1706766470
1706766471
(98) Eastman,“Nanjing Decade,”pp.41—42.据日本的资料,史量才被暗杀还牵涉上海蓝衣社与青帮之间更大的争端。蓝衣社显然企图从青帮手中得到对工人运动和鸦片收入的控制,这是青帮两个最重要的收入来源。1934年秋,据说在上海码头上发生了蓝衣社特工与杜的地下帮会之间的冲突。蓝衣社还急于扩大对媒体的控制,并企图买进《申报》和《新闻报》。史在杜月笙的支持下,希望把蓝衣社挡在他的“地盘”外,对这种行动进行了抵制。据日本的资料,这些事件导致了史被暗杀。尽管如此,杜本人具有巨大的势力来抗衡蓝衣社。除了他的地下帮会的力量,他确实与蒋介石有联系,并参与了蒋的亲属的私人投资。史死后,黄炎培提出了让杜亲自担任《申报》主编的设想,以保护它来对付蓝衣社。这些关于史被暗杀以及在蓝衣社和青帮之间的争端的资料并非全部可靠。其他证据显示,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戴笠和杜月笙之间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1706766472
1706766473
(99) 《三民主义月刊》第4卷第6期(1934年12月15日),第128—129页。
1706766474
[
上一页 ]
[ :1.70676642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