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766453
(89)China Weekly Review ,June 9,1935,p.126.
1706766454
1706766455
(90) 李晋:《从所谓“七君子”谈到救国会》,《春秋》(香港)第143期(1963年6月16日),第6页;《邹韬奋年谱》,第40—41页;《民国人物传》第2卷,第311—314页。
1706766456
1706766457
(91) 《新生》第1卷第1期(1934年2月10日),第1页;第1卷第5期(1934年3月10日),第96—99页。
1706766458
1706766459
(92) 《新生》第1卷第7期(1934年3月24日),第121页;第1卷第12期(1934年4月28日),第222页。
1706766460
1706766461
(93) 《新生》第1卷第23期(1934年7月14日),第445页。
1706766462
1706766463
(94) 《新生》第1卷第42期(1934年11月24日),第876页。亦见于第1卷第27期(1934年8月11日);第1卷第32期(1934年9月15日),各处。
1706766464
1706766465
(95) 《新生》第1卷第45期(1934年12月15日),第909页。
1706766466
1706766467
(96) 《新生》第2卷第2期(1935年2月2日),第41页;第2卷第7期(1935年3月9日),第141页;第2卷第9期(1935年3月23日),第181页。
1706766468
1706766469
(97) 对史量才暗杀案重要的叙述包括容斋等:《金陵旧梦》,第59—60页;金刀:《记上海申报沧桑与史量才之死》(1),《春秋》(香港)第133期(1963年1月16日),第2—3页;金刀:《记上海申报沧桑与史量才之死》(2),《春秋》(香港)第134期(1963年2月1日),第20—21页;陈少校:《黑纲录》,第77—83页;唐人:《十年内战》,第252—253页;黄炎培:《八十年来》,第93—94页;徐铸成:《杜月笙正传》,第74—76页。据许多资料,尽管杜是上海市民协会的正式领袖,但史才是真正的领导人。像其他发生在南京时期的暗杀一样,对暗杀的原因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传言。鲁迅和陶行知以笔名在《申报》副刊发表的文章,显然激怒了蒋介石。另外,史在宋庆龄和邹韬奋组建人权保障同盟时,向他们提供了某些帮助。
1706766470
1706766471
(98) Eastman,“Nanjing Decade,”pp.41—42.据日本的资料,史量才被暗杀还牵涉上海蓝衣社与青帮之间更大的争端。蓝衣社显然企图从青帮手中得到对工人运动和鸦片收入的控制,这是青帮两个最重要的收入来源。1934年秋,据说在上海码头上发生了蓝衣社特工与杜的地下帮会之间的冲突。蓝衣社还急于扩大对媒体的控制,并企图买进《申报》和《新闻报》。史在杜月笙的支持下,希望把蓝衣社挡在他的“地盘”外,对这种行动进行了抵制。据日本的资料,这些事件导致了史被暗杀。尽管如此,杜本人具有巨大的势力来抗衡蓝衣社。除了他的地下帮会的力量,他确实与蒋介石有联系,并参与了蒋的亲属的私人投资。史死后,黄炎培提出了让杜亲自担任《申报》主编的设想,以保护它来对付蓝衣社。这些关于史被暗杀以及在蓝衣社和青帮之间的争端的资料并非全部可靠。其他证据显示,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戴笠和杜月笙之间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1706766472
1706766473
(99) 《三民主义月刊》第4卷第6期(1934年12月15日),第128—129页。
1706766474
1706766475
(100) 《新生》第2卷第15期(1933年5月4日)〔原文如此,应为1935年5月4日。——译者注〕,第1页;使用了Lee-hsia Hsu Ting著作中第105—106页的译文。
1706766476
1706766477
(101) 穆欣编著:《邹韬奋》,第96页;東亜研究所:《支那近代百年表草稿》,第364页;China Weekly Review ,July 13,1935,p.214;松本重治,第2卷,第22—23页。
1706766478
1706766479
(102) 转引自Trans-Pacific ,July 11,1935,p.7。
1706766480
1706766481
(103) 转引自Trans-Pacific ,July 18,1935,p.11。
1706766482
1706766483
(104)Trans-Pacific ,July 18,1935,pp.9,11;松本重治,第2卷,第25页;穆欣编著:《邹韬奋》,第96—97页;東亜研究所:《支那近代百年表草稿》,第364页。
1706766484
1706766485
(105)China Weekly Review ,July 13,1935,p.214;也见東亜研究所:《支那近代百年表草稿》,第364页。
1706766486
1706766487
(106) 《新生》第2卷第22期(1935年6月22日),第441页。
1706766488
1706766489
(107) 《邹韬奋年谱》,第35页;毕云程:《韬奋和生活书店》,《文史资料选辑》第23辑(1979年),第28—29页。
1706766490
1706766491
(108) 转引自Trans-Pacific ,July 18,1935,p.9。亦见《申报年鉴》,1936年,第365页。
1706766492
1706766493
(109) 東亜研究所:《支那近代百年表草稿》,第364页。
1706766494
1706766495
(110) 转引自Trans-Pacific ,July 18,1935,p.9;松本重治,第2卷,第24页;Lee-hsia Hsu Ting,p.107。丁指出,包括吴铁城在内的许多官员私下里向杜保证,如果他向法庭自首,他将不会受到关押。我们尚不清楚,这是个圈套,还是日本增大了的压力迫使吴收回了折中方式。
1706766496
1706766497
(111)China Weekly Review ,July 13,1935,p.215;東亜研究所:《支那近代百年表草稿》,第364页。
1706766498
1706766499
(112) 《三民主义月刊》第6卷第2期(1935年8月15日),第10页。
1706766500
1706766501
(113) Nym Wales,Notes on Chinese Student Movement ,1935—1936,pp.13—14.
1706766502
[
上一页 ]
[ :1.70676645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