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766553e+09
1706766553 (139) Chong-sik Lee,Revolutionary Struggle in Manchuria:Chinese Communism and Soviet Interest,1922—1945 ,pp.160,244—245.
1706766554
1706766555 (140) Michael A.Barnhart,“Japanese Intelligence before the Second World War:‘Best Case’ Analysis,”in Ernest R.May,ed.,Knowing One’s Enemies:Intelligence Assessment before the Two World Wars ,pp.424—455.
1706766556
1706766557 (141) 对蓝衣社最精彩的论述是Eastman,Abortive Revolution ,pp.31—84。Maria Hsia Chang对易劳逸的许多观点,特别是对他把这场运动定义为法西斯主义提出挑战,见她的Chinese Blue Shirt Society:Fascism and Developmental Nationalism 。亦见于他们在China Quarterly 第79期(1979年)上的争论,Maria Hsia Chang的文章“Fascism and Modern China”;及第80期(1979年12月)第838—842页易劳逸的“Fascism and Modern China:A Rejoinder”。易劳逸在Republican China 第13卷第1期(1987年11月)第25—48页的“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Blue Shirts’:A Review Article”中更新了某些观点。
1706766558
1706766559 (142) 邓元忠:《三民主义力行社史初稿》(4),《传记文学》第40卷第6期(1982年6月),第103—109页。这种解释也得到了康泽《复兴社的缘起》(《文史资料选辑》第37辑,第140—141页),以及曾扩情《何梅协定前复兴社在华北的活动》(《文史资料选辑》第14辑,第131—134页)的支持。亦见干国勋:《蓝衣社复兴社力行社》,第2—8、130—135、146—147页。
1706766560
1706766561 (143) 《藍衣社に 就ぃて 》,无页码。Shen Zui,A KMT War Criminal in New China ,第193—194页中详述了蒋介石关注对满洲组织的政治控制,以及他急于阻止共产党主宰这些力量。
1706766562
1706766563 (144) 《藍衣社の 概念と 其特務の 工作に 就ぃて 》,无页码。Eastman,Abortive Revolution ,p.79.
1706766564
1706766565 (145) 魏大铭:《评述戴雨农先生的事功》(1),《传记文学》第38卷第2期(1981年2月),第40—45页;《评述戴雨农先生的事功》(2),《传记文学》第38卷第3期(1981年3月),第47—54页;《评述戴雨农先生的事功》(3),《传记文学》第38卷第4期(1981年4月),第94—100页。
1706766566
1706766567 (146) 乔家才:《为历史作证》,第399—405页。
1706766568
1706766569 (147) 魏大铭:《评述戴雨农先生的事功》(3),《传记文学》第38卷第4期(1981年4月),第100页。
1706766570
1706766571 (148) Eastman,Abortive Revolution ,pp.32,39.
1706766572
1706766573 (149) 见《藍衣社に 就ぃて 》,第23页。亦见曾扩情:《何梅协定前复兴社在华北的活动》,《文史资料选辑》第14辑,第131—146页。曾在1934年4月在北平取代刘。
1706766574
1706766575 (150) 刘健群:《复兴中国革命之路》,第56—67页;亦见干国勋等:《蓝衣社复兴社力行社》,第2、11—12页。
1706766576
1706766577 (151) 刘健群:《银河忆往》,第1—2、94—97页。
1706766578
1706766579 (152) 陈恭澍:《北国锄奸》,第3—4、15页。
1706766580
1706766581 (153) 陈恭澍:《北国锄奸》,第48、55—56、66—67、76、95页。
1706766582
1706766583 (154) 陈恭澍:《北国锄奸》,第120—131、144、192—201页。亦见Sheridan,p.273。
1706766584
1706766585 (155) 穆欣:《吉鸿昌将军》,第1、144页。
1706766586
1706766587 (156) 陈恭澍:《北国锄奸》,第210—221页。
1706766588
1706766589 (157) 陈恭澍:《北国锄奸》,第290、296—302页。
1706766590
1706766591 (158) 陈恭澍:《北国锄奸》,第303、315、321—333、348页。尽管如此,干国勋等的《蓝衣社复兴社力行社》,第11—12页认为,中国的宣传有助于削弱殷汝耕。
1706766592
1706766593 (159) 唐良雄在《戴笠传》中的叙述提供了蓝衣社抗日活动的成功画面。唐着重强调戴笠在阻止北方军阀与土肥原和板垣的合作方面的成功。唐称中国特工实际上渗入了日本在天津的领事馆中,因此,提前知道了日方的计划。他确信中国特务不仅暗杀了张敬尧和吉鸿昌,而且暗杀了记者白逾桓,他的死促成了《何梅协定》。作者也确信1935年11月戴策划暗杀了孙传芳,他是长江下游的旧军阀,退位后来到天津,并据说引起了日本人的兴趣。他被想象成被一位替父复仇的妇女刺死,但唐断言戴安排了此事。唐连篇累牍地写了戴在1934—1937年间不断地破坏日本人的华北独立计划。他断言,戴的特工通过日本特务阻止了行动,特别是破坏了日本从经济上控制华北的阴谋。尽管如此,唐对这个地区的叙述缺乏细节。见唐良雄:《戴笠传》第1卷,第60—63、97—98页。
1706766594
1706766595 (160) 乔家才:《为历史作证》,第53—55、61—67、69—71页;乔家才:《海隅丛谈》,第841—842页。乔增加了蓝衣社在北方行动的故事细节。承认他们在暗杀殷汝耕时失败了,他称特工与冀东自卫军的首领张庆余和张砚田建立了联系,他们对日本的统治心怀不满。南京担心一场反叛可能会引发新的华北危机,便把行动推迟到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最终发生时。见乔家才:《铁血精忠传:戴笠的故事》,第91、125页。
1706766596
1706766597 (161) 乔家才:《铁血精忠传:戴笠的故事》,第281—283页。
1706766598
1706766599 (162) Eastman,“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Blue Shirts’:A Review Article,”p.25.
1706766600
1706766601 (163) 邓元忠:《三民主义力行社史》,第338—353页。
1706766602
[ 上一页 ]  [ :1.70676655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