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767141e+09
1706767141 (167) 南京已经在1933年设立了全国航空发展协会,该组织一直在筹集资金来发展中国的空军。南京希望利用爱国华侨的资金来支持这项事业。当然,飞机不是用来对付日本人,就是对付共产党。见《申报年鉴》,1934年,第A-57—58页。
1706767142
1706767143 (168)China Today ,vol.3,no.3(December 1936),pp.28—30;Tso Shun-sheng,“The Reminiscences of Tso Shun-sheng as told to Julie Lien-ying How,”p.132;容斋等:《金陵旧梦》,第56—58页;翰斯:《看!政学系》,第11—12页。实际上,杨的被暗杀,可能另有原因。政府后来逮捕了属于胡汉民一系的刘芦隐,他被宣判出于政治忌妒策划了这起犯罪。其他资料称对刘的判决是一个花招,是忌妒政学系的CC派干了这起罪案,并陷害了刘。但左舜生认定是蒋本人由于担心杨过于坐大而批准了这次行动。杨的死被列入南京时代许多暗杀的同样类型——流言甚多,但事实寥寥无几。
1706767144
1706767145 第九章
1706767146
1706767147 (1) Edgar Snow,“Mr.Hirota’s Third Point,”Foreign Affaires ,July 1936,p.603.也见《独立评论》第203号(1936年5月31日),第9页。
1706767148
1706767149 (2) Tsiang T’ing-fu,“The Reminiscences of Tsiang T’ing-fu done with Crystal Lorch Seidman,”p.201.也见Wellington Koo,“Wellington Koo Memoir,”vol.4,pt.d,pp.458—459;John W.Garver,“The Origins of the Second United Front:The Comintern and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China Quarterly ,no.113(March 1988),pp.45—47,54。
1706767150
1706767151 (3) 1936年初,邓文仪在莫斯科会见了中国驻共产国际的代表,并在中国举行了低级别的会谈。共产党领导人潘汉年实际上到南京进行谈判。李良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其特点》(上),《教学与研究》1981年第1期,第20页。
1706767152
1706767153 (4) 沈钧儒等:《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出版地点不详。
1706767154
1706767155 (5) 馬場明男:《支那政治經濟年表》,第540页;Chang Nar-ch’i,Biography in Boorman ,vol.1,pp.87—90;周天度:《救国会》,第128—136页。毛给救亡领袖写了一封信,赞同他们的统一战线思想,但也认为红军可以领导独立的抗日战争。7月15日的声明认为只有团结奋斗才是切实可行的。见Tetsuya Kataoka,Resistance and Revolution in China:The Communists and the Second United Front ,p.39。
1706767156
1706767157 (6) 秦孝仪编:《“总统”蒋公大事长编初稿》第3卷,第356页;《支那》第27卷第11期(1936年11月),第70页;波多野乾一:《現代支那の 政治と 人物》,第391页。
1706767158
1706767159 (7) 李晋:《从所谓“七君子”谈到救国会》,《春秋》(香港)第144期(1963年7月1日),第5页;何玉文:《沈钧儒的思想与生活》,《春秋》(香港)第10期(1957年12月1日),第10页。
1706767160
1706767161 (8) 李云汉:《抗战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救国运动》,第4页。
1706767162
1706767163 (9) 梁弓藏:《同路人的悲剧》,第2页。也见王觉源:《中国党派史》,第577—580页。
1706767164
1706767165 (10) 陈纪滢:《记茅盾》,《传记文学》第39卷第1期(1981年7月),第83页。
1706767166
1706767167 (11) 邹韬奋:《坦白集》,第2、45页。
1706767168
1706767169 (12)China Weekly Review ,July 4,1936,p.174;October 3,1936,p.149;史良:《我的生活道路》(上),《人物》1983年第5期,第29页。
1706767170
1706767171 (13) 周天度:《救国会》,第142—146页;松本重治:《上海时代ジセーナリストの 回想》第2卷,第313—318页。
1706767172
1706767173 (14) 邹韬奋:《患难余生记》,第14—18页;邹韬奋:《展望》,第48页;松本重治:《上海时代ジセーナリストの 回想》第2卷,第314页。
1706767174
1706767175 (15) Osamu Ishii,“Cotton-Textile Diplomacy:Japan,Great Britain and the United States,1930—1936,”Ph.D.diss.,Rutgers University,pp.445—448;周天度:《救国会》,第180—183页;王觉源:《中国党派史》,第575—576页;《现代史资料》第13辑,第3—14页;《救国时报》1936年11月15日,第1页。
1706767176
1706767177 (16) 沙千里:《七人之狱》,第3—17页;重庆市档案馆编:《“七君子”案件档案选》,《历史档案》1985年第3期,第69—71页;Osamu Ishii,“Cotton-Textile Diplomacy:Japan,Great Britain and the United States,1930—1936,”p.447。移到苏州的还有江苏救国会主席罗青一案,他于10月21日在江苏江阴被捕。见谢居三:《上海救国会七君子被捕案轶闻》,《文史资料选辑》第5辑,第66—67页。
1706767178
1706767179 (17)China Weekly Review ,December 5,1936,p.22.
1706767180
1706767181 (18) 时代文献社编:《救国无罪——七君子事件》,第135—163页;《申报》1937年6月10日,第4版;平章:《章乃器不肯认错》,《春秋》(香港)第26期(1958年8月1日),第9—11页;《上海救国会大事记(1935年12月—1937年7月)》,《社会科学》1983年第4期,第90页;《历史档案》1982年第3期,第58—59页。实际上,这7个人在狱中获得了相对宽大的对待。
1706767182
1706767183 (19) 杨明元:《陶行知二十国行》,《上海文史资料》第45辑(1984年),第91页;周天度:《救国会》,第142—146页。
1706767184
1706767185 (20) 《历史档案》1981年第1期,第67页。
1706767186
1706767187 (21) Ch’ien Tuan-sheng,The Government and Politics of China,1912—1949 ,p.357;John Israel and Donald W.Klein,Rebels and Bureaucrats:China’s December 9ers ,p.120.
1706767188
1706767189 (22) Tso Shun-sheng,“The Reminiscences of T’so Shun-sheng as told to Julie Lien-ying How”,p.131.
1706767190
[ 上一页 ]  [ :1.70676714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