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800443
1706800444
对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袁世凯也并不在意,只要他先当上了临时大总统、取得合法地位,南京方面发来的文件一切都好说,他都一概同意。毕竟,现在那边搞出来的东西都是临时的,到时候老袁真干上了总统,到时凡事都要一切重来的。要知道,翻云覆雨,一手遮天,那可是袁世凯的强项。
1706800445
1706800446
《临时约法》颁布后的第三天,袁世凯便按照约法第43条,向南京临时参议院举荐唐绍仪为国务总理并组织新内阁。本来呢,在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南京的革命党是很想拿下总理这个职位的,但由于孙中山和黄兴在民国初建时遇到颇多的挫折(主要是经费、派系等问题,后叙),因而在政治上也渐趋消极,他们无意去竞争国务总理这个职位。
1706800447
1706800448
袁世凯提名唐绍仪做内阁总理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为唐绍仪早年在美国接受教育,外加上他又是广东人,因此比较容易被南方革命党人接受。3月11日,临时参议院的会议上,袁世凯的提议顺利通过。
1706800449
1706800450
说起民国首任内阁总理唐绍仪,却要简单的介绍一下。唐绍仪,字少川,广东香山人,生于1862年(同治辛酉年,也就是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后上台的那年),与孙中山是地道的老乡。唐绍仪的父亲在上海经营茶叶的买办,其族叔唐廷枢做过上海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矿务局的总办,唐家算得上是一个熟悉洋务、思想开通的家族。
1706800451
1706800452
在很小的时候,唐绍仪便在上海读书,接受新学知识。1874年,年仅12岁的唐绍仪作为清廷第三批官派留学的幼童前往美国,由此在美国念完中学并进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前面提到的蔡廷干也是香山人,是第二批留美幼童)。可惜的是,由于国内顽固派们的阻扰和责难,这些留美学生在未完成学业的情况下便被全部召回。唐绍仪在美国呆了7年多,回国的时候只有19岁。
1706800453
1706800454
由于学业未成,李鸿章觉得这批半拉子“海归”闲置可惜,于是便将这批人分别送到天津的各洋务学堂回炉再造,譬如蔡廷干被送到天津水师学堂,后来进了北洋舰队;唐绍仪也得以继续深造,并于1885年进入天津税务衙门任职。袁世凯在担任清廷驻朝鲜通商代表的时候,唐绍仪被派往朝鲜协办税务,由此与袁世凯结下不解之缘,并一直追随袁世凯,成为袁总统的老部下。
1706800455
1706800456
在袁世凯的帮助下,唐绍仪在仕途上也是一帆风顺,他先后做过外务部侍郎、奉天巡抚和邮传部尚书。1908年,袁世凯被摄政王载沣踢下台后,唐绍仪作为袁世凯集团的重要成员,也就自觉的辞职赋闲,直到袁世凯再度出山。在同南方革命党的谈判中,唐绍仪一直担任南北议和的总代表,足见袁世凯对他的信任。
1706800457
1706800458
万事开头难,首任总理不好当。3月25日,唐绍仪到达南京,开始组阁工作。由于民国刚刚建立,派系林立,南北冲突,因此唐绍仪首先要做的是调和各派系矛盾,在权力分配上达到平衡。为此,唐绍仪提出将南京临时政府的九部分为十三部,除了外交、内务、财政、陆军、海军、司法、教育七部外照旧外,将实业部分为工业、商业和农林三部,另将商业部拆分为交通和邮电两部。
1706800459
1706800460
唐绍仪分拆各部的目的,无外乎可以多安排几个部长,调和些人事安排上的矛盾。可惜的是,唐绍仪的提议很快遭到临时参议院的反对,参议员们最后只同意将实业部分为工商和农林两部,邮电仍属交通部,不必分离。因此,南京临时政府便由最初的九部变成十部。
1706800461
1706800462
在内阁各部总长的人选问题上,唐绍仪也颇为思量。首先是陆军总长的位置问题,非常棘手。按南方革命党人的想法,黄兴既然不做内阁总理,那他作为南方军界的领袖,就应该担任陆军总长兼参谋总长。但陆军总长这么重要的职位,袁世凯岂能让革命党人染指?袁世凯的意中人乃是他的心腹大将段祺瑞,他声称:“如果段不能担任陆军总长一职,他就辞去大总统一职。”南方革命党人听后群情激奋,反非要争这个职位不可。
1706800463
1706800464
在这种情况下,黄兴顾全大局,自甘退让。在3月28日的南方军界会议上,黄兴公开声明自己不接受陆军总长的职位,并恳求大家不要再争。说到动情处,黄兴竟然声泪俱下,终于使这场风波平息。黄兴一生淡泊名利,其座右铭是“名不必自我成,功不必自我立,功成亦不居”,可谓是革命党人中的道德楷模,结结实实的一个厚道人。
1706800465
1706800466
3月29日,唐绍仪向临时参议院提交了首届内阁的各部总长候选人名单:外交总长陆征祥、内务总长赵秉钧、陆军总长段祺瑞、海军总长刘冠雄、财政总长熊希龄、教育总长蔡元培、司法总长王宠惠、农林总长宋教仁、工商总长陈其美、交通总长梁如浩。
1706800467
1706800468
从名单上来看,外交总长陆征祥是无党派人士,是当时数一数二的外交好手;内务总长赵秉钧、陆军总长段祺瑞、海军总长刘冠雄和交通总长梁如浩是袁世凯的人马;教育总长蔡元培、司法总长王宠惠、农林总长宋教仁和工商总长陈其美是南方革命党的同志,南北双方可谓是平分秋色。
1706800469
1706800470
在随后的投票中,除了交通总长梁如浩因票数未过半而被被否决外,其他人选都得到顺利通过。由于交通总长人选被否决,唐绍仪随后又提名汤寿潜为总长人选,但再次被临时参议院否决,最终由唐绍仪自兼交通总长一职。
1706800471
1706800472
3月30日,袁世凯根据临时参议院的议决结果发布任命,由唐绍仪组织的民国首任内阁宣告成立。有意思的是,在南北议和和南京组阁过程中,唐绍仪与南方革命党人颇多交往,双方倒很有共同语言,似乎其早年的共和、民主观念被再度唤醒。在内阁成立的当晚,唐绍仪在孙中山和黄兴的介绍下欣然加入了同盟会。因此,唐绍仪的这届内阁也有人称之为“同盟会内阁”。
1706800473
1706800474
按唐绍仪的本意,他可能是想借此调和南北矛盾,以顺利的开展内阁的工作;但在袁世凯看来,唐绍仪和革命党人走得太近了,已经有离心的倾向。由此,唐绍仪也与袁世凯埋下了不和的祸根。
1706800475
1706800476
1706800477
1706800478
1706800480
1706800481
北洋往事:那些军阀那些人
1706800482
1706800483
十三 新内阁危机重重,唐绍仪负气出走
1706800484
1706800485
1912年4月1日,唐绍仪内阁成立。正当国人们都在为战争的和平解决而欢呼、为共和的胜利和国家的统一而感到兴高采烈,民国的起步却从一开始便显得不是那么的顺利。
1706800486
1706800487
危机首先在内阁中爆发。在唐绍仪组建内阁后,部分内阁成员对职位安排并不满意,他们纷纷向唐绍仪提出辞职。譬如农林总长宋教仁,这位30岁刚出头的年轻人,他认为当前有着更重要的事情要办,这小小的农林总长,完全满足不了他的雄心(他要自己组阁!)。因此,宋教仁一而再、再而三地请求辞职,弄得唐绍仪非常难堪。
1706800488
1706800489
内阁中的另一位同盟会员陈其美,他认为给他的工商总长职位不过是调虎离山,因此他根本就没有去北京上任,只是委托了王正廷作为次长前往北京代替他处理事务。财政总长熊希龄本是介于袁世凯势力和南方革命党之间的统一党成员(原为清末立宪派),他鉴于当时的财政问题极其困难,加上内阁中派系复杂,因此也打起退堂鼓,再三向唐绍仪请辞。
1706800490
1706800491
按约定,南方的国务员们在组阁之后应当即时前往北京就任,但在这种情况下,唐绍仪在发布内阁任命后只能一直滞留南京,百般劝说宋教仁等人,希望大家以大局为重,早日北上。眼看首届内阁难产,袁世凯也非常着急,他通过电报不断地对各方进行疏通,以求事态得以圆满解决。
1706800492
[
上一页 ]
[ :1.70680044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