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801044
1706801045
“二次革命”是民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南北战争,也是辛亥革命中那场尚未完成之战争的继续,可惜的是,那只是革命的退潮或者未尽的尾声。战争的最终结果是袁世凯所代表的军政集团大获全胜,国民党在广东、江西、安徽三省势力也都被一一清除。“三藩”既除,其他省的大佬们也就噤若寒蝉,唯袁世凯是命了。
1706801046
1706801047
在“二次革命”后,北洋军源源不断进入了南方各省,除了广西、贵州、四川、云南四省外,其他各省均已成为北洋军及其附属军的控制范围,即便是以上四省,还有山西的阎锡山、东北的张作霖,在袁大总统的威势之下,哪里还敢心怀异志。
1706801048
1706801049
1706801050
1706801051
1706801053
1706801054
北洋往事:那些军阀那些人
1706801055
1706801056
十八 袁世凯的“总统制造记”
1706801057
1706801058
“二次革命”后,袁世凯的威势暂时达到了高潮,但当时还有两个重要问题没有解决,一个是要制定中华民国的正式宪法,另一个是选举中华民国的正式大总统。袁世凯在倒腾了半天后,才发现自己其实还只是个临时大总统。
1706801059
1706801060
宪法不宪法这种事情,袁世凯不太想理会,他认为当务之急是先要把这个临时大总统转换成正式大总统。这“临时”二字,怎么听都觉得别扭,何况被赶到日本去的孙大炮也曾在这个位置上待过三个月呢。因此,在将革命党人的反抗镇压下去后,袁世凯最着急的便是自我扶正,由临时大总统转正为正式大总统。今后的日子虽然还长着呢,但关键的几步非走好不可。
1706801061
1706801062
议员们当时有两种意见,一种是主张先制定宪法,后选举大总统;另一种则主张先选举,后制宪。前一种观点认为,先有鸡才有蛋,没有正式宪法,哪里来的正式大总统呢?最开始的时候,这种观点占据了主流。
1706801063
1706801064
不过,后一种观点听起来也不错,因为制宪是一个漫长审慎的过程,好比百年大计,不可仓促的拍拍脑袋就定案;但是,目前局势又要求需要一个高效率的行政体系,因此选举大总统是火烧眉毛的事,何况现在因为没有正式大总统,各国都不便承认——中华民国都“民国二年”了,在世界上还未曾取得正式球籍呢。
1706801065
1706801066
在“二次革命”前,两派观点旗鼓相当,但“二次革命”后,情况就大不同了。兵强马壮、财大气粗的袁世凯已是今非昔比,权力陡增,他要关心总统的转正问题,那国会议员们就不能太热心于宪法的制定。因此,议员们最后还是屈从了袁世凯的意见,先选举、后制宪,先将袁世凯扶正了再说。
1706801067
1706801068
按理,《总统选举法》本是宪法的一部分,但如今袁总统要得急了,那议员们也只好先集中精力搞这一部分。1913年10月4日,经过国会两院通过后,宪法起草委员会便将新出炉的《总统选举法》公布,预备在两天后进行总统选举。
1706801069
1706801070
为何在两天后进行总统选举呢?原来,再过几天便是民国的生日,也就是双十国庆了。袁世凯希望在这一天举行正式大总统的就职典礼,既便于欧美各国对中华民国加以承认,又可以好事成双,锦上添花,岂不美哉?
1706801071
1706801072
早在“二次革命”前,袁世凯已经在谋划此事了。鉴于当时国民党在国会中是第一大党,人多势众,要是在选举中作起对来,也是件麻烦事。毕竟民国了嘛,既共和又民主了,当时的袁世凯毕竟要做做样子。使用武力解决问题虽然简单易行,但终究是有点赤裸裸的,面子上挂不住。
1706801073
1706801074
梁启超当时是支持袁世凯进行开明专制的,这让袁世凯十分满意,随后便从善后大借款中拨出专款160万元,让梁启超出面去策划国会中的其他几个政党的合并事宜,以共同对抗国民党。梁启超到北京后,便与共和党、民主党、统一党积极磋商,准备合并成一个大政党,以对抗国民党。
1706801075
1706801076
民国初年的政党其实也无甚原则立场,他们听说梁启超拿了一百多万的活动经费,又有袁世凯支持,加上梁启超这么个大名人,合并建党,何乐而不为呢?在取得初步的意向后,梁启超以共和党理事长黎元洪的名义举行了一个恳谈会,并邀请在国会中的三党议员赴宴,交流感情。在三党恳谈会上,梁启超进行了一场非常精彩的演讲,他当席指出:“目前共和、民主、统一三党联合起来,在国会中尚不能占据多数,这种现象极为可忧。不管是为三党考虑,还是为反对党考虑,都应该三党合并,使中国能逐渐二大党对峙的局面,这样政党政治才能逐步走上正轨。”对于梁启超“两党竞争”的政治构想,汤化龙、孙武等人纷纷表示支持,三党合并事宜也进行得非常顺利。5月29日,三党在北京举行合并大会,当时有一千多党员到会,场面也颇为壮观。会上,三党代表宣布正式合并为“进步党”,选举黎元洪为理事长,梁启超、张謇、伍廷芳、孙武、那彦图、汤化龙、王赓、蒲殿俊、王印川9人为理事,名誉理事有冯国璋、周自齐、熊希龄、张绍曾、阎锡山、胡景伊、尹昌衡、蔡锷、唐继尧、陆荣廷、张镇芳、杨增新、程德全、朱瑞等20多位名人,另外还有100多名参议,阵容可谓强大。
1706801077
1706801078
合并后的进步党,其领导和骨干力量事实上都是原清末的立宪党人。在梁启超的影响下,进步党的政治立场倾向于拥护袁世凯政府,其主要作用是在国会中对抗国民党,支持袁世凯实行中央集权。当然,这也没有脱离政党政治的范畴,毋庸多言。
1706801079
1706801080
袁世凯还不放心,另外又授意总统府秘书长梁士诒,由他出面以每月200元津贴的价格收买了国会中的另外一些议员如李庆芳、梅光远、康甲臣、陆梦熊等人,随后又集合潜社、集益社、议员同志会等小团体,并赶在选举前(9月18日)成立了公民党。公民党不为他事,唯一宗旨就是要将袁世凯扶上大总统的宝座。
1706801081
1706801082
在武力上打败孙中山、黄兴等人后,袁世凯挟胜利之威势,心想这下总统选举应该没问题了。就算有问题,袁世凯也设下了后着。
1706801083
1706801084
10月6日,759名国会议员来到选举会场,正式选举民国首任正式大总统。按照新公布的《总统选举法》,选举大总统须三分之二的议员出席,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选举,候选人必须在得票四分之三以上方可当选。尽管当时国民党议员在国会中占据多数,但因为受到“二次革命”的牵连,因而也就没有提出候选人;至于其他人等,也不过是陪太子读书,帮袁世凯装点下门面而已。
1706801085
1706801086
刚开始的时候,选举还算正常。第一次投票后,经统计,袁世凯得471票,黎元洪154票,其他还有几个候选人只得零星数票。袁世凯这次虽然得票最高,但因为某些议员投了无效票,因而袁世凯的得票仍旧没有达到法定的四分之三多数,因此还需要再进行一次投票。
1706801087
1706801088
就在这时,选举会场外突然来了数千名貌似军人的不相干人等,他们打着“公民团”的旗号前来观看选举。在听说袁世凯没有当选后,这些“观众”整齐严肃的大踏步进入会场,正在投票的议员们立刻被他们里三层外三层的围了个水泄不通,插翅难飞。
1706801089
1706801090
议员们何时见过这等“民主”架势,只得推议长去交涉,要求这些人退出会场,不得干涉选举。谁知那帮人听后,反而大声嚷嚷起来:“我们都是公民团,今日推选大总统,关系重大,倘若你们选出辜负众望的大总统,我们是不答应的!我们丑话说在前头,要是所选非人,今天各位就甭想走出会场!”
1706801091
1706801092
如此情形,议员们也就明白了七分。但你还别说,当时的那些议员们还是颇有些骨气的,在如此高压之下,他们偏不肯将票投给袁世凯。
1706801093
[
上一页 ]
[ :1.70680104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