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802708e+09
1706802708 最可逗的是,江朝宗也随后照模照样的发了个通电,说自己也是无奈之下才临时代理了总理,随后又无奈之下副署了解散国会的命令……既知违法,此举何为?
1706802709
1706802710 当然,要说起这当时的国会,也有不争气之处。参众两院中的党派纷争姑且不说,当时为制定宪法而开会三个月,除了自定议员俸额,其他一事无成。在开会的时候,也是迟到的迟到、早退的早退,要不就干脆缺席,以至于会议经常开不起来;一到会场议事,往往又相互攻击,争权夺利,不顾大局,不成体统。由此,这些人最后堕落为“猪仔议员”,也就不奇怪了(曹锟贿选,后话)
1706802711
1706802712 难怪当时围观的外国记者嘲笑说,中国人不适合搞民主。如此搞法,徒为外人所笑,也怪不得袁世凯之前也要解散国会……西式民主未经认真研究论证如何本土化便贸然移植,结果水土不服,也属正常。
1706802713
1706802714 6月14日,在黎元洪已经解散国会之后,张勋心满意足,随后便乐滋滋的带着辫子军和候任总理李经羲一同乘火车赶赴北京。上车后,张勋随身带着一个大匣子,极其宝贵的样子,李经羲觉得好奇,便问里面装的什么。张勋故作神秘,笑而不答。
1706802715
1706802716 各位看官,你可猜到这匣子里装的什么?
1706802717
1706802718
1706802719
1706802720
1706802721 北洋往事:那些军阀那些人 [:1706799496]
1706802722
1706802723 北洋往事:那些军阀那些人
1706802724
1706802725 三五 慌慌张张闹复辟,轻轻松松讨逆军
1706802726
1706802727 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后因痰症发作而去世,当时离清帝退位仅一年零十天。隆裕太后弥留之际,对九岁的溥仪说:“汝生帝王家,一事未喻而国亡,而母故茫然不知也”,随后,又对旁边侍立的太保世续说:“孤儿寡母,千古伤心”,其语凄惨悲凉,为世人所知。
1706802728
1706802729 在隆裕太后去世后,民国政府给予了隆重的礼遇,大总统袁世凯通令全国下半旗一天,文武官员服丧二十七天,全体国务员前去致祭,袁本人还亲自在衣袖上缠了黑纱,以示哀悼。随后,袁世凯又安排在太和殿举行了国民哀悼大会,由参议长吴景濂主祭。就连当时已经退隐青岛的徐世昌,也拖着条小辫子赶来祭奠。
1706802730
1706802731 隆裕太后辞去皇位,于民有利,于国有功,加上其夫光绪皇帝为人所同情,她在丧后有如此待遇,倒也还算说得过去。
1706802732
1706802733 民国各方人士对隆裕太后丧礼的礼遇,让满族亲贵和前朝遗老们感到十分兴奋,在这十几天里,这些人重新换上前朝袍褂,并时常聚在一起议论复辟大业的可能性。譬如末代皇帝溥仪就在《我的前半生》中记叙了这些人的对话:
1706802734
1706802735 “大总统常说办‘共和’办得怎样,既然是办,那就是试行的意思;”
1706802736
1706802737 “不错,我早说过,那个优待条件里辞位的‘辞’字有意思……为什么不用退位、逊位,袁宫保(世凯)单要写成个辞位呢?辞者,暂别之谓也。”
1706802738
1706802739 当年冬天,在光绪皇帝和隆裕太后奉安之际(即将两人遗体合葬入崇陵),这股复辟潜流达到了高潮。在梁各庄的灵棚里,遗老们就演出了这样一出活剧。活剧的两位主角,一个是前清进士、原湖广总督张之洞的幕僚、广东宣慰使梁鼎芬(后成为溥仪的师傅),另一位则是前学部副大臣兼京师大学堂总监督、自命“孤臣”的劳乃宣。这两人正哀号间,突然看到国务总理赵秉钧带领国务员前来致祭,赵秉钧来了之后还先脱下民国大礼服,换上清朝素袍褂,行三跪九叩大礼。
1706802740
1706802741 梁鼎芬见后十分兴奋,也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他突然跑到一个没有穿清朝袍褂的国务议员面前,指着鼻子大骂:“你是谁?你是哪国人?”被梁鼎芬骂的人是谁呢?原来是前山东巡抚、现民国政府的外交总长孙宝琦(孙宝琦的父亲孙诒经被遗老们视为同治光绪年间的名臣之一)。
1706802742
1706802743 孙宝琦也被这个老朋友骂得莫名其妙,正当他发愣间,梁鼎芬的手指头哆嗦着,指着孙宝琦大骂道:“你忘了你是孙诒经的儿子!你做过大清的官,今天穿着这身衣服,行这样的礼,来见先帝先后,你有廉耻吗?你……是个什么东西!?”
1706802744
1706802745 正当周围的人一片愕然时,劳乃宣赶来帮腔,说:“骂得好!你是个什么东西?”
1706802746
1706802747 梁鼎芬和劳乃宣的一唱一和,把更多的人招来,孙宝琦尴尬之余,低着头连说:“不错,不错,我不是东西,我不是东西!”
1706802748
1706802749 遗老们虽然每天都想着复辟大业,但这些人毕竟都是些酸秀才,手下无一兵一卒,于是他们便把恢复前朝的希望寄托在地方军头身上。在这些人中,有两个人引起了他们的关注,一个是两广巡阅使、前广西提督陆荣廷,他来北京开会的时候,突然跑到宫里向溥仪请安,并报效了崇陵植树一万元。陆荣廷的举动让遗老们大为兴奋,由此也成为了第一个被赏赐在紫禁城骑马的民国将领。至于另一位,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张大辫子张勋了。
1706802750
1706802751 袁世凯死后,遗老们的复辟梦又开始蠢蠢欲动,而这一次,人称“南陆北张”的张勋真的带兵进京了,这下遗老们可真是喜出望外、要大干一场了。
1706802752
1706802753 再说张勋,当他抵达北京火车站的时候,外面早已有如狼似虎的辫子军站岗巡逻,将不相干的人等一律驱逐在外。黎元洪派来的迎接专使好说歹说,这才进了包围圈,恭候张大辫帅的大驾光临。不久,一列花车呜呜驶来,张勋和李老头儿满面春风的下了车,正当总统府的专使迎上前时,张勋却只是对他一笑,一转身便上了另一辆马车,随即在一营辫子军的护卫下飘然而去。
1706802754
1706802755 为了迎接张勋的到来,黎元洪本已将总统府的礼堂改为临时驻节地,但张勋对此好意并未笑纳,他进京后并没有立刻去见黎元洪,而是先回了南河沿的私宅。当晚,黎元洪亲自打电话给张勋,请他去总统府晤谈国事,但张勋则以“舟车劳顿,要稍事休息”加以推辞,最后才答应在次日上午去总统府谈取消各省独立之事。
1706802756
1706802757 随后的几天内,独立各省也纷纷取消独立,李经羲内阁也开始着手组织,从表面上看,张勋确有调停之功。但是,如果只看到表面的话,那也太小看了张大辫帅了。按张勋的意思,是希望李经羲暂时代理总理三月,维持下局面,自己则暗中将遗老遗少们急召入京,为之后的复辟作准备。
[ 上一页 ]  [ :1.70680270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