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803078e+09
1706803078
1706803079 冯家数代以来,并不算发达,虽然偶有人外出做官,但总体上仍为传统的耕读之家。在冯国璋祖父的时候,冯家还算家道殷实,但在冯国璋出世后,家道便开始中落,耕读传家变成了以耕为主,以读为辅,生计维持颇为不易。冯国璋在幼年的时候便入了私塾就读,成绩也还算优秀,在年长之后,他又去了保定最出名的莲花书院读书,但后来因为家计困乏而不得不放弃学业,回家务农。
1706803080
1706803081 1884年也就是冯国璋25岁的时候,他投入直隶提督聂士成的麾下,先从炊事兵开始干起。在当时那些大字不识一箩筐的粗笨士兵中,冯国璋完全可以算得上是一个知识分子,而多年的学习经历也让他显得十分机敏聪明,鹤立鸡群。于是,营管带很快便发现冯国璋是个人才,并随即将他提拔为自己身边的勤务兵。
1706803082
1706803083 机缘巧合的是,在冯国璋入伍的第二年,李鸿章在天津创办了北洋武备学堂,第一期学员主要从淮军各营军官推荐的优秀士兵中选拔。毫无疑问,在这一次推选中,冯国璋的文化水平又帮了他的忙,由此顺利的进入了第一期的步科学习(王士珍和段祺瑞均为炮科)。
1706803084
1706803085 在就读期间,冯国璋还对功名念念不忘,他后来还曾经回原籍应试并中了秀才,后来因为乡试落第而重新回到学堂就读。当然,冯国璋的行为是得到领导默许的,因为当时武人大都不重视文化学习,而冯国璋中了个秀才倒可以起到表率作用。
1706803086
1706803087 在武备学堂毕业后,因冯国璋的学业优秀,总办荫昌将他留校任教。由于当时淮军并不重视军校毕业生,而冯国璋急欲立下军功升迁,后来便再次投入聂士成的部队,并参加了甲午战争,其间表现甚佳。战后,聂士成被推荐为中国驻日本大使裕庚的随员前往日本,由此留意考察日本军事,并著有兵书数册,回国后献给聂士成。可惜的是,聂士成是老粗,对近代军事了解有限,因而冯国璋的成果并未得到重视。
1706803088
1706803089 在袁世凯小站练兵后,冯国璋被老校长荫昌推荐前去担任教习,于是冯再次献书,这次歪打正着,却遇上一位大大的伯乐。袁世凯见书后如获至宝,并连连称赞冯国璋是“军中学子第一人”,由此冯国璋也受到了袁世凯的极大重视,并在新建陆军担当重任。在此期间,小站新军的步法操典均出于冯国璋之手,冯国璋也算是找到了施展身手的好地方。
1706803090
1706803091 随着袁世凯势力的不断膨胀,冯国璋也随之步步升迁,先后出任各类军事学堂的总办、练兵处军学司司长等职。1903年,慈禧太后亲临保定视察新军,冯国璋因练兵有功而由从三品晋升为正二品武官。1905年,冯国璋与铁良等人再度赴日考察军事,在国内军界的地位也日益重要。
1706803092
1706803093 武昌起义后,袁世凯重新出山并督军南下,冯国璋随即率第一军的李纯、王占元、陈光远等部猛攻汉口,并在激战四昼夜后加以占领,由此冯国璋也被清廷授予了二等男爵。据说,冯国璋在得知自己封爵后,竟然感动得大哭起来,说自己一个穷小子,现在竟然封了爵,这真是天恩高厚,一定要为朝廷效力……倒也发自内心,并非笑谈。
1706803094
1706803095 由此可见,冯国璋在袁世凯死后写给张勋的亲笔信并不是突然之举,而张勋认为冯国璋赞成复辟,想必也是“观其言、察其行”的结果。在攻下汉口之后,冯国璋一而再、再而三的向袁世凯请命,要求一举攻下汉阳和武昌,建立不世功勋,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袁世凯此时的眼光已经超越了武汉的战局,冯国璋因不了解袁世凯的用意而被调回京城,出任禁卫军统领。
1706803096
1706803097 在南北谈判的关键时候,袁世凯将冯国璋调任禁卫军统领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原因一是冯国璋一意主战,将影响到袁世凯的谈判大局;二是冯国璋练兵多年,又曾做过贵胄学堂的总办,当时禁卫军的各级军官大都是他的学生或属下,这样也有利于袁世凯通过冯国璋之手控制这支特殊的军队。
1706803098
1706803099 当时禁卫军共有两个步协(即步兵旅),每协辖有两个步标(步兵团),另外还有炮标、马标和工程营等。其中,除了步兵第四标是汉人士兵组成外,其他均为旗人,而原统领良弼是知名的宗社党领袖之一,其誓死保卫大清的态度也让袁世凯觉得非常为难,因为这支军队一旦不稳,很有可能让京城陷入险境,或者中了日本人和宗社党的计,将清帝护送出京城并成立独立的满洲国,这将导致中国分裂并让东三省最终落入到日本之手……所谓“驱逐鞑虏”,落脚也在此处(所以革命党的十八星旗是不包括满洲即东三省的)。
1706803100
1706803101 在冯国璋刚立下赫赫战功的情况下,袁世凯将他调任禁卫军统领既名正言顺,又具有“一石二鸟”之功效。所幸的是,良弼被排挤出禁卫军不久被革命党人彭家珍给炸死,袁世凯也就通过冯国璋加强了对禁卫军的控制。没有了禁卫军,宗社党和日本人之诡计也就无从施展。
1706803102
1706803103 当然,当时禁卫军之所以服从冯国璋,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还在于他们觉得冯国璋是忠于朝廷的,譬如在段祺瑞发表赞成共和的通电后,冯国璋最初的反应是不能理解也不予赞同的。据他的幕僚回忆说,冯国璋在看完电报后,非常生气的道:“芝泉怎么会发出这样的电报?他本人现在保定,这个电报,是不是有人捏造,还是他的本意,我一定要问一下。”直到后来,段祺瑞派靳云鹏亲自来向冯国璋解释,并透露这是袁世凯的意思,冯国璋这才默然许久,此事作罢。
1706803104
1706803105 在清帝接受优待条件并答应退位后,冯国璋便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去向禁卫军的官兵解释并加以安抚。禁卫军大都是满人,他们一是忠于清廷,二是担心清帝退位后军队会被解散,从而影响到自己及其家人的生计。由此,要是冯国璋处理不好,很有可能会引发兵变,甚至影响到清帝退位的进程和京城的稳定与安全。
1706803106
1706803107 1912年2月初的某天,正当禁卫军的官兵议论纷纷的时候,冯国璋来到驻地并命令吹号集合,他要亲自向官兵们宣布清帝退位的优待条件和禁卫军的安置问题。吹号后,全体官兵集合在操场,操场的前面则摆着三张大方桌,其中一张叠在上面,并在旁边放了接脚的椅子,以临时搭一个高台,方便冯国璋向官兵们讲话。
1706803108
1706803109 在全镇官兵按照步、马、炮、工程、辎重营的顺序列队后,冯国璋便拿着一张纸卷上台了。他先扫视了一下列队的官兵,随后开始讲话:“我今天来,是和大家说一件要紧的事。大家知道,袁总理是主张君主立宪的,我也是向来赞成君主立宪。但现在独立的省份太多了,要打起来,兵力不敷使用,军饷也没有着落,外国人又不肯借给我们钱。现在隆裕皇太后下了懿旨,说要将国体问题交给国民大会公决,但现在的局势已经是万分危险了,就算我们禁卫军的官兵拼着性命去打,那护卫皇宫和保卫京师的责任又交给谁?”
1706803110
1706803111 看到下面已经有动静后,冯国璋赶紧拿出那张纸卷开始念:“现在,总理大臣已经和民军商定了优待条件:皇太后和皇帝的尊号、满族和蒙族的待遇,还有我们禁卫军的一切,一概不动……”
1706803112
1706803113 当冯国璋念到“大清皇帝辞位”的时候,队伍里已经有了不小的骚动,一些旗兵嘴里虽然没有说什么,但脸上无疑是那种又惊又愕的表情;而一些人干脆就抹开了眼泪。随着冯国璋越往下念,队伍的骚动情况就越严重,很多官兵都已经脱离了原本整齐的队列,开始相互议论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其中也不乏愤怒的举动。唯独屹然不动的,是由汉人组成的步队第四标,他们仍旧整齐的列队站着,丝毫不为所动,表现出无动于衷的表情。
1706803114
1706803115 冯国璋在念完优待条件后,见队伍已经凌乱,便大声宣布:“我刚才所说的事情,不论官长士兵,有什么话都可以跟我说,你们大家可以推选几个代表,请代表上前五步,由他们代大家申述意见。”
1706803116
1706803117 过了一会,队列里走出几个代表,他们提了两个问题,一是皇太后和皇帝的安全,冯总统(禁卫军的统领当时称总统)是否能够担保?二是禁卫军今后归陆军部编制了,会不会取消?冯总统能不能对此担负完全责任?
1706803118
1706803119 冯国璋听后,立刻上台答复说:“两宫的安全,我冯某敢以身家性命担保!并且,我敢担保两宫决不离开宫禁,仍旧由我们禁卫军照常护卫。至于我们禁卫军,不论我今后调任什么职务,走到什么地方,永远不和你们脱离关系!”
1706803120
1706803121 在代表们归队后,队伍的骚动仍旧没有完全平息下来。这时,冯国璋急中生智,他再次跳上高台,大声对下面说:“我还有话跟大家说!”这时,协统姚宝来、王廷桢赶紧对自己的队伍高喊一声:“立正!”
1706803122
1706803123 在队伍稍微安定了一点后,冯国璋便大声道:“现在你们不管是目还是兵,赶紧推选出两个人来,今天就发给他们每人一把手枪,并且从今天起就跟随在我的左右,以后不论在家出外,只要发现我和革命党有勾结的情形,准许这两个人立刻把我打死,并且不许我的家属报复。”
1706803124
1706803125 旗兵们听了这话后,当场便推选出两个人,这两个人都是步队里的正目(即班长),一个叫福喜,一个叫德禄,两个人来到冯国璋面前后,冯国璋对随从幕僚说:“今天就到镇司令部拟两份命令,委派这两个人做本处的副官,领两支手枪,并按每月50两银子支饷。”
1706803126
1706803127 这事办好之后,队伍才安静了下来,冯国璋也算是松了口气。他回到镇司令部后,一屁股坐在沙发上,只“嗳”的长叹了口气,一言不发。情势所逼,冯国璋当时的心情,既觉得自己对不起清廷,又不得不做了袁世凯的驯服工具……袁世凯对他也是有知遇之恩的啊!
[ 上一页 ]  [ :1.706803078e+09 ]  [ 下一页 ]